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想對台灣人唸詩嗎?


中國海協會會長馬的陳雲林來台前夕,會見台灣媒體記者時,朗誦從小哼唱的詩歌:「台灣島,多麼美好的地方,阿里山森林,一望無邊,好像大海洋。蔗糖甜,稻米香,日月潭好風光……」,並感性訴說「從那時起,台灣就成為令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OO三年,中國總理溫家寶訪美談及台灣議題時,引用在台中國詩人余光中的詩句,感性訴說「一灣淺淺的海峽,是我們最大的國殤,最大的鄉愁」。




中華台北馬先生面對親中質疑,同樣也感性唸詩:「我最親的就是台灣。」




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群眾嗆聲推擠中嚇到跌倒事件,台南市議員王定宇在數日內以超光速被馬的台南地檢署起訴,起訴書也寫出了有力詩篇:「所推倒的是我國所建立的民主價值,所踢踹踐踏的是人權法治,所抵擋的是民主進步。」




想對台灣人唸詩嗎?




台灣人自己沒有詩嗎?




創刊逾四十年不輟《笠》詩刊,學術界譽為「滄桑歲月,壯美演出」的奮鬥刊物,莫渝主編在今年四月出版的詩刊卷前語寫道,笠詩社創立「只因為『台灣』二字」,其未來「與『精神台灣』密合」。




立足台灣,展示在地現實主義。這種聰慧的智性、婉約的心願、十足的氣魄,是台灣詩學的深邃與浩瀚。




中國人和中華台北人,還想對台灣人唸詩嗎?




莫渝有一首詩〈沒有鳥的天空〉(一九七二):



        也許

        天空不曾有我們的鳥

        飛

        過



        煙囪是兇手

        獵管對準著

        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

        此起

        彼落

        把一群群鳥們       

        轟成一隻隻孤單


        一隻隻孤單

        一口口吞掉 



        此後
 

        羽毛是陌生生的名詞

我會選這首詩,而不是詩人其他如「誰能挑釁誰/誰忍受遠方戰場的輕重傷,跟/死亡」(〈咳嗽〉,二OO三)和中國部署飛彈瞄準台灣直接相關的詩,部分是因為這首一般歸類為關懷自然環境生態的詩,其中污濁的「煙囪」和凶狠的「獵管」意象,就像張銘清在台灣撂下的「沒有台獨就沒有戰爭」的中國恫嚇,日以繼夜對準台灣內外此起彼落的台灣意識,「轟成一隻隻孤單」,然後「一口口吞掉」。



        不過,
這首詩適合放在這裡,最主要的是因為它對於馬的陳雲林的「魂牽夢繞」,對於溫家寶的「淺淺鄉愁」,對於馬先生的「最親台灣」,對於馬的台南地檢署「我國」不知是哪國的民主人權,表達出清楚明快的台灣人看法:



       我們的鳥被吞掉,
       

       天空已經沒有鳥,

       連羽毛都找不到,

       你們講個什麼鳥!

 中國人和馬的中華台北人啊,台灣人唸歌,可要仔細聽了。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把自由還給鳥籠

修正鳥籠公投法、立委選舉合理化



聲援蔡教授立院絕食靜坐:手牽手 護民權 光照立法院



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晚上7點鐘,到立法院來參加『手牽手 護民權 光照立法院』活動







從二
OO四年的防禦性公投開始,台灣已就六個公民投票案進行全國性公投,全數遭到否決,總計約三千兩百萬票的贊成意見遭到否定。

 


否決、否決、否決、否決、否決、否決。



        原本是展現人民意志的公投,卻是具停不下來的「否決」揚聲器,威武宏亮地發出否定人民意志之聲。




         現行公投法規定,投票人數需達全國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如此超高門檻必殺技下,三千兩百萬人次的具體意願表述,就是個響屁而已。




         只是比紅衫軍最後放在馬路上更響更大的屁而已。




         在今年總統大選之前,核四公投促進會就已發出公開信,指出本屆立委選舉得票,中國國民黨以全國僅兩成九的選票,可以獲得七成五國會席次,主宰台灣國政,而全國幾近五成的總投票數,卻無法為任何公投案背書。「間接民意宰制直接民權,非常荒謬」。




         促進會疾呼,「公投門檻,高不可攀」,應儘速補正公投法,合理降低成案與通過門檻,並檢討公民投票事項的限制、去除「公民投票法審議委員會」、行政機關及立法院少數享有公投提案權等等。




         這些要求,目前在 蔡丁貴 教授在立法院的絕食抗議及相關聲援行動中持續著。




         公投成為囚禁人民意志的鳥籠,公投若有知,也不願不想吧!




         公投自己也不想臭名遠播蒙不白之冤吧!




         公投鳥籠並不想囚禁想自由飛翔的翅膀吧!




         詩人非馬有首名作〈鳥籠〉:



        打開

        鳥籠的

        門

        讓鳥飛



        走

        把自由

        還給

        鳥

        籠 



        公投本為自由生,奈何生而不自由。

        囚鳥渴望自由,鳥籠也嚮往自由。

        把自由還給鳥籠吧!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否決,否決,否決

如果「馬英九應繼續當總統」這題目可以公投的話,那馬英九大概要馬上準備交接事宜了。




原因不是他不到兩成五的史上最強超低滿意度,也不是一O二五大遊行數十萬人對他傾中媚中的怒吼,也不是他那無能兼白目內閣的大失民心。




而是簡單俐落乾脆爽快的「技術性擊倒」。




因為,《公民投票法》第三十條規定,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投票人數未達全體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即為否決。




反馬人士只要號召人民不去投票,讓投票人數低於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馬英九應繼續當總統」即遭否決,馬先生就要回官邸打包了。




就算投出比馬先生當選票數還多的贊成票,也是一樣。否決。




就算馬先生施政廣獲民心,贊成票比當選票大幅成長一百萬票至八百六十萬,也是一樣。否決。




就算贊成票為有效票數百分之百,也是一樣。否決。




因為,投票人數必須達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以今年總統選舉人數來看,那需要八百六十六萬餘票。反馬的不去投,懶得理的不去投,無所謂的不去投,不在籍的不去投,不知道有公投這回事的不去投,反馬人士不用大力號召,民眾不必太熱烈響應,「馬英九應繼續當總統」公投案輕輕鬆鬆通不過門檻。否決。




那些很認真投下贊成票的實實在在白紙黑字的廣大挺馬民意呢?




誰理你啊!




荒謬嗎?鑽漏洞嗎?居心險惡嗎?使用民主史上最大奧步嗎?




以上皆是。




可以這樣荒謬嗎?可以這樣鑽漏洞嗎?可以這樣居心險惡嗎?可以這樣使用民主史上最大奧步嗎?




以上皆是。



        而且已經發生。




今年總統大選合併舉行的參與聯合國公投,中國國民黨自行提出的「返聯」案,其支持者在其提示暗示甚至明示下,大都未領票,導致投票率只有四成五,遭到否決,同時舉行的總統選舉投票率卻有七成六。




其間的三成一落差,就是那荒謬的、漏洞的、險惡的、奧步的距離。




那六百三十幾萬票,足以產生總統的民意,實實在在白紙黑字表達參與聯合國意願的台灣人民廣大心聲呢?




誰理你啊。




只以五百二十餘萬立委得票即掌控國會主宰國政的中國國民黨這麼說。沒有台灣選民一張票的中國政府這麼說。



        默默抵制公投的馬先生想說不敢說。




只有許多台灣人,陪著為補正公投法在立法院絕食抗議的蔡丁貴教授默默流淚。




淚眼模糊中,彷彿看到了「台灣應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這公投題目。




「否決」同樣是它唯一的歸宿。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不信邪的馬英九


昨天有則馬英九搬家的新聞,說「不迷信」的馬先生不忌諱農民曆上不宜遷居入宅的日子,更神的是,報導說馬之前連任市長競選總部成立,以及宣佈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都在「大凶日」,也都順利當選。




        台灣有個不信邪的領導人。




因為邪不在己,邪在別人。




馬市長連任成功,大吉。號稱八年豐功偉績之貓空纜車,今年颱風季後地基掏空,目前停駛中,市民和當地居民疑慮甚深,大凶。




馬市長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成功,大吉。一年後因首長特別費案被依貪污罪嫌起訴而辭去黨主席,中國國民黨立即為其修改競選條款,並準備拉民進黨政府其他數百位首長下水,開啟政治報復,大凶。




不信邪的馬先生,更於被起訴之「凶日」宣佈參選總統,並風光當選,大吉。 就任後短短五個月內滿意度暴跌至三成以下,施政無能、主權流失,大凶。




自己大吉,別人大凶。



        天生尊貴,人奈我何。




O二五大遊行,超乎預期的數十萬人如潮水般湧上街頭,大大兩個字「無能」投射在總統府上,猛烈的民怨預告在陳雲林來台時爆發,政權統治的民意基礎劇烈動搖。




先生還是不信邪的。




因為邪不在己,邪在別人。




總統選舉「人民已做出選擇」,大吉之選擇,何邪之有?




        邪的是遊行發動者的「暴力」與「貪腐」。




邪的是那麼多人選擇和「暴力」與「貪腐」同行。




這才真的邪門!




這種邪, 馬先生是不信的。




先生還在想不透,賴幸媛還在不理解,「目前政府立場與政策,與過去八年沒有太大不同」,為什麼蔡英文主席如此誤解,為什麼遊行民眾群情激憤,這實在很邪門,他問她,她看他,沒有答案,想去問問蔡主席,好像蔡主席是迷惑大眾不由自主上街頭的邪教頭子一樣。




而馬先生,還是很堅強,無顧忌,不迷信,他不迷信群眾發出的響亮聲音,不迷信流竄全台網路和輿論對他領導的政府的譏諷與輕蔑,不迷信台灣人洶湧澎湃不願中國特使來台的心願表達,就像他搬家不迷信傳統農民曆那套一樣。




意志堅定,馬心坦然。




大吉大凶,馬心為尚。




大吉的市長,地基掏空大凶的貓纜。




大吉的主席,信用掏空大凶的首長。




大吉的總統,主權掏空大凶的台灣。




        台灣人很信邪的。

一起來打消台灣最大筆馬呆帳

修正鳥籠公投法、立委選舉合理化





一O二五大遊行,五路遊行無一路不是人潮洶湧,有人開始把馬先生當政後的人民不滿嗆聲力道,比擬為O六年的紅衫軍,而紅衫軍嗆聲對象的陳前總統,成了一O二五遊行參與頭人之一,許多民眾高喊「阿扁加油」。



聲聲「阿扁加油」,就為目前台灣派人民力量的風起雲湧,設立了一個怡然遠擴的邊界,開創出勇敢想像的空間,遙指出大開大闔的方向。



總統府發言人對遊行的回應,要和蔡英文主席討論「反暴力」和「反貪腐」,暗指阿扁的司法案件,用一個馬政府目前正運用檢調單位合法暴力以超高效率全力在做的事情,去回應反對黨對馬政府無心無力無效率做的保護台灣主權訴求,這是領導道德的衰敗,是面對人民的傲慢,台灣人民只有舉起歷史上先輩對遷占政權的不屑大旗,才是台灣國民道德的合理顯現。



一O二五遊行晚會上,蔡英文正式要求馬劉下台,民進黨宣示要在立法院對中國國民黨進行「焦土對抗」,陳雲林來台將發動靜坐抗議,台灣教授協會蔡丁貴教授宣佈在立法院就補正公投法進行絕食抗議,展現出反對力量對急速傾中的執政黨的全面戰鬥對抗格局。



風雨欲來嗎?政局動盪嗎?藍綠對抗嗎?套句遊行晚會上管碧玲委員對洪秀柱事件說的,「剛剛好而已」!



從阿扁當選總統那天起,「反倒扁」的努力,就這麼一直走到了現在,瞭解黨國機器追殺阿扁的心機,台灣人一直堅持抗衡的意志如昔。



有人說,馬先生已成為中國國民黨的負債,就像阿扁是民進黨的負債一樣。如此藍綠各打五十大板,有意無意假中立假自由派立場真是看多了。



他們還在看,人民運動裡的「知識份子」有多少?「中產階級」在哪裡?清新高尚的「公民」走出來了沒?



他們還在懷想,「新公民運動」的紅色風華,這是當時一些所謂「親綠知識份子」送給紅衫軍的美麗冠冕。



面對馬英九及其「博士內閣」等只剩人形立牌標示的「知識份子」,面對中國國民黨及其隨侍運用知識體制遂行教育與媒體暴力粉飾遮掩其不堪的貪污腐化內涵,台灣人還在等他們來教導訓示何謂「無恥」、何謂「暴力」、何謂「貪腐」?



馬英九是中國國民黨的負債嗎?絕對不是。



馬英九的無能與無知是中國國民黨與祖國終極統一的龐大資產。



馬英九是全台灣的負債,是台灣人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許可以勉強打消的呆帳。



但在打消呆帳之前,台灣不能倒。



舉起台灣人的不屑大旗,台灣不會倒。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一中注定我駭你





O二五大遊行,台灣人分五路集結,上街抗議親中傾中無所不至的馬政權,從台灣大學門口出發的是「反一中教育大隊」,還有另一路從中山足球場出發的「反一中市場大隊」,突顯 馬 先生一當選就宣示「沒有問題」的「一中」原則,已成為台灣人的深切憂慮與真實夢魘。




台灣大學現任李嗣涔校長,日前曾表示,少數台大校友(阿扁)對社會有不良影響,對此感到抱歉。前年校慶時,前校長陳維昭的「不符合社會期待」說和孫震的「敗類」說,同樣都衝著前任阿扁總統。台大校長們的阿扁情結,如今應可移情到「起訴選總統,水庫沖馬統,落屎暫借問,或恐是同香」的「不良校花」身上了。




這位long stay「攏是假」成功的校友施政,已經「不符合社會期待」到只剩兩成出頭的滿意度,台灣的民生經濟和國家主權面臨空前危機,參與遊行的「台灣青年逆轉本部」稱其為「匪類」政府,對此,李校長理應也感到抱歉,先前表達的歉意才不會顯得過於「特異」啊!




前年倒扁運動期間,時任台北市長的 馬 先生配合紅軍殺紅了眼,說子彈已上膛,要讓阿扁死得很難看,阿扁回敬說「那就扣板機吧」。如今這齣劇歹戲拖棚,馬政府檢調單位卯起來不顧偵查規則追勦阿扁,獲得許多綠民相挺的阿扁也不斷預告會被抓起來,並將參加「台灣光復」節的遊行。




前年倒扁紅衫軍首都狂舞猶不過癮,走出台北城南下台南、高雄等地,遭當地民眾強力抵制,大大挫折了遍地開紅花行動。兩年後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又在台南當地遭群眾抗議跌倒並匆匆返國,彷彿是台灣反傾中行動再一次預演,前總統府秘書長 陳師孟 先生原本無意出席一O二五遊行,因此事件決定加入「消滅共匪大隊」!




「反倒扁」的努力,就這麼一直走到了現在,瞭解黨國機器追殺阿扁的心機,台灣人難以等待奇蹟,就是堅持抗衡的意志如昔。




原為選後民進黨主席首選的 陳師孟 先生建議,遊行時蔡英文主席和阿扁走在一起,並陪伴他上台就「嗆馬反中」的活動主題,予以深刻痛批,用智慧的想像與犀利的情理,抹滅阿扁與台灣國家前途共同願景的虛擬距離。




正如「台灣青年逆轉本部」明言奮起:誰來都不怕,誰都不會被誰排擠,丟掉所有顧忌,要向全台灣與國際社會大聲表達毫不扭捏的「反抗一中」的熱血正義。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馬的政府 來譴責我吧

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台南遭群眾抗議並跌倒,總統府發言人、行政院院長、陸委會主委、內政部部長、次長等馬政府高層官員以及執政黨中國國民黨黨中央立即出面表達歉意、遺憾甚至嚴懲等譴責暴力的態度



        茲錄媒體所載總統府發言,「我們認為遠來是客,我們應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對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展現台灣人民的民主風度;以暴力方式對待來訪的客人並非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台灣人的核心價值」,「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在今天的這種情況之下,還要求張銘清先生道歉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馬政府,也來譴責我吧!



        為什麼我會恨不得也在抗議現場,去目睹並參與暴力的發生,這種對遠來是客非和平理性的心態,這種助長暴力風氣的想法,絕非台灣人民主風度的展示是嗎?請來譴責我吧!



        為什麼我會覺得,張銘清的跌倒,是那麼風花雪月,比起台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在國際社會裡一再跌倒、一再受辱、一再被欺壓、一再被威脅、一再被剝奪發言權與國際參與權, 比起台灣人如此一再跌倒、跌倒、跌倒再跌倒,張銘清的跌倒,為什麼讓我覺得如此輕忽飄渺,為何在我心裡的是非公道下,暴力顯得不再那麼暴力,這不符合台灣人的核心價值是嗎? 請來譴責我吧!



        為什麼我會覺得,張銘清來台期間,公開說「沒有台獨就沒有戰爭」,在台灣人自己的土地上繼續威脅台灣人、繼續威逼台灣人、 繼續屈辱台灣人、繼續準備讓台灣人跌倒、跌倒、跌倒再跌倒,在台灣人的核心價值裡, 才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也許這不是馬政府你的核心價值?



        那麼,請來譴責我吧!



        嚴厲譴責我吧!





**刊於自由廣場請來譴責我吧!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海角囧評 CAPE Orz (二)

 CAPE Orz No.9

文建會台灣電影筆記黃以曦2008/09/23(此文已刪 錄文如下)

《海角七號》是一部近乎沓亂、面目模糊的生澀之作,甚至稱不上失敗,而是作品並無成立。熱情有餘,卻是小孩玩大車,這不是失敗,在這種完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只能說是一次初步的練習。

        本來,不管是創作或人在現實的求存,就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始能純熟洗鍊,過程中,會先抵達面目清晰。在練習完成之前,經常是尷尬且不忍卒睹的。

        破碎、孩子氣的「極其用力」、一塌糊塗的浪漫,《海角七號》或者可以當作餘暇的談資,但並不值得煞有介事地談將開來。


        作為談資,它有太多討人喜愛之處,這是一部與台灣人、台灣這塊土地非常親近的作品,只要對這些雖微小但卻如此親暱、充滿溫度的事在意,這部片裡討人喜愛甚至熱血奔騰的地方多不勝數。

        但假如不是閒聊用途呢,便不值一論。作者的待進步空間如此之大,大到他只要繼續創作,有很多基本的東西自然會一路改進,成長是一個不可逆也不可能加速或跳躍的過程,最重要的事不需或無法被特意點出,而觀眾既無創作企圖,聽這些執行基本事務,或也想打瞌睡或莫名其妙吧。

        這就是有些事之所以非說不出口,也非不准說,而是沒什麼好說。

        看完電影,該笑的笑了、該感動的也微微惻然、陽光、音樂、熱血、熟悉語言與好風景也有收到,不過,或由於職業病使然,更多的卻比較是觀影時對近乎學生作品品質的稍失耐性。但看完也就看完了,是幾乎不會記得也不會多提一句的電影,但現在卻在這裡寫這篇文章。


        它引起一陣旋風,被狂熱地追逐著。這是為什麼?我因此不得不重新思考整件事,一切似乎有些什麼在更深處。電影不是瑕能否掩愉的問題,那並非瑕疵,而是根本上就是牙牙學語的。一切初學者的可愛。我能理解三分鐘或十五分鐘的可愛,但兩個多小時的可愛,那是什麼?

        這麼多人喜歡這部電影,為什麼?他們的感性結構是怎樣、閱讀經驗是什麼?他們幾歲、從事哪些職業、怎樣的生活背景與生命經歷?會在怎樣的情況,人們會對一塌糊塗的作品呈現視而不見?作品將元素胡亂兜起,如何瀰漫完整的、籠罩的感染力?

        或許這不再是好壞的問題,而是對錯的問題。不管它是什麼,顯然,在此時此刻,它適合這裡。



 CAPE Orz No.10

海角七號......唉,國片請加油 樂多日誌 morayeel 2008/08/28

精彩摘錄:

......就一部長片而言...只有練團的過程...算是比較完整,其他的小故事結構都碰到了太短、沒有後續、轉折突兀等不一的問題...練團和表演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個過程其實除掉對話的趣味之外,其實很無聊...相較於其他小劇情還有一點突兀的轉折,樂團這個劇情的過程真的是一點驚奇都沒有......(有突兀也罵,沒突兀也罵,還真是突兀啊!)

......最大的問題就來自友子小姐...我沒有見過日本人,尤其是來台灣和台灣人打交道的日本人,有用過稍微激烈一點的方式和人溝通......(小心樓上囧友說你太親日,有日本殖民的暗影哦)

......想呈現的東西太多,太貪心了......(還嫌不夠咧! 給我160min版啦)

......讓我們感動的零星碎片,可是這樣的零散,是不是拋棄了一部完整作品應該要做的:讓每一個小細節適當組合起來,以達到一種比相加總和還要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已經形成了咧,是誰拋棄了呢?)



(以下為morayeel續集)

 CAPE Orz No.10-1

繼續談:為什麼可以批評海角七號 2008/09/03

精彩摘錄:

......有一種迷思很容易出現:必須要有一部片,一部接近神一樣的片出現,像救世主一樣來帶領國片走出當下的低潮...... (他不是我的神啦...[吵鬧中])

......去更徹底了解一部片「如何」產生效果、產生獲利...如果能指出它主軸太多太混亂的問題...如果下一部片主軸變得更單純、更清晰...把一些零散的笑點前後銜接起來...... (談的好像是一部無法產生效果和無法獲利的片哦)

......是不是可以在保有原本笑點的情況下,拍出更讓人愉快觀影的一部片?...達到比現在觀看「海角七號」更大的歡樂...... (我沒愉快歡樂到啦...[吵鬧中])

......以至於開拓更大的票房?...... (全台至少四到五億的票房, 要承認, 真的很神哦)



 CAPE Orz No.11

海角七號 中時部落格 袁瓊瓊2008/10/18

精彩摘錄:

......看過海角的人,除了魏德聖,知道任何一個台灣新導演的名字嗎?知道任何一部台灣新影片的內容嗎?我想很少...... (很多人看了海角就會注意了哦)

......走反方向...不看風向的傢伙(時報部落格裡就已經有兩位啦),肯定是會「留名青史」的,用哪一種方式就不知道了...... (那兩位都已留名海角囧評啦,恭喜袁小姐加入留名)

......看海角的人把海角看八十遍,並不會因此覺得:咦「國片」也挺好看的,之後去看看其他國片。因為海角並不等同國片...... (海角等同的是日人遣返歷史片和樂團組成記錄片)

......目前看到的相關介紹,覺得「賽德克巴萊」應該是嚴肅的。肯定裡面不會有茂伯...... (茂伯: 我是老歲仔 an ne講我會傷心ne)



......談海角本身,其實不如來談海角的發行和宣傳策略,可能更有建設性吧......(海角本身沒什麼好談的啦...)

......站在此時此刻,不是魏德聖,誰在現在能有這樣大的號召力?那麼這責任不由他來扛,還該是誰?(不怕魏導號召出一堆像海角一樣藝術高度不夠而且還有國寶茂伯的電影嗎?)



 CAPE Orz No.12



舒國治:為什麼全台灣瘋《海角七號》?聯合報 舒國治2008/10/01

精彩摘錄:

......導演魏德聖選的恰好是墾丁...既是高屏人的後院卻又是台北人甚至全台灣人後院的一個地方......(根本就是全地球的後院啊)

......台灣人愈來愈希望不經意的去碰撞上一些鄉下氣的小老百姓,繼而張望一眼他們在玩鬧些什麼,甚至接受他們的邀請...以此釋放一下平日做「標準台灣人」累積的刻板與悶滯......(人客啊  來做非典型台灣人哦)

......導演魏德聖必須很贊同與體恤鄉下小民那些充滿漏洞的生活調調。所謂充滿漏洞,像騎機車不戴安全頭盔,像與交警一言不合可以互練摔角...這種人生微有破碎的狀態......(好漏洞 好破碎 好不安全)

......這便如同是北部文明社會與南部化外人生之某種對照下自然出現的揶揄......(還有屏東某種日照下自然出現的椰子)

......若有一件創作,可以帶著大家至一化外邊陲去犯一些不傷大雅的小錯,那麼這創作的欣賞者或參與者必定很踴躍,並且參加之後猶很感激......(化外化內看造化)

......大篇幅的日語念出之情書字幕與間插的輪船送別景,反而顯得與觀眾有些隔膜。甚至揣摩六十年前之布景往往沖淡掉片中眼下鄉土自然之本色......(六十年前就不鄉土自然了嗎?)



 CAPE Orz No.13

《海角七號》熱血有餘,感動不足 Roodo 無衛生兼不道德2008/09/04

精彩摘錄:

......以一部劇情片的標準來檢查,當電影裡被抽掉音樂、恒春、南台灣在地的說話方式、精采的選角...這些撐起整部電影的要素後,大概就只剩下言情小說似的自言自語......(怎麼老愛把海角裡的好東西抽掉, 然後問:還剩什麼?只剩言情故事也可能很讚啊)

......在說故事上是失敗的...這是一部夠歡樂的商業電影,只是距離那種會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還差上一截......(說故事失敗還夠歡樂?這種歡樂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也許導演自己已經在故事裡抓到了很多感動,但是要怎麼塞進一部電影,並且轉譯成觀眾可以從影像上接收到的情緒,那還有好一段路要走......(一路順風

......目前情書的篇幅,足以把感動在囉哩巴說的口白裡磨掉一半......

......電影在節奏掌握上的失衡...使得整體看起來鬆散、突兀,情緒不容易銜接......




 CAPE Orz No.14

我的《海角七號》  中時部落格 王榮霖 2008/10/02

精彩摘錄:

......《海角七號》帶給觀眾的笑聲,是為「都會人」量身訂做的......(幹  我看海角笑超大聲  我這屏東人成了都會人了  khau pe 幹)

......我之所以在看完《海角七號》後會生出感傷的原因,是什麼時候,台灣可以出現讓鄉下人看得懂、可以哭也可以笑的《海角七號》?(鄉下人看得懂也哭了笑了的請舉手)





........持續蒐集中

海角囧評 CAPE Orz (一)

**囧評文改著改著不見了 真奇怪  貼上新的  不過之前網友回應交流文都沒了 kán 



按囧指數從高到低排列如下:


最新囧友 南方朔:《海角七號》“神話化”應該到此為止 2008/12/08

                         忘記開燈的哦罵馬金馬獎評審會議  2008/12/07



囧評候選文:



更期待《海角七號》的本土  蘇碩斌  中國時報 2008/10/30



《海角七號》走得出台灣嗎? 羅佩瑩 中時部落格2008/10/28



在《海角七號》之後...... 郭至楨 中時部落格 2008/10/22




海角七號,真的那麼好看?! Thinking Bank NOWnews部落格2008/10/18



第七十二場:海角七號 陳市長 udn部落格2008/10/19



新新聞 電影專欄 海角七號 王麗莎 無名2008/09/22





 CAPE Orz No.1

當大強子對撞海角七號… 平凡 VS.拔尖 聯合報 余豈2008/09/14

精彩摘錄

......兩件意義相反的事—國片「海角七號」與歐洲的大強子對撞實驗......(背景音樂:各自遠颺)

......普遍的解讀是因為台灣兵敗京奧、貪瀆案丟人現眼,正面的「海角七號」因此讓人如沐甘泉......(台灣兵敗京奧...我看的那無演這段?是不是剪片?)

......一位研究社會學的網友很不喜歡這部片,認為它逃避社會責任......

......的確有人談起電影、藝術,就直覺地認為沒什麼大用,硬是比科學矮了一截......(真是硬啊)

......量子物理之類的話題和藝文界的haute culture(雅文明)一樣,訴求的對象都不是「海角七號」所標榜的平凡小人物,而是追求拔尖、卓越的一小群......(幹 tsia ni 濟國寶)

......回歸鄉土的隱喻其實未顯現面對挑戰的拚勁,反而是想緊抓童年純真、不想長大的心態;因此,不僅處在都會感到不安,處在一群高智商的科學家之間,將更感到無話可說的渺小、孤獨與使不上力......

......不管是賣座電影還是蛋塔或炸彈麵包,我都沒勁去排隊......(高智商的科學家沒看過電影的無話可說的渺小、孤獨與使不上力的影評)



 CAPE Orz No.2

海角七號:浮士德 × 2滲透台灣 PChome新聞台 顏士凱2008/08/22

精彩摘錄:

......沒拍成的【賽德克巴萊】宣稱要「抗」日,現在拍成的【海角七號】卻成了「亢」日──日本男人的情書貫穿整部片,送這信的年輕郵差莫名其妙地被一個日本女人拉上床,這個日本女人到處串場才有這場壓軸的恆春海灘音樂演唱會。很妙吧......(魏導說,《賽德克巴萊》想要化解日本人和原住民之間的仇恨。要化解,不是要對抗哦,想抗不亢的聽了可能會tshua sai

......如果把這些台語演員的口調拿掉,試問這整部片還剩下什麼?......(剩下默片)

......假本土之名行『亢』日之實,這是浮士德 × 2滲透台灣......(浮先生已由國安局列管監視中)

(顏站長回應)......甘願當浮士德信徒的人何其多(否則哪來今天的總統洗錢事件呢)...... (和下一篇囧論一樣思扁念扁欠扁) 

(顏站長回應) ......就看看這個吧 海角七號…殖民地次文化陰影(也就是下一篇囧影評 這叫囧囧相惜相連到海角)



(以下為顏站長續集)

 CAPE Orz No.2-1

台灣人有什麼「獨立」的能耐─恐怖的【海角七號】udn部落格2008/09/25

摘錄:


......在下早於一個多月前,便以著比【海角七號】更輕快而微妙的文體,點出這部電影的可怕處〈【海角七號】:浮士德 ×2滲透台灣...卻招來不少人以「政」「虧」文之詞...... (是以「政」虧「政」啦)

......連現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都為這部電影包場(09/23),也難怪民進黨落至今天如此不堪到無以附加的地步...... (誰在以「政」「虧」文?)

......難道我們需要專家寫出來(就是下一篇囧評),才能從這部漫天高舉日本符號的電影中,察覺出所謂的台灣本土文化被擠壓到什麼角落嗎?......(看過專家寫的還是察覺不出來啊)

......恐怖的是它觸及了台灣人內心一個非常矛盾的情結:當代台灣人究竟還有什麼東西,才能免於自己在文化上被日本、中國與美國長期殖民的能耐...... (塞在中間的"中國"真的很囧)



 CAPE Orz No.3

海角七號…殖民地次文化陰影 聯合報 許介鱗 2008/09/25

精彩摘錄:

......觸動了只「向錢看」而失去靈魂的台灣觀眾......(絕對向錢看,票房向前衝)

......台灣真是沒有文化或說文化水準不高的島嶼......

......大量複製了村上春樹的文藝腔,離台灣自己藝術創作的主體性,還遙遠得很......(歹勢吼,沒有文化,不知道村上村樹是誰

......畢竟只不過是美日「次文化」的大拼盤,缺乏的是哲學思想與世界觀......

......觀看「海角七號」的現場,只激起一片搞笑的莫名笑聲,卻對本地人不文明的舉動,沒有任何的反省......

......一封由日本人所捉刀杜撰的情書,以日本人的調調滔滔不絕地表露.......
(這引來
創作者反駁 真的囧了!)......

......台灣終究逃不了日本文化控制的魔手......

......縱使有一天在台灣島內,到達七億元的佳績,恐怕落得陳水扁「海角七億」的命運。阿扁所欠缺的,正是哲學思想和世界觀,這樣「發財夢」就會像肥皂泡沫的彩虹,那樣地隨風飄搖破滅。
 (真的是思扁念扁欠扁miss a-bian啊) 



 CAPE Orz No.4

人物笑料,蘊含歷史悲情 超夯《海角》,大有蹊蹺 新新聞 范蘭欽2008/10/08

精彩摘錄:

......「台灣出品,必屬爛片」,《海角七號》稍稍打破了這個規律......(不過「新新聞出品,必屬爛文」這個規律打不破的)

......台灣的日本專家許介麟就寫了一篇「《海角七號》......殖民地次文化陰影」...此文得到許多人的好評......(也就是上一篇囧評 囧囧相惜啊)

......男主角可以不負責任的把要寄的信全部一丟,而台灣郵政原來是以良好聞名的。一個這樣的人說他最後會奮發向上是很牽強的...台灣有那麼好笑的題材,阿扁就是個......(影評可以不負責任的把電影評論全部一丟,又去扯阿扁,台灣有那麼好笑的題材,一個這樣的囧評就是了)

......其他的「海角淒號、欺耗、嘻好」還多得多,應該有人把它寫出來......(其他的「腥腥聞、猩猩聞、悻悻文」,早就寫出來了)



 CAPE Orz No.5

海角七號 止痛膏 好賣 Now News 寶島台灣2008/10/09

精彩摘錄:

......322後,460萬人因選舉狂敗而難過不已...支持者像安平追想曲、南都夜曲、《海角七號》的友子一樣(友子也是謝長廷支持者?),變成被放下的流浪犬、歡場女子、台妹一般,也像墾丁春吶HIGH完後,自己回家休養生息的青春期辣妹,總要找些可回憶、可合理化、可美化的答案給自己......(和之前許大學者一起看 海角影迷就是一群沒水準 沒靈魂的流浪犬和無腦辣妹啦)

......和國片復興有沒有什麼關係?好像一點關係都沒有。要不然,試試看拿到香港、澳門、大陸、新加坡等地賣賣看,扣除了好奇的市場,還有多少鼓掌與討論的話題?我一點都不信......
(那等七點再來討論好了)



 CAPE Orz No.6

《海角七號》的台日苦戀 中國時報 陳宜中2008/10/09

精彩摘錄:

......在片中缺席的外省人/中國人,似乎就是拆散台日姻緣...的「第三者」......(原來第三者水雞是外省人!他有出席啊 而且紅的咧)  

......日本的壓迫者身分消失不見了。台灣人的悲情意識,似乎不再是抵抗一切外來壓迫的悲情意識......(抵抗囧評的壓迫比較重要)

......第一個問題是:戰後的中華民國統治,是否極為失敗?......(看了這些囧評 就知道失不失敗啦)

......一九四五年,實際發生的情況不是台日依依不捨,而是歡迎祖國軍隊的到來......(實際發生的情況是兩者都有)

......台灣人的主體性究竟是什麼?台灣人難道只能是被動等待救贖的「亞細亞的孤兒」嗎?......(原來海角是魏導被動等待日本人救贖拍出來的孤兒電影啊)

......把殖民關係浪漫化,應該是很令人難堪的出路......(不會比海角囧評難堪哦)



 CAPE Orz No.7

野人獻曝、海角七號與奧斯卡 中時部落格 菲利普2008/10/04

精彩摘錄:

......讓人驚訝的海角七號現象,已經...轉為群眾暴力與網路暴民再一次盲從暴力的尷尬局面......(大大: 阿門)

......讓老子/老娘看得爽的電影,肯定是好電影!聽見熟悉的國罵爽不爽?爽!搖滾樂爽不爽?爽!俊男美女的組合爽不爽?爽!看見熟悉的環境與風土民情爽不爽?超級爽!...... (但菲先生超級不爽中)

......多數人看見了海角七號在50分鐘配角群出場時間的成功,便自動放大成整部電影的成功。把導演所拍出的鄉土民情捧上天......(的確把彩虹捧上天了)

......看看電影本身的剪接:粗暴缺乏流暢性...看看電影本身的攝影:死板僵硬缺乏張力且始終感覺無法說出導演想說的故事......(粗暴僵硬得快要笑死人了啦)

......海角七號的官方預算是6000萬台幣,是同一檔期的囧男孩的1.5倍,許多現今國片的N倍,但它有展現出比這些其他國片好多少的品質?不好意思,小的認為一點都沒有......(菲先生 那兩點有沒有啊?)

......我們有過葡式蛋塔、甜甜圈、李安、王建民,還有現在的魏德聖,台灣人似乎永遠都在絕望地尋找下一個可以支持的事物......(好絕望 好黯然 好銷魂啊)

......只靠民族情感與商業喜好,這不是暴民是什麼?......(大大: 阿門)



 CAPE Orz No.8

情緒複雜、理智矛盾談《海角七號》中時部落格 黃哲斌2008/10/14 刊於中國時報《我見我思》專欄無敵雙層超大《海角七號》

精彩摘錄:

......它是一部充滿缺點的電影,節奏時而跳躍、敘事時而突兀,主角演技刻板生硬、愛情戲尷尬牽強,部分橋段彷彿搬上銀幕的歡樂偶像劇,只是芝士漢堡升級為無敵雙層大麥克......(這麼看不起歡樂偶像劇, 小心愛吃無敵雙層大麥克的迷哥迷姐們抓狂啊!)

......即使它算是一部「好看的商業片」,惜因難以忽視的瑕疵,《海角七號》很少娛樂我......(這篇囧評也很難以忽視, 卻有很大的娛樂效果)

......《海角七號》至少熱鬧花俏,似乎不該苛責首度拍劇情長片的魏導......(黃先生想說的是: 海角七號"最多"也就是熱鬧花俏而已了啦)

......它讓未來國片有了一百萬人次的票房潛力,當然,這一百萬人也可能像紅衫軍,轉瞬消失街頭......(嚴重懷疑這是一篇紅衫軍轉瞬消失街頭的失落文)

......面對國片時,只因先天結構、從業者熱情就下修標準,忙著替作者補述意義......(這些囧評也"補述"了很多"意義"哦)

......《海七》當然是一部不錯的小品,即使導演想把歷史與族群等沉重主題塞進銀幕,但終究,他成功之處是一些小敘事,而非大敘事......(有沉重主題還說是"小品"? 所以這篇終究是小小囧評, 而非大大敘事了--配樂: 愛你愛到死)

......《囧男孩》與《九降風》...對台灣本土的關心、以及通俗可親的程度,都不會輸給《海七》,但它們的票房與《海七》卻有二十倍到六十倍的差距......(不喜歡海角的, 常常會為這兩部片打抱不平)

......建議可以參考另一位作者菲利普的部落格......(就是上一篇囧評, 囧友惜囧友囉)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國境之南 海角正論(選輯中)

不按順序 選輯如下:





海角七號為何賣成這樣? 膝關節 2008/09/22

摘錄:

......以前,國片像一條小溪,能流得通就阿彌陀佛。現在《海》片帶來有如滔滔江水,直衝大海,讓民眾與創作者之間搭起了友誼的橋樑......

......巧妙地將庶民文化與電影藝術折衷,取得了一個恰當的平衡點......

......我甚至私心認為,這片能紅。有一半因素和小魏這個人有關係。另一半才是故事本身的議題價值......

......越來越多人相信。我們本土出產的國片也可以到達一種高度...片中主述的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第二次機會,這句話不光是主角配角們心聲,也是導演自己的心聲,更是每個人對自我的期許。以及中南部遊子到台北發展的希望與絕望,片頭那句「操你媽的台北」,更是許多人的寫照。茂伯角色是外顯的討喜,鎮民代表馬如龍其實才是內化的台灣靈魂。不用一味倚重原裝進口的外來好萊塢作品,這種驕傲感是當下難以形容的情感慰藉,放大了這片票房上的吸金魅力......

......我常和我朋友用食物比喻電影。我形容《海角七號》是路邊熱炒,親切在地,三五好友相約同桌,歡樂加倍。《囧男孩》是老街廟邊的豆花,甜蜜入味,感觸良深。不管是熱炒或是豆花,它們都很在地可口,至少不是像過去很多國片故作高深,等到我吃完了都還不知道我到底吃了什麼。有些導演告訴大家這道菜是啥時,有時候我還會覺得遇到詐騙集團......





海角七號 台灣電影今年的No.1 麥若愚2008/08/29

摘錄:

......《海角七號》強在那裡?簡單說,它是台灣很久 (不知多久) 沒見過的大型商業娛樂電影.......

......,《海角七號》是一部「戲院」電影,一定要進戲院看,而且要呼朋引伴一起看,戲院人愈多,觀影氣氛愈High,光憑這層意義,已經是台灣電影的絕無僅有......

......《海角七號》題材非常的台灣,本土,但手法與格局卻非常的國際、宏觀......

......《海角七號》群戲水準整齊...每個角色都立體,每位演員都賣力......

......我佩服魏德聖拍商業大片的氣魄,更欣賞他統馭商業大片的才華......

......年底金馬獎面對《投名狀》、《赤壁》這些華語大片時,台灣導演是拿得出檯面正面迎戰的。





海角七號颳「台」風 聞天祥





海角男孩:台灣新浪潮 藍祖蔚





《海角七號》你們這些昆蟲現形吧 Francais

摘錄:

......《海角七號》這個戰後第三波「本土化運動」先驅者必需面對的宿命,因為它著著實實讓很多人吃味並感到威脅......

......1970年代的本土化運動,侷促於文學菁英圈裏...1990年代的本土化運動...一群文化人或半知識份子,以各自蹲點成游擊隊的方式,企圖去影響普羅大眾,但成效有限;2010年代的本土化運動,則終於上攻到大眾媒體,這次會在通俗文化的世界裏,以正規軍的方式與敵手對抗從以上的歷史脈絡觀之,正因為「本土化文化運動」必需從菁英或半菁英手裏解放,所以我們適時地需要一部「通俗商業影片」,內含豐富社會層次的意像與語言,來捉緊島上各角落的人心......

......
由於層次之豐富,講粗話成為該片不可不運用的元素
...... 

......如果這部片子只是騎著摩托車「回歸鄉土」,那它的命運會跟背著吉它、騎腳踏車全島走透透一樣,二者不同的是,《海角七號》具有重新看待台灣自我的野心,並要求能與普羅大眾呼應......

......這是小米酒的一小步,卻是台灣人的一大步啊......

......在分手碼頭上,友子一身光鮮摩登萬分,唉!如此裝扮過去可是專屬於徐志摩之類的影片啊......

......終於有一位導演,願意把台灣的老老少少都當作觀眾目標來經營...魏德聖所經營的區位,的確已經空了太久太久......

......《海角七號》絕對不只是一部票房成功的電影,這票房已成功到直指一場文化運動的開端,台灣第三波本土化文化運動的土壤的確形成了......





海角七號_超脫殖民關係的國族寓言 SophieX 

摘錄:

......外省眷村文化雖然在搖滾舞台上缺席,有可能是這方面文化界產出夠多(如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朱家姊妹的文學回憶 乃至影視圈王偉忠的暢銷書)且導演也並不熟悉,但是這樣間接的再現外省/眷村文化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卻更加饒富意味......

......經營者剛開始勸主席不要分你我,最後妥協才答應用「你們的團」,而鎮代會主席則笑擁經理說是「咱們的團」。這裡已經寓意了對外來政權並無仇恨敵視,且歡迎外來者進入本地文化圈。這樣的包容與溫柔,早已超越了政界長期以來的二元分裂肉搏對抗式的論述語言了......

......多少有些被用爛的元素,置入台灣的特殊歷史文化脈絡裡,以一個超級通俗的音樂愛情成長電影重新述說,便出現了打動人心的新意。這是不是文化創意的典範?......

......導演用心良苦地以生動的台語與戲劇語言(而非政權本土化之後充斥在大眾文化裡急就章的生澀台語,與缺乏深思隨意沿用的鄉土符號), 透過三段不可分割的主述寓言(兩段戀情與樂團表演),以及每個人每個族群都是主角的形式,撫慰了各種委屈...所有無以名狀的情緒,都被此片舉重若輕地諒解與同理,一如大大在勞馬額上的輕吻,這是本片得以成為儀式電影cult film的原因。此片之於台灣,就如舞動人生之於英國,再見列寧之於德國,麥兜故事之於香港......

......吃味的批判者另一重點放在海角熱賣不代表國片市場再起......(這是自成一派的海角囧評, 像這篇就很有代表性, 海角熱成了真正的"國片黑暗期"來臨前的迴光返照, 真是夠酷)





《海角七號》的愛情變奏 

 破解《海角七號》  侯吉諒






也評海角七號 Phekian





看見美麗的海角七號 綠子





海角七號 吳祥輝 2008/10/14





我也要談《海角七號》 雜草樂園2008/10/18

摘錄:

......如果這部片每個角色,都去測驗憂鬱指數的話,我想全部的人加起來會破表,就算馬拉桑怎麼樂觀也沒效。神奇的是,這部片到了後來,卻給每個人一種很正面、陽光的感受,甚至被七封情書所感動,一點也不會憂鬱......

......「不快樂」就是大部分台灣電影的「共通點」。如果「不快樂」已經司空見慣,為什麼這部片又顯得有些「不一樣」?音樂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群失意的人,卻能拍出一個振奮人心的能量
的電影,這真是一個奇蹟啊。這跟電影的技巧優劣與否無關,這也跟「下一部可以如此受歡迎的台灣電影在哪」無關...我們需要一些力氣與夢想來面對那些不快樂,然後深信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可以面對,這是我們需要從通俗娛樂所得到的......

......這篇文章是寫給黃哲斌的,因為我覺得他寫的
那篇很糟糕(更奇怪的是這樣還可登上「時論廣場」)......(見海角囧評

......我不太明白為什麼要那麼「操心」台灣電影未來的環境會不會因此樂觀......






一中不合作海角系列 Ko Tsi-jin(就是這裡啦 內舉不避親吼 phainn se la

......全片末尾來到日本人搭船撤離台灣,年輕的老友子和口白貫串全片的日本老師分離的畫面。在這青天白日紅旗無精打采掛著的日、台、中三方交會的戰後歷史時空裡,勝利者沒有勝利者的喜悅,失敗者沒有失敗者的頹糜,有的就是台灣在地尋常百姓的惆悵和感懷而已。在這多方交會的無可如何的時空裡,《海》片呈現了電影院的「魔幻箱」本質:屬於愛情穿梭時空的魔幻音樂超越時空的魔幻、台灣歷史的魔幻,以及台灣電影典範轉移再造的魔幻 —台灣電影一直存在著的創造魔幻時空的魅力活力以及實力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海角七號》與原住民的「刻板形象」

全台票房已在四至五億間的《海角七號》,其最大特色之一,是個個表現搶演的配角群,詩人侯吉諒先生指為「可能是華人電影前所未見的」,「台灣影史上的一大奇蹟」。 

 


然而,出盡風頭的角色塑造,也引來一些批評。我覺得最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原住民「刻板形象」的問題,如Mayaw Biho在《立報》的〈海角BOT了原住民〉一文批評片中原住民角色「酗酒、婚姻失敗、扮小丑等負面刻板印象充斥」,futuru也指出「潛藏了一些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例如愛(很會)喝酒、脾氣不好、失意人等等」,指的大概就是原住民警察「勞馬」這個角色。 

 


對這個問題,已有網友在《海》片官網回應(和《海》片由下而上的社會感染力一樣,廣大影迷心得和鄉民評析品質,遠勝許多學者教授的殿堂論述啊),如Jyi指出「我怎麼覺得[喜宴]那幕酗酒的應該是女主角友子吧勞馬在酒醉後展現的可是他心柔軟的一面」,「怎麼看都是友子或水雞比較在扮小丑,勞馬和他父親不僅在試演會表現亮眼,勞馬也是樂團穩定的一大因素。」 

 


Jyi的回應點到一個問題核心,就是勞馬並沒有比其他人更愛喝酒,並沒有比其他人更小丑,並沒有比其他人脾氣更不好,而即使喝了酒或發了脾氣,也還有其他正面的特質來呈現一個角色的不同面向。 

 


如果單就負面特質來看,那水雞就是個覬覦別人老婆的色鬼,茂伯就是成天想上台表演的老瘋癲,大大就是誰講她都無所謂的死小孩,阿嘉就是誰都看不順眼的憤青,也有人說友子只是「在愛中和解」的象徵,「行為越來越刻板而前後不一,淪為一個人偶似的角色。」

 


其實,所謂「刻板形象」一向是重要的戲劇表現形式之一,對於喜劇尤其如此,頗有歡樂氣氛的《海》片也多少包含此元素,例如大大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也算是大人對年輕人的刻板印象吧。

 


不過,對於「刻板形象」,必須觀察其最後帶給觀眾的感覺為何,如果觀眾帶著負面觀感回家,就是不好的效應。《海》片裡勞馬和其他角色一樣,性格有優點、有缺點,生活上有強處、有弱處,做為一個角色塑造的綜合體,縱使有點「刻板」,也是讓觀眾往正面、可親、可愛的層面去想像的,這就不是什麼不好的效應了。

 


勞馬在友子送他孔雀之珠時展示脖子上已掛著的琉璃珠,所顯示的原住民自我傳統主體意味不言可喻,收下友子的禮物則代表隨和可親,之後演唱會阿嘉向友子告白時,勞馬將「守護堅定不移的愛情」的「孔雀之珠」回送給友子,成為全片愛情主軸的關鍵催化者,此時,勞馬的正面能量浩然充沛,所謂「刻板形像」的負面能量已經壓到最低了。

 


不過,對於各個族群對「刻板形象」的疑慮,都是必須正視並考量的,像我以Holo台語為母語,對於過去一些宣導短片,總讓那些不守規矩的人說得一口「台灣國語」的很「台」形像,也是很感冒很氣憤的啊!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海角七號》的主動與被動

《海角七號》的日本元素,觸動了存在台灣的一條敏感神經。在此就兩位學者提出的問題,做為討論的軸線。



        兩位都是中央研究院的學者,一位是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先生,一位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宜中先生。前者的問題是:「昔日被背叛的[老友子]是台灣人,今日發揮主動精神的[阿嘉]也是台灣人,為什麼不是日本人來彌愆補過呢?」後者的問題是:「《海角》的選擇,是與想像中深愛台灣的日本結合…但是,台灣人的主體性究竟是什麼?台灣人難道只能是被動等待救贖的「亞細亞的孤兒」嗎?」



        這兩個針對日本而發的問題,正好是個對比,一個認為台灣人太主動,一個認為台灣人太被動。



        這兩篇影評著重分析的愛情關係,同樣也是對比。認為台灣人太主動的,關注焦點是各個表現搶眼的配角,「劇中大大小小的人物都經歷著不同類型的愛情」;而認為台灣人太被動的,關注焦點是男女主角,「拍出了台日相思,特別是台灣對日本的苦戀」。



        另一個同樣齊整的對比是,認為台灣人太主動的,關心的是電影中「在」的、清楚呈現出來的,那些「小人物也能實踐」的「生活的大道理」;而認為台灣人太被動的,關心的是電影中「不在」的、隱藏的或暗示的,例如「幾乎不曾出席」的「外省人」和「一九四五年接收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民黨政權」,「這樣的被[日本]殖民慾望,似乎還隱藏著對一九四五年以後中華民國/國民黨統治的有罪控訴」,「《海角》的台日苦戀戲碼,似暗示『台灣』與『中華民國』的『和解』仍遙遙無期?」



        上述「歷史的大道理」,其實才是正港的「被動」,從原本隱藏或暗示的狀態「被動」挖掘顯現出來,而挖掘的動作,卻不能不是「主動」的。在這樣的「主動」挖掘出「被動」的評論慾望下,就知道為什麼台灣人即使明明是「主動」去追尋愛情的,明明是「主動」去實踐生活的大道理的,明明是「主動」要去回歸歷史原點探求情感厚度的,明明簡直要成了大鬧樂團的過動兒的,卻還是被看成「被動等待救贖的亞細亞孤兒」了。



        也就是說,台灣人再怎麼「主動」,也逃不了那隱藏著的龐大「被動」內容,也還是要一再被質問台灣人的「主體」在哪裡,也難怪陳儀深先生一開始就說要撇開「殖民 / 後殖民」這玄之又玄的議題了。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海角七號》驚聲事件

《海角七號》全台票房已突破四億,繼登上「華語片」賣座冠軍之後,隨即成為台灣史上票房僅次於《鐵達尼號》的電影,巧的是,兩部愛情史詩都以一艘大船為主要背景,最後也都以相思船影結束。




面對史上最強台片,這樣好的機運,這樣的全台空巷熱潮,有權發行電影原聲帶的公司是不是太好運了,只怕不夠賣啊!然而就在海角狂潮襲捲全台時,卻有不少興沖沖的影迷發起拒絕豐華唱片原聲帶的活動,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主要原因之一是,《海》片裡每當載送日本人引揚返日的高砂丸出現的配樂〈1945〉,這全片古今交替與呼應的情緒蘊釀主軸,應是電影原聲帶主打中的主打,敲鑼打鼓宣傳都來不及,影迷也樂得再沉醉於時空相思的歷史氛圍中;沒想到唱片公司卻把此曲「隱藏」起來,推出此曲「隱藏軌」,擺在曲目最後,美其名為「Bonus Track」,說要給影迷一個「驚喜」,而影迷「驚」是驚到了,卻是「驚嚇」之驚。




        《海》片歌曲〈無樂不作〉、〈國境之南〉的作詞人 嚴云農 先生和魏德聖導演一起參與了高砂丸航行時口白情書的創作,之前嚴云農曾義正嚴詞投書反駁一位斥責本片所謂「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陰影」的學者所指情書係「由日本人所捉刀杜撰」,此時也對原聲帶事件提出嚴厲批評,在部落格表示「
1945是貫穿整部片的靈魂...怎會變成是好像最後多加上去送給樂迷的曲子呢?」我想這也是許多海角影迷的心聲吧!




其他如全片最感人歌曲之一、由參與演出的歌手中孝介演唱的〈各自遠颺〉,以及片尾梁文音演唱、搭配恆春美麗風光影像的〈風光明媚〉,還有〈轉吧七彩霓虹燈〉和〈墓仔埔也敢去〉等片中以各種語言呈現的插曲,也都沒有收錄,大失全片多元語言、多元族群、多元意境的電影音樂風光,難怪影迷網友一片譁然,更何況這是一部以音樂表現為形式主導元素的音樂類型電影。



嚴云農的批評引發豐華唱片老闆張小燕不悅的回應網友自力救濟蒐集電影音樂片段,組合成自製原聲帶,以示抵制。




        面對史上最強台片,絕對改寫國片歷史的作品,這麼好的機運,同時也萬眾期待、萬人矚目的原聲帶,唱片公司可要留意歷史地位,別好好一盤棋給翻桌了。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海角七號》政論影評


《海角七號》引發政治角度的評論,是其文本敘事與藝術內涵的自然延伸,本不足為奇,然而像《中國時報》小社論明指其為「新台灣民族主義」情緒的表現,在本片的政治詮釋上倒真的是敢拼敢衝,很能呼應其先前和《聯合報》眼看海角大浪襲來就索性一下子頭版頭題大幅報導的猛勁,對此話題此報其實原本是落在持續關注本片的《自由時報》之後的。



        政治角度的海角影評,已經陸續端出,其他三報各有其代表作,《
蘋果日報》社論也很直接,謂其
準確擊中了「台灣主體意識高張的心理現實」。最經典的首推「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許介鱗所長投書《聯合報》那篇斥罵海角影迷為「只『向錢看』而失去靈魂」、「沒有文化或說文化水準不高」、「激起一片搞笑的莫名笑聲」、「逃不了日本文化控制的魔手」的〈海角七號…殖民地次文化陰影〉,結論甚至和阿扁連結,說本片欠缺「哲學思想和世界觀」,將「隨風飄搖破滅」,做這麼重的詛咒,讓人嘆為觀止,其思扁念扁直追天涯海角,也叫人大開眼界。



        以上以及其他各種政治詮釋,無論是褒是貶都有相當的局限。貶者姑不論,讚賞也都頗為膚淺,像《中國時報》小社論把《海角七號》和過去「自我耽溺」、「
冗長、沉悶、呆滯」或者「如同電視肥皂劇」的「把觀眾當白癡」的電影截然二分,《蘋果日報》也說「以前那些自命清高又矯情的電影工作者和評論家謀殺了國片」,如此把《海角七號》孤隔化、奇珍化,其實就忽略了奉楊德昌為師的魏德聖導演的台灣新電影傳承,以及本片其實相當明顯的時下流行的「電視肥皂」偶像劇青春時尚元素,沒有從作品本身特質和邏輯來看待,所以前述「蘋論」離開政治談電影呈現技巧馬上露餡,說「這部片子的缺點是什麼都想講,塞太多東西,不少旁生枝節,若剪去20分鐘將更精緻集中」,而其實「枝節」正是本片最精華的元素之一,如果剪去了,觀眾興趣和藝術價值大減,想談政治也沒有著力點了



        其實,本片最有趣的政治面向,應該是其觀影族群的政治傾向。如果以深綠、淺綠、淺藍、深藍來劃分,本片影迷分佈可以說是體現了綠營政治人物的夢想,那就是吸納了深綠、淺綠、淺藍族群,只有深藍恐怕對本片不會那麼投入。要講本片超越藍綠締造新台灣之類的興高采烈的話(像詹偉雄的〈我們」與《海角七號》〉和孫慶餘的〈就是這道彩虹〉),大半就是有意無意要來抵銷一點綠營民眾對本片的全面認同與喜愛的。



 



**本文刊於自由廣場
政論影評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海角七號》、《鐵達尼號》、《色戒》



去年,台北藝文界主流影評對《色戒》一片讚譽之聲,被大肆炒作的「迴紋針」性愛,也順著張愛玲原著裡的「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被高舉為「亂世裡唯一的真實與救贖」,賦予其肉體情愛昇華的精神層面意涵,然而這其實是一種複雜而壓抑的情感。而《海角七號》裡各種愛情型態和相處關係,像「水雞」理直氣壯的一女配多男的青蛙愛情觀,是某種更具生活厚度或更為純粹的愛情精神呈現。




        再就男女主角愛情主線的經營來看,《海》片與其票房假想敵、在台北創造三億八千萬票房的《鐵達尼號》一樣,自塵世今生昇華的精神層面意涵與影像藝術價值,絕對不在《色戒》之下、可能猶有過之的。




        《海角七號》和《鐵達尼號》,同樣都有年輕版和老年版的女主角,也同樣都只出現年輕版的男主角;圈住整個故事的框架,也都是「尋找」的過程,《海》片是尋找七封情書的收信人,《鐵》片是尋找沉船裡的藍寶石「海洋之心」,情書和寶石成為見證愛情的信物。開賓士車的民代主席一起和海角樂團成員幫阿嘉送信,頗有幾分打撈沉船寶物大規模陣仗的況味。




        兩個尋找過程受阻都是有深刻原因的:《鐵》片裡是因為寶物數十年來一直在小羅絲到老羅絲那裡,沒有流出;《海》片裡是因為情書數十年來一直在年輕的到去世的日本教師那裡,沒有寄出。郵局主管跟尚未認真送信的阿嘉說的,很多人反映沒收到信、投入信箱要投深一點
,其實點出了兩片的主題:老羅絲和老友子,都需要畢生歲月的深度,才讓愛情信物到達榮耀相思的彼岸,老羅絲像個調皮的孩子一樣把寶石投入傑克數十年前永沉的深海,也投得夠深了。




《鐵》片裡,逃生小艇回返搭載因傑克犧牲才得以獲救的小羅絲時,屍體遍布冰冷海面的驚悚畫面,表現的是「一愛功成萬骨枯」的所向披靡的愛情精神意志。電影最後讓睡夢中安詳死去的羅絲回復年輕戴著愛情無價的寶石,循著典型「瀕死經驗」裡穿越光亮甬道的儀式,進入永沉海底殘破幽暗而逐漸亮起復原的船艙,在眾多以生命見證愛情儀式的罹難船客掌聲中,與年輕的傑克重生重逢。




        《海》片裡,阿嘉從違反規定拆開應退回信件那一刻起,就具備了寫信人的部分人格,延續寫信人在國境之南未竟的愛情意志。這層意涵最明顯的表現是,情書裡提到「黎明前的一段恍惚,我見到了日後的你韶華已逝」,而阿嘉就代替日本教師看見了年華老去的友子,這時他也「恍惚」了起來,獨坐海邊,似有頓悟,彷彿日本教師重生般繼續愛著「友子」,回到演唱會的海灘對小友子說了那句「留下來,或是我跟妳走」,在眾人鼓掌歡呼聲中,形塑出「下輩子也愛妳」的浪漫愛情神話(和去年描寫雙重人格的優秀國片《沉睡的青春》異曲同工),同樣展現出愛情精神意志的穿透強度。




        《海》片和《鐵》片結尾,都彷彿在「一段恍惚」時回到那條思念的船,都呼應情書寫的「這容不下愛情的海洋,至少還容得下相思吧」,都達到了
榮耀相思的彼岸。



        《色戒》原著張愛玲寫過「傾城之戀」,但停泊在台灣影迷心頭和票房記錄最前端的,可能終歸是兩部
「傾船之戀」的愛情史詩吧!



 **陳柔縉:1912年 台灣報導鐵達尼沉船事件


2009/03/30【聯合報╱陳柔縉】

 最近,電影台頻頻播放「鐵達尼號」,猜想是這艘巨輪夜撞冰山的斷魂忌日四月十四即將到來。 
我連看了兩天電影,興味盎然,完全沉浸在萬里外大西洋的寒夜。十三歲的兒子突然問:「日本時代,台灣有報導鐵達尼撞沉的事嗎?」雖然有興趣探究日本時代,但一時我也沒有答案。看著電影,我不曾疑惑,一九一二年的台灣人是否看報獲知這樁震驚世界的船難。
台灣日日新報 游往殘骸深處

翻開當年最大的報紙「臺灣日日新報」,彷彿游往鐵達尼殘骸深處;找到九則相關新聞,感覺又如電影再現。
報紙幾已描盡鐵達尼的沉船慘事,台灣讀者會知道,鐵達尼「為世界空前之巨船。乘客中有大富豪。及名士。即彼等身上所帶。亦有一億鎊」。美國不動產大亨「河斯多爾」(即John Jacob Astor)就帶了三千萬鎊,約台灣錢三億,比當時任何台灣人都有錢。他正「於新婚旅行之歸途」,其死「尤可慟也」。
當天,「前面忽見一大冰山浮流水面。距船不過四分之一英里。事急不遑轉輪。竟致斷撞。」船上的婦人小孩都獲救,一千五百名男人「終至葬魚腹」。船上有救生「小艇共十六隻」,艇上乘客有的穿禮服,有的穿「褻衣」,在海上漂流四、五個小時,但「寒氣殊甚」,仍然有四個人在獲救後不幸凍死。算一算,從海上死神魔掌逃脫的,頭等艙有兩百一十人,二等艙一百廿五人,三等艙兩百人,連同其他船員、火夫、廚夫雜役,共七百四十五人幸運被救回紐約。報紙直指救生「小艇不敷」,才害得那麼多人葬身海底,「此後各商輪宜多備小艇」。而「臺達尼克號」將沉時,「音樂長某氏不動聲色。從容而起。指揮樂隊整齊鵠立。演奏音樂。竟至沉沒。尚不絕聲。」在電影裡令人感動的一幕,舊報紙上又多了一點訊息;這一位樂隊成員在英國家鄉舉行葬禮時,「與禮者共及三萬人之多」。
大量國際新聞 當年可不封閉

生活在日本時代的人,如果有閱報習慣,一九一二年完全可以瞭解美國「達夫特」(塔虎脫)和「盧斯福」(羅斯福)都「有意重充大總統」的選情。他們一九一○年會知道有位美 國 小姐拍賣初吻,捐做慈善;一九一五年有荷蘭科學家發明不需手持聽筒的電話;一九四○年泰國在選美。
以一九一二年的「臺灣日日新報」來說,一天有八個版,除一版日文廣告,一版副刊小說,有六個新聞版,其中兩個中文版,和日文版新聞不盡相同,以鐵達尼沉船事件來看,甚至比日文版詳盡。不過,國際新聞的數量龐大,兩版則沒有差別。
關於對岸中國的內政外交,報紙也常常大幅報導。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曾回憶說,一九一二年前後,他正在總督府醫學校唸書,同學們「每朝起床就閱讀報紙看中國革命如何進展,歡喜革命成功」。這群學生包括蔣渭水、翁俊明等之後的政治名人。

 如果遠眺一九一二年,歷史概念被滿清王朝倒下佔滿,的確很難想像,同年的台灣也有耳朵眼睛開向整個地球,知道天外有個鐵達尼。事實上,以報紙為翼,台灣早年一點也不封閉,放眼就看得到、伸手就摸得到世界。(本文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