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台博館的「百年孤寂」

Image

source: http://www.ntm.gov.tw/en/about/1a.aspx



國立歷史博物館喜孜孜宣布米勒展在本週一開展第廿四天即突破十萬人次,刷新該館千禧年兵馬俑展的紀錄,聞人名流也競相捧場,第一夫人看一次不夠還要再看,第一先生在開幕當天更展現台北下大雨干我何事的氣概,相較之下,不遠之外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台博館)正在舉行的建館一百週年「百年物語」世紀典藏展,顯得安靜許多,頗有「百年孤寂」之感。




身為台灣第一座具現代意義的、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前身為一九
O八年日本殖民政府設立之「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台博館,其見證台灣歷史發展,以及推動並保存台灣自然與人文研究結果的關鍵角色,塑造了台灣在地百年典範,重要性不言可喻,其古典壯麗的希臘柱式建築為國定古蹟,館體本身就是搶眼的展覽陳列品。

然而,這個台灣歷史上和都市景觀中的重要地標,由於身負殖民印記,歷史與文化意義遭到壓縮,身形顯得不相稱地渺小。台博館種種動植物研究和原住民族調查結果與相關收藏,無不與當年日本建立殖民版圖的意志息息相關。中國國民黨政府繼日本強迫推銷本國文化之後,拿「中華文化」強迫推銷給台灣人民,日本風情、本土內容的台博館,自然要把主流地位讓給國立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等正宗中華文化展示基地,而成為一個普通的展覽場所或社教機構。

台博館「鎮館之寶」之一、於這次百年特展展出的「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就很能代表台灣歷史文物定位的流變滄桑。這幅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委託複製的旗子,是清廷割讓台灣予日本後被日本征服的「臺灣民主國」旗幟,對日本而言自是代表揚威異域的殖民威儀,對中國國民黨政府而言則代表「台灣獨立建國」的禁忌,到民進黨執政時期獲得了歷史地位,但總還夾帶以台灣虎對中國龍「遙奉正朔」的尷尬。



這隻台灣黃虎,許多台灣人是陌生的,來自一段曾經噤聲、後來也就沒有多少人在意的歷史。米勒展的第十萬人次參觀者讚嘆說,台灣人真有氣質,連星期一都有這麼多人排隊看展覽。應該讚嘆的,其實是讓台灣人如此熟悉和景仰西方著名藝術作品的嚴密且全面的學校教育訓令和社會教化風習。知不知道台灣黃虎,是無損台灣人「氣質」的。沒有黃虎訊息的廣泛傳播與流通,哪來一睹「原作」風采的衝動。



相較於其他重要博物館,台博館空間顯得侷促,在繁忙的台北市中心,卻散發一股獨特的風味,悠長的百年氛圍和恢宏的建築美感,彷彿踩在像台灣黃虎一樣
迷離的歷史飄浮點上,在都會街頭等者為來訪者帶來一段雅致可愛的時空體驗,這比星期一的人龍,可能還要有「氣質」的。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馬虎王朝--遙奉正朔,永作屏藩

在國家戲劇院觀賞歌仔戲《黃虎印》,日本軍隊現身舞台時,旁座竊語時下台日釣魚台爭議事件,當時只覺看戲呼應時事,不失巧合,觀畢回味卻頗多感觸。



一八九五年清廷敗戰割台予日,此戲演出當年清廷、日軍、天地會等來台三大勢力對峙交鋒,抗日亦拒清的天地會成員「長短腳」,對昏庸荒唐卻向台灣人民教忠教孝的清廷,非常鄙夷,也從不相信清廷官員和台灣仕紳組成的「臺灣民主國」會有任何做為,之後日軍攻台,「總統」唐景崧倉皇離去,「臺灣民主國」果然於十日間覆滅。


「臺灣民主國」雖號民主,國徽黃虎卻是帝王統治階層符號,不敢僭越天朝龍圖騰,其年號「永清」,想在台灣複製一個小清廷,獨立聲明說「遙奉正朔,永作屏藩」。更有史書記載,唐總統北面受任時「大哭而入」,全無建國豪邁鼓舞之情,戲裡驚鴻一瞥的唐總統,形勢危急時將黃虎國印往身後一丟,只留下怯懦身影。



全戲主角孤兒「太平洋」(楊太平)是天地會的懵懂成員,無意間帶領喬裝的日軍將領熟悉北台地勢,為清廷官員效命並愛慕其女白露,對遭到「臺灣民主國」僱兵造事凌辱而懷子的白露不離不棄。來台三大勢力,都通過這位阿甘型的在地草根人物形成某種型態的折射與投影,戲終他和黃虎印同時沉埋地下,隱含未來台灣國運再起的契機。



天地會頭人之妻說,「臺灣民主國」衰拜,成全了太平洋的痴戀(建國若成,白露將由其父嫁予富商),所謂「傾國之戀」,這亂世愛情的故事基調,形塑了「臺灣民主國」該敗必亡的定位。



該敗必亡,源於「遙奉正朔,永作屏藩」,有國家之名,無國家之實,自居邊陲,甘做藩屬,有這種「尾巴國」的心態,就不會有保衛本土的決心,獨立宣言「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愈是說得轟轟烈烈,遇事逃難愈是爭先恐後。



若以台南守將劉永福離台為界,「臺灣民主國」其實在唐景崧棄台四個多月後才正式告終,日軍進入台北城幾乎沒有任何阻力,卻在往南推進時遭致頑強抵抗。史書記載劉永福在退回中國前致函日軍表態云:「欲想抗戰唯有台灣人耳」,這些真心抗日的在地台灣人,為斯土斯民而戰,哪管什麼「遙奉正朔,永作屏藩」!



看《黃虎印》最令人感嘆的,是「遙奉正朔」的黃虎王朝如今已在台灣新生,對日本驕傲宣示主權,對中國則自居邊陲,甘做藩屬,遇釣魚台事件甚至要聯中抗日,誓為中國屏藩。「中華民國」主權時而自動「擱置」,時而耀武揚威,就是「逢場作戲」的材料而已。



《黃虎印》戲裡太平洋笑弄詼諧說,台灣不在天子腳下,天高皇帝遠,但民間仍常有皇帝威儀,因為戲班演出若要湊戲,就搬出聖旨讓眾臣民叩跪一番。領域橫亙中國大好河山的「中華民國」主權這個高遠迷夢,也是要三不五時搬出來讓台灣人和中國以外的外國人肯認一番,就是要盡其為「中華民國在台灣」這齣拖棚大戲湊戲的功效了。




刊於自由時報 黃虎印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台語寫字

有關近日腸病毒疫情,聽到一則Holo台語(以下簡稱台語)新聞報導,發音為「腸á(仔)病毒」。「腸仔」固為台語日常用語,和華語的「腸子」一樣,但就像華語不說「腸子病毒」一樣,台語也應直接唸為「腸病毒」即可。




這反映出一個語言文字系統的穩定程度。華語系統有官方語言強度支撐,穩定自足,公共性格突出,音字對應精準,行禮如儀。台語系統則無官方語言位階,文字化程度不足,公共性格欠缺,音字對應便頗見彈性。例如,台北捷運的「圓山站」和「石牌站」,台語播報發音為「圓山仔」和「石牌仔」。從音字對應關係來看,如要承襲這原地名習慣唸法,標示站名應標出「仔」字(不是有「圓山仔分洪道」的正式名稱?),否則台語播報就省去「仔」音,和華語一樣唸為「圓山」和「石牌」即可。




這些看來事小,然而點點滴滴都有關語言文字的正義,正義需要有心人大大小小持續的關注與爭取。我日前聽兒子同校的小學生振振有詞,說爸爸告訴她,台語怎麼可以拿來寫字呢?民進黨政府下台前夕,教育部曾召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審議委員會,討論台語課綱修訂,拼音系統擬以羅馬拼音系統為本,提升中小學生的台文寫作能力,例如運用羅馬拼音寫電子郵件和部落格等等,那位小學生爸爸的意見,應該是針對這新聞而發的。




台語為什麼不可以拿來寫字呢?不但可以,而且已經寫了不知多少年了,有漢字寫的,羅馬字寫的,漢字和羅馬字一起寫的,寫得好不成問題,但就是寫得不夠多。寫得不夠多,流通面不廣,不能深入人心,公共性格顯現不出來,說說講講也就罷了,卻怎麼看都上不了文字檯面,就會有人大驚小怪說「怎麼可以」!




以一種準官方語言看待台語文的態度,是時下台灣社會許多人有意無意或下意識抗拒的,所以不一樣的聲音必須持續發出來,讓太過同質化的社會有差異的可能。我對那小學生說,台語是可以拿來寫字的,不需要就不必寫,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寫,她聽了雖不說什麼,不過看得出來有在小腦袋裡轉,也許下次她再學爸爸說「怎麼可以」時,就不會那麼大聲了吧!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黃虎印傳奇



source: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3466




最近有個動物圖像在台灣頗為活躍,既是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國立臺灣博物館
一百週年典藏特展
主要展品之一的「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主角,也躍登即將消失的「臺灣郵票」主題(配合國立臺灣博物館建館百週年於 五月二十九日 發行),同時也出現在五月底重新出版的 姚嘉文 先生的七冊歷史小說之一《黃虎印》,根據此作改編的歌仔戲本週更將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由唐美雲主演,匯集許秀年、潘麗麗、朱陸豪等知名歌仔戲和京戲演員,並有吳念真、柯一正、羅北安等人跨刀,頗受戲迷矚目。

        一八九五年日本接收台灣前夕,當地仕紳成立的「臺灣民主國」,在「總統」唐景崧和台南守將劉永福等陸續離台後,數月之間即告終結,黃虎國旗成為日軍戰利品,被送往日本皇宮,台灣博物館典藏品係總督府獲准繪出的複製之作。「臺灣民主國」號稱民主,黃虎卻是代表傳統皇族階層序位的符號,不敢僭越天朝的龍圖騰。「臺灣民主國」其實是想在台灣複製一個小小的清廷,清朝遺老組國,準備向天朝效忠。用後見之明來看,「臺灣民主國」所抵抗的,是由於異族入侵展開不可逆轉的現代化社會建設的台灣,是和中國實際隔閡愈來愈大的台灣,是由抵抗異族開始萌生民主與主體意識的台灣。

        「臺灣民主國」的起落,似乎預言了台灣做為一個政治實體存在的曲折矛盾與錯落。謝長廷競選總統時曾說同樣屬虎的陳水扁和馬英九「兩虎相爭」,如今眼見那隻身形流轉的黃虎,回首過往在地崛起政權的興衰起落,台灣人民可有無限感慨?

       即將演出的《黃虎印》歌仔戲原作,據說是 姚嘉文 先生因美麗島事件坐牢時因獄中沒有桌椅趴在地上寫出來的,手稿是透過送洗衣服一張張從獄中偷偷送出去的,這寫作過程,其實就和小說裡描寫的黃虎國印失蹤流落台灣民間的故事一樣曲折。做為國家外揚顯像的黃虎旗既已掩沒,象徵國家內在傳承的國印在台灣民間輾轉,自然夾帶一股隱伏待發的民氣。「臺灣民主國」這個真實又迷離的歷史飄浮點,似乎在「黃虎印」的故事中,凝結出一個台灣命運的玲瓏隱喻。

        據報導,歌仔戲《黃虎印》的舞台設計,將藉由向國立臺灣博物館商借的康熙台灣輿圖和日軍征臺圖等歷史圖像,讓觀眾感受十九世紀台灣的「詭譎氛圍」。在如今「台灣當局」的小馬虎正在努力和中國大龍往來交心的時刻,台灣觀眾正可以在歌仔戲這正港本土戲種裡,好好體驗一下台灣歷史的「詭譎氛圍」。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台灣國民必須收起各種形式的失敗主義


陳前總統辦公室回應林濁水先生對阿扁的批評,表示「對於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幾乎看不出個所以然」,真是言重了,因為林先生拆解中國國民黨政權以及馬蕭財經神話的論述,可說是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也是林先生批判扁政府的主要立足點,相對於藍營對阿扁的毀滅式攻擊,是有為有守的,不過副作用是不時會為藍營援為己用,為倒扁大軍添加火力。


阿扁秘書說蕭萬長先生出任「經發會」副主委,「所扮演的角色與其說是經濟性還不如說是政治性」,其實也就坐實了林先生指出的「扁認為與其辛苦地辯護自己批判國民黨,不如炒短線」聘請蕭萬長的政治性而非財經政策考量,想要製造「朝野政黨共同支持」的形象,結果就是把蕭萬長支持成了才當選就急著以「台胞」身份赴海南島的副總統。


中國國民黨老財經團隊,早被林濁水先生和領導台灣智庫的陳博志先生看破手腳,蕭萬長先生卻在歷史性的政黨輪替後被總統奉為上賓,綠營在本可是自己強項處滅自己威風,也難怪林先生要大呼「把國民黨團隊捧成了神話的『認輸』戰略很不高明」了。


林先生認為,在扁主導下,財經政策的「失敗主義」成了民進黨主流,不敢在產業政策上和中國國民黨「正面迎戰」,這批判應是切中要害。然而,在這裡想點出的弔詭現象是,林先生堅定主張在財經政策上正面迎戰藍營,力斥失敗主義,然而在政治和選舉策略上,其「穩健台獨」路線卻反而有濃濃的失敗主義味道,不願在台獨主張上正面迎戰藍營,反而常常對藍營一些對強化台灣主權口惠實不至的作為不吝稱許,例如林先生把中國國民黨在選前很可疑的黨章去統作為,讚揚為「真的修改黨章成功,那台灣政局將會是一個不同的局面」,即使強調是在民進黨的台灣主權立場後面拿香跟拜,同樣也是綠營在自己強項處滅自己威風,也是某種程度的「認輸」,恐怕也不高明。


穩健台獨派或前新系擅長說理,講起統獨頭頭是道,訴求對象卻經常是那些統獨意識薄弱、不管什麼理論或論述的所謂「不統不獨」中間人士,而吸納這些人的方法,就是在「台灣已獨立」的樂觀認知上,努力把他們的位置想像成「從統到獨」不歸路上的「過渡狀態」,也就是遲早會有走到終極獨派的一天,因此對他們的台灣主權觀念並不積極影響或說服。由於上述「過渡狀態」定義極為寬鬆,連中國國民黨的曖昧主權立場都一體收編,這在主權作為競技場上,是很便宜行事的,恰如林先生批評阿扁的,「認為與其辛苦地辯護自己批判國民黨,不如炒短線」,以訴求有納藍營的雅量。


正和中國國民黨政府密切合作的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先生說,「統獨完全是假議題,何必陷在裡頭?」蔡英文主席擔憂的執政黨對台灣主權的輕忽與倒退,更是極為真實的現在進行式。真正的監督和警覺,必須從台灣主權出發,敬請綠營收起各種形式的「失敗主義」,堅守台灣國民崗位。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台灣博物館一百週年



source: http://www.ntm.gov.tw/tw/index.aspx



 



台灣民主國黃虎旗, 1908

source:   http://formosa.ntm.gov.tw/century/



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起至11月2日止,於該館一樓兩側展覽室展出「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由於2008年適逢臺博館歡度其百歲的生日,值此時刻推出這項特展」,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透過該館最重要的資產:累積百年的典藏,以呈現出「國立臺灣博物館收藏所見證的臺灣」。該展以臺灣博物館人類學、地學、動物學與植物學的典藏為主體,勾勒出臺博館的歷史,也更進一步結合「物」與「人」,呈現出臺博館是如何透過收藏以建構出臺灣自然與人文的歷史。



該館策展人典藏管理組組長李子寧表示,「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從西元1908年設立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20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百年來這座博物館不只見證了臺灣的歷史發展,其累積百年以「本土臺灣」為收藏主軸的典藏更使得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為見證臺灣自然史與文化史發展的重鎮,這種兼顧自然與人文的典藏內容也使得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為國內少數具有全貌性的博物館。



這項展覽除了展示典藏品之外,同時也回顧了館史上重要的收藏者與研究者,例如如博物館首任館長川上瀧彌、人類學者森丑之助、昆蟲學家素木得一、北投石發現者岡本要八郎、植物學者島田彌市、佐佐木舜一、歷史學者尾崎秀真、博物學者崛川安市、光復後首任館長陳兼善,與人類學者陳奇祿等,不但以專題方式回顧這些博物館元老的學術志業,同時也特別費心至日本各地尋訪其後代家人與故舊,徵集照片、生前遺物等參與展出。今天也很榮幸能夠邀請遠道而來的日本貴賓田才秀季子女士(尾崎秀真之女)、素木岫一夫婦(素木得一之孫),與島田武彦先生、北村緑女士、守田文子女士(島田彌市之兒女)等重回臺灣,一起參與展覽的開幕,別具意義。





            

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

拒用「中華民國」郵票



source: https://stamp.post.gov.tw/post/stamp_mall/big/p_goods/index.jsp



對於民進黨執政期間發行票面文字為「臺灣
TAIWAN」的郵票,交通部發出新聞稿表示:「萬國郵政公約第1篇第833.1:『做為主權宣示之用時,郵票應含有:以羅馬文字印出發行郵政之會員國國名或領土』之規定,國名應為中華民國,郵票票面文字應標示中華民國郵票之字樣。對於前政府未依法行政,率爾將代表國家名片之郵票之票面文字,不標示正式國名逕行變更為『臺灣TAIWAN』乙事,予以嚴正譴責。」面對立委質問,交通部毛治國部長強調依法行政,憲法上國名是中華民國,郵票應回歸常態,這不是清算,而是清查。




交通部念茲在茲「依法行政」,依的法是「中華民國憲法」和「萬國郵政公約」(
Universal Postal Convention),現在就來好好依法「清查」一下。




首先要注意的是,「中華民國」於一九一四年加入現為聯合國特別機構的萬國郵政聯盟
UPUUniversal Postal Union,所代表的「中國」席位於一九七二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因此目前「中華民國」並非UPU會員國。




不是會員國,當然也可以自我要求履行公約,遵守國際郵務遊戲規則,於是有上述郵政公約第八條三之一有關郵票票面文字的規範,照理說,由於「中華民國」並非其中所述之
member country(會員國),應予排除,以另一個選項也就是郵票發行單位所從屬的「領土」(territory to which the issuing postal administration is subject)來呈現,而「台灣」正是目前「中華民國」主要領土,也是國際通行的國家代表符號。

再者,根據毛部長援引的「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固有疆域仍包含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轄之廣大中國領土,此亦為已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的 馬英九 先生所認同,則若於郵票印出Republic of China,其「宣示」之郵務管轄範圍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大幅重疊,違反上述郵政公約第八條二之一規定:郵票「應由單一發行主管機關發行之」(shall be issued solely by a competent issuing authority),故仍應予以排除。



最後,同樣根據郵政公約第八條,二之二明訂:郵票「應為主權之宣示(
shall be a manifestation of sovereignty),也就是說,郵票印出某個稱謂,這行為本身就是在宣示主權,接下來三之一條文的「做為主權宣示之用時」(As a manifestation of sovereignty…),不過是後續的狀況描述,交通部卻本末倒置,以主權宣示之「名」,反過來凌駕主權宣示之「實」。



這麼看來,「譴責臺灣郵票事件」實在是反映出了執政當局的主權做為困境。主權應是一個國家主體能量的展現,像那股耳熟能詳的浩然正氣一樣:國家有主權,雜然賦流形,上則為國格,下則為郵票,郵票文字不過是主權能量流動的軌跡而已。



然而,中國國民黨政府卻寧擁「中華民國」郵票虛名,枉顧台灣主權之實,任令國家主權被區區郵政事務規則條文事務化、局部化、瑣碎化,台灣人民應予以嚴正譴責。



還有,要寄信,就多用「臺灣郵票」,好好宣示一下主權吧!



刊於自由時報交通部長懂不懂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