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ROC咖共和國 Republic of C-kha (and Silly)

王建煊的公務員笨蛋說一出,立刻引來廣大迴響,以馬政府高階公務員為主要標的,包括王聖人自己提到的前劉內閣,連任告急的郝市長和周縣長,日前說台獨是白痴的吳敦義,以及民意低迷不振的馬英九等等,連王建煊自己身為監察院長也無法倖免於笨蛋公務員迴圈。這些人在地位上都是A咖公務員,在能力、形象和人民觀感上卻恐怕是C咖人物。



        彷彿要證明公務員笨蛋說似的,馬政府立即陷入中國來台官員層級說法的茶壺內風暴大混仗,完全抽離了朝野之間的中國政策辯論,絲毫無涉台灣人民對ECFA經濟協定的廣大疑慮。馬政府自困與中國往來進退失據的窘境,在國人面前作態出糗,完全是C咖能耐表現,配上來台C咖官員倒也相配,只可憐A咖警力維安規格和頂級國家資源就隨C咖而逝了。



        馬英九近來一再表示,政府與民眾溝通不夠,政策優點無法突顯,缺點先被批評,未來應加強公務員與公眾溝通訓練,設計出更貼近人民的語言,進行政策宣傳。老實說,海基會傳出的「A咖會C咖」說法,就是很「貼近人民的語言」,也很能反映陳雲林來台真相,但諷刺的是,這卻是馬政府要制止與「滅火」的語言。



        該滅的火,「笨蛋與C咖」難道還在摸索?馬英九看《不能沒有你》,說片中抗議的地點就在總統府門外,讓他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在更早階段把問題發掘出來。然而發掘問題無法靠政策宣傳,《不能沒有你》的父女跳天橋故事,剛好不是因為政策宣傳不足,而是實際和政府機關對峙實戰的結果。如今許許多多有關美國牛肉進口、H1N1疫苗、ECFA經濟協定、中國學生來台等種種抗議都在政府門外,馬政府到底思考了什麼更好的方式,在更早階段把問題發掘出來?可曾展現和人民溝通重大公共決策的誠意?



        馬政府口口聲聲宣傳兩岸政策讓「中華民國主權」更鞏固,結果A咖官員自己做成了C咖,中國C咖官員來台反倒成了A咖,總統隱退,區長當政,笨蛋在位,C咖橫行。中華民國鞏固的,難道是「笨蛋與C咖」的主權,成了ROC新解Republic of C-kha?



        這樣的C咖共和國,還真怕愈來愈鞏固哩!(按
教育部推薦Holo用字,「咖」字應為「跤」)。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校長1996--在轉進點上 New University Act, New President Acts

前台大校長陳維昭先生近日出版回憶錄,我在陳先生成為國內大學第一位遴選校長那一年進入台大研究所就讀,也算某種緣份。

       陳維昭先生於1993年6月接任台大校長,在回憶錄裡陳前校長表示,「第一任校長任期到1997年6月」,前一年1996年5月經臨時校務會議投票通過其續任案,2000年5月通過再次續任案,於2005年卸任,三任校長任期共計十二年。

        現行《大學法》規定,「公立大學校長任期四年,期滿得續聘;其續聘之程序、次數及任期未屆滿前之去職方式,由大學組織規程定之」。現行《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規定,「校長任期四年,得續任二次」。按現行法規,陳前校長三任十二年任期,完全合乎規定。

        在陳校長之前,虞兆中校長任期從1981到1984計3年,孫震校長自1984年起到1993年2月接任國防部長,並由郭光雄教務長代理校長至6月,計9年任期,也就是說校長職務係以三年一任為基礎,這在過去是很普遍的大學校長任期

        陳校長1993年上任後,於1995年10月配合1994年1月修訂的《大學法》修正台大組織規程報教育部核定。這其中隱含的問題是,陳校長上任依據的是舊組織規程,任期是三年,在任內組織規程配合《大學法》修訂將校長任期延長為四年,是否立即適用於當任校長,抑或應從下一任校長開始適用?

        現行台大組織規程規定,「本規程修正施行前已聘任校長之續任,應依本規程之規定為之」,其語意與精神似乎傾向立即適用於已聘之當任校長,則當時在任的陳校長應可適行新的四年任期制。然而,根據現行《大學法施行細則》規定,《大學法》「修正施行前已聘任現仍在職之公立大學校長,其任期應至聘期屆滿為止」,其語意和精神又有不同,則陳維昭先生的第一任台大校長任期,應至其原始三年聘期屆滿的1996年為止,而非陳前校長回憶錄裡說的1997年,或者不是那麼「自然而然」到1997年,而是加工延長原聘期一年,轉進新校長任期的結果

        這校長任內加工延任一年的適法與否問題,在此無法妄斷,恐怕也難有結論,就像目前多位縣市首長配合政府直轄市升格政策而延任一年,完全「依法行政」,卻也難逃選民契約爭議。在台大校長這個位階,依不依法只是低層次的問題,就像陳前校長自我期許的,台大校長「職位崇高」,「一定會當作一生的榮譽」,「希望台大不僅是台大人的台大,更是整個國家的台大」,既然是個人與國家的榮譽問題,自不宜訴諸法律這最低程度的道德,而必須向上提升至如陳前校長身體力行的拒絕陳水扁總統人事關說和拒當馬英九總統競選副手的高道德層面,才是正辦。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麻雀統一問題 Many Birds, One Noise

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建榮五問民主進步黨蔡英文主席,一問是「民進黨到底要把台灣帶往什麼樣的方向?有人說民進黨沒有大陸政策,民進黨只有反中政策跟台獨政策,請問您的看法為何?」和其他幾問一樣,這是個已預設答案的修辭性問題(rhetorical question),是長期以來台獨污名化論述傳統的一部分。



        台灣執政黨中國國民黨的這番修辭語氣,約在同時得到了來台中國政府官員和台灣促統人士的修辭呼應,前者如中國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表示,願意和民進黨對話,「只要不搞台獨」即可;後者如曹興誠買廣告投書各大報推銷其「兩岸和平共處法」,指台獨為排外的「地盤主義」,「許多國家獨立反而成為百姓苦難的開始」。



        所以,綜合以上彼此實質互相支援的反台獨交叉火網論述,中國國民黨要問小英主席的其實是:「有人說民進黨不要再搞據地盤為王、陷百姓於苦難的台獨政策,請問您的看法為何?」




執政黨不自問「到底要把台灣帶往什麼樣的方向」,倒好意思拿來質問在野黨,只能像 陳儀深 教授形容曹興誠的「耍嘴皮」,這已是奇譚,然後再把「台獨政策」排除為可以帶領台灣的方向,可以說完全沒有政策辯論的誠意。



        民進黨也必須體認,台獨本身就是政治主張與政策開發的基準點,台獨本身就是中國政策的詮釋與闡揚,台獨本身擁有鼓盪台灣在地情懷和釋放台灣在地能量的寬廣內涵。藍營長期以來執行渲染的污名化論述裡那一句句「是不是只有台獨」、「大陸政策(其實是內地政策)在哪裡」的輕蔑提問,民進黨不要急著說「除了台獨還有什麼什麼」的,這是自我弱化,自我陷入對手製造的污名化流沙難以自拔,必須自信站穩台獨立場和相應的中國政策主張




像曹興誠這樣不識台獨ABC的人,談統獨自然只能耍嘴皮,只能擷取獨派陣營「台灣已獨立論」最表面浮淺的說法,說「台灣是民主社會,目前也自認是獨立國家,所以沒有獨立問題,只有統一問題。」自認是獨立國家,當然可以選擇繼續當個獨立國家,為什麼會只有統一問題?這是連統獨討論都稱不上的一般性語言邏輯謬誤,大概就像有人自認是老麻雀,所以沒有老麻雀問題,只有老麻雀和小麻雀一起吱吱喳喳要統一的問題吧!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FU縣長出頭天

新任縣市長就任,最火紅的新聞是原中國國民黨籍的花蓮縣長傅崐萁宣布由妻子,不,是前妻擔任副縣長,兩人攜手打拼。有人就說,這下突顯中國國民黨馬英九主席不提名傅崐萁真有先見之明,堅持改革路線是對的,吳敦義形容的「黨恥」好佳哉沒有上身。



        花蓮副縣長事件,其實是台東副縣長事件的續集。前任台東縣長鄺麗貞,也曾被當選縣長的前中國國民黨籍丈夫,不,是前夫吳俊立任命為副縣長,只是二審被判有罪的吳俊立宣誓後即遭當時的民進黨政府停職,鄺副縣長成為虛職,但在隨後的縣長補選,當時首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以傳頌一時的「罪不及妻孥」名言強力輔選,鄺副縣長沒當成,直接扶正成為縣長,如今正競選台東新科縣長留下的立委缺額補選。



        對於這齣副縣長打拼連續劇,其實中國國民黨新任秘書長金溥聰的言論,是很好的啟發。金溥聰主持黨中央工作會議,據轉述指出民進黨試圖營造二十日主辦的集會遊行已平和落幕,今天之後的所有活動與民進黨無關,但民進黨不要切割責任,因為實際上民進黨所帶來的人,有些還沒有離去,所以民進黨不能推說從二十日晚以後的活動與民進黨無關,不要前後態度不一,這是民進黨中央不可迴避的問題。



        中國國民黨試圖營造三年前的鄺副縣長扶正過程已平和落幕,從此之後的所有活動與效應與中國國民黨無關,但中國國民黨不要切割責任,因為實際上中國國民黨所帶來的人並沒有離去,所以中國國民黨不能推說從三年前鄺副縣長扶正以後的活動與效應與中國國民黨無關,不要前後態度不一,這是中國國民黨中央不可迴避的問題。



        中國國民黨所帶來的人,仍持續引發立委名額交換棄選縣長的普遍疑慮,如今還可正式以中國國民黨之名讓金祕書長來輔選競逐明年一月九日投票的國會議員,當初的前妻、副縣長、縣長即使換個縣境還在發光發熱,黨中央請趕快迴避,趕快切割。



        切割好後,或許就可以準備為花蓮徐副縣長輔選扶正了,畢竟,罪不及妻孥,無厘頭不及妻孥,社會觀感不佳不及妻孥,勇敢任命前妻副縣長不及妻孥,自己帶來的人不會離去,副縣長也可以出頭天。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台灣2012

陳雲林來台,台中市長胡志強說,熱帶性低氣壓已經形成,希望不會變成颱風,最好轉向或趕快離境,不要造成災害。

 


現在全世界最熱門的話題是地球暖化,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剛在丹麥落幕,莫拉克颱風也才重擊台灣不久。極端氣候狀況愈趨頻繁,颱風降雨強度可能愈來愈高,這次不變成颱風或者轉向或者快速離開,下次恐也難逃災害。




愈來愈險峻的颱風等自然災變,一般都將成因指向地球暖化的氣候變遷現象,哥本哈根的全球氣候會議重點就在各國節制排碳進入大氣層,減緩地球溫度上升趨勢。




        然而,也有另一派的不同看法,氣候暖化並非地球廣泛災異的根本與深層原由,如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在今年八月出版的《
2012重生預言》序言說,「大家熱烈討論的全球暖化並不能解釋近年來自然界出現的異常現象。全球暖化應是另一個更大、更深、更長遠變化的現象之一,那就是2012天體的週期。」




2012年地球、太陽、銀河系中心將連成一線的天象,是天體運行週期交接點,據稱會讓地球磁場受到顯著影響,而地磁變弱或轉移等磁場變化,會引發地球自然環境變異,氣候狀況趨於極端,不只暖化,寒天亦加劇,如大西洋沿岸的美東和歐洲地區才剛遭遇近年最大暴風雪侵襲,來往英法的歐洲之星列車還因此故障停駛




全球暖化觀點和2012觀點的差異,在於前者從人類工業活動到地球大氣層含碳量,傾向單一成因和簡約架構;後者則指向更大範圍的宇宙空間,地球是天體運行循環的一部分,其未來進程與變化比較複雜與多元,全球暖化觀點可以納入思量,但不是主導思維或核心立場。




有關台灣未來的討論,最近也出現2012觀點,即今年十一月出版的《台灣大劫難:2012不戰而勝台灣》,所揭露的中國謀台政治戰略,使得傾中政府領導的台灣、中國、仰看中國崛起的國際社會將連成一線,形成台灣命運體運行關鍵交接點,和台灣意識持續推升漲潮交互作用,反映出台灣政治磁場的根本變化,在這長期變遷趨勢中,中國官員來台蘊釀的熱帶氣旋,只是其中一個變遷現象,可能發生在台中和任何其他台灣的土地上。




相對於一般著眼於綠營台中抗議活動「和平理性」與否的「藍綠對立」單一論點和簡約架構,身處大環境政治磁場變化的台灣人可以有更寬廣的認知,抗議傾中活動表現只是更大、更深、更廣遠的台灣意識演化現象之一而已



        和「氣候暖化觀點」競逐地球未來詮釋權的「2012觀點」,有其新世紀的心靈層次面向。和「藍綠激化觀點」競逐台灣未來詮釋權的「2012觀點
,也蘊涵了繁複多元的台灣情意訴求與台灣價值取向的台灣新興社會潮流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理性的詭論 Paradoxical Rationality

有關台灣與中國的經濟協定ECFA,藍營有個論調是,民進黨自己都說不知道ECFA是圓是扁長什麼樣子,因此是反對一個「不明物體」,並不理性。




此實屬似是而非的詭論,強調「理性」的反對必須建立在認識與瞭解所反對的事物上,也就是假設有一個輪廓清晰且內容具體的可認識、可瞭解因而可反對的對象。這的確可稱為「理性」的表現,但只是「理性」表現形式之一。



        另一種「理性」是
,當反對的事物不可認識、不可理解時,這「不可認識、不可理解」特質本身,就是反對的標的,尤其當對象是牽連全民的公共政策時,政府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就是政策本身的失敗。 




這詭論的詭詐之處在於,以政策本身模糊莫名的失敗性質,因其難以捉摸,遂得以掩護失敗政策的成功推行,指責反對者反對無名,抵銷反對論述動力。



        之前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以
ECFA是什麼還不清楚、沒有明確的訴求標的為由,否決民進黨所提公投案,就活生生大剌剌上演了詭論詭詐大戲。那些政治學什麼學的博士學者審議委員不能說的秘密是,民眾公投反對的,除了ECFA的經濟協議內容外,也可能就是ECFA的不清楚、不明確




藍營擅長操弄「理性」形象,製造詭論,也表現在十六日聯合中國兩報的社論裡,兩篇社論不約而同談民進黨縣市長選舉成果,也都不約而同論及綠營的「意識形態」,以及藍營相對的「理性」形象。



        聯合報社論說「綠營因為意識形態鮮明,核心基本盤較堅實,無論民進黨表現如何,支持者都願意出動投票。相形之下,藍營支持者的投票動機較為多元,結構相對鬆散,不如綠軍死忠」。然而,如果藍營支持者都那麼注重政績表現,投票動機都那麼瀟灑多元,都不是那麼死忠死腦筋,為什麼台北市的藍營支持者可以拉下當時市政滿意度超過七成的阿扁市長?台北市民又為什麼在馬英九政績不彰、能力平庸的八年任期過後,在總統選舉給了這位讓接任者不斷擦屁股的前市長超過一百萬票的六成三選票?這樣很「理性」嗎?




中國時報社論批評民進黨「意識形態治國」,說「民進黨一直無法就中華民國的實質獨立地位,找出一套內外皆可行的論述。」如果「台灣獨立」是意識形態,要求台灣人找出「內外皆可行的論述」的「中華民國」是不是意識形態?如果意識形態是少數人固守地盤的思想憑藉,全世界只有二十幾個國家承認的「中華民國」是不是鮮明的意識形態?



        打著意識形態反意識形態,你累了嗎?





**上半刊於自由廣場 政府講不清楚是圓是扁 正是人民反對的好理由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屏東更綠了 A Greener South

OO五年屏東縣長選舉,民進黨從蘇嘉全連任的五成五得票率,降至曹啟鴻的四成六,由於無黨籍候選人瓜分了藍營選票,使得時任屏東市長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王進士以近四成二得票落敗,而驚險延續綠色執政,但屏東綠營聲勢,也和全國各地一樣同陷谷底




去年總統選舉,民進黨屏東縣得票率已升至略逾五成,綠營選票增加三萬三千多票,藍營選票則減少四千多票。



        這回曹啟鴻縣長更以幾近六成得票率超過八萬票的超大差距,狂勝中國國民黨候選人周典論連任成功,得票較上屆大幅成長並突破蘇嘉全得票水準。和全國各地一樣,屏東綠營延續了上升趨勢




曹縣長不跑紅白帖,面臨對手旗海攻勢卻表示要把旗插在人心裡的「冷風格」與「形象牌」,在地方政治叢林頗為另類,如今再次鞏固地方版圖,衝出全新戰力,擺脫上次得票未過半陰影,這是曹縣長縣政經營風格的成績,在更大範圍內則和雲林縣一樣驗證「綠者更綠」的大趨勢,隱然呼應這次沒有選舉的高雄和台南的民意流向,為明年直轄市選舉提早發聲。傳統地方跑攤型的周典論可能會覺得輸得莫名其妙,因為大趨勢之流行常常是風雲變幻不易捉摸的




民進黨將在屏東連續執政十六年,可以說是屏東人對中國國民黨黑影深重的伍澤元縣政的一種反彈,也可以說是對傳統地方人情政治的一種反動,其中有和地方民主政治演進和歷史文化縱深較為直接寬廣的聯繫,而宜蘭訴諸黨外民主傳承和在地文化核心價值而創造出近年最佳得票率,公事包打敗紅包白包,也是同樣頻率的共振。這些都不是中國國民黨訴諸的所謂「正派」或「勿濫」的簡單表象邏輯所能定義或框限的。




有位名嘴說民進黨贏回宜蘭是「迴光返照」,因為民進黨訴諸過去與悲情。然而,情意訴求與價值取向已儼然成為未來新世紀演化的新興社會潮流,從這個角度來看,空泛道德與經濟思維導向的馬政權或許更像是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終極弱化之前的「迴光返照」。



        這次縣市長選舉顯現出來的「綠者更綠」、「藍者更不藍」,未來可能愈廣愈深,這是台灣南方為中國國民黨捎來的危機訊息。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台灣人要收回四個贅字 National Redundancy

吳敦義說「只有不負責任者或白痴」才搞台獨,後致歉收回「或白痴」三個沒有必要的贅字。



        所謂「贅字」,是語意重複多餘,但不一定有錯,所以吳才說不夠「平和圓融」,也就是講得不漂亮,而非「講錯」或「口誤」。其實「贅」者常是禮貌用詞,譬如說「請容我贅述」,就是謙稱要說的是多餘的廢話,但是該說的還是要說,而且很想說呢!

        

        所以,吳敦義的意思應該是搞台獨真的很「白痴」,只是說出來不好聽,討罵又多餘,還是別說好了。不過,這種「多餘」不用講,另一種「多餘」還是要說,於是就請容閣揆贅述「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了。



        既然身為「中華民國」行政院長,說要捍衛「中華民國」主權自然是多餘的廢話,但是應該說的當然要說,而且超想說的,連另一種不該說的多餘白痴話都脫口而出了。



        「中華民國」,就是一種說得有模有樣甚至義正詞嚴的禮貌用語,不說心癢難耐當說該說,說了有沒有用、能不能用、要不要用、敢不敢用就很難說了。台灣就這樣成為容中國國民黨不斷贅述「中華民國」的地方,儘管說得禮貌客氣望之儼然,儘管禮多人不怪,然而如果國家存在光是講禮數,不是找理路,這樣的國家難道不是很白痴



        客氣話大家都會說,但有人不想說。主張台灣獨立者有的不認「中華民國」,但也有認的,說是台灣已經獨立,目前名稱為「中華民國」,以「中華民國」為權宜過渡。後者在中國國民黨的白痴量表上應是屬於比較不白痴的,因其已習於「中華民國」的禮貌與客氣,雖然知道「中華民國」很不實用,還是行禮如儀,一起負起贅述「中華民國」的責任。



        不過在像陳雲林來台灣這樣的場合,中國國民黨也會發覺,原來講「中華民國」其實很不禮貌,也就不用謙詞贅述了。



        「中華民國」這四個贅字,對錯還是其次,就是愈來愈沒有必要,台灣人要收回的





***ROC在中國」與「ROC在台灣」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2009屏東大勝賀文--台灣變天,從南方開始 Change, from South





source: Apple Daily



我對屏東鄉親很有信心,屏東鄉親也果然好樣,屏東縣曹啟鴻縣長以幾乎六成得票率超過八萬票的超大差距狂勝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選前民進黨由蘇貞昌和蘇嘉全兩位前任縣長坐鎮屏東,中國國民黨則派出台北高官曾永權加持,這位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選了兩次縣長都是雙蘇的手下敗將,這次就是延續敗績,並擴大失敗成果而已。




以下為選前舊文重貼:



馬英九率中國國民黨行動中常會首先到達屏東,為黨籍縣長候選人周典論背書,表示要讓春天從南方開始,希望屏東變天。藍營有個說法是,上屆屏東縣長選舉,兩黨差距僅兩萬票,總統選舉更拉近到兩千四百票,因此周頗有可為。這樣的「春天」想像,真的會帶來「變天」的希望嗎?



上述藍營說法,意思是屏東藍營在一年多前的總統大選表現比四年前的縣長選舉更好,而且會「愈來愈好」。然而實情是,上屆縣長選舉,民進黨從蘇嘉全縣長的五成五得票率,降至曹啟鴻當選縣長的四成六選票,若不是傾向親民黨的另一位候選人(現已加入中國國民黨競選本屆屏東縣議員)瓜分了時任屏東市長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王進士(得票率近四成二)一成二選票,以藍營近五成四的總得票率,恐怕屏東早已「變天」。



        到了去年總統選舉,民進黨氣勢空前低迷的時刻,謝長廷代表的綠營得票率卻不降反升,從縣長的四成 六升 至略逾五成,馬英九所囊括的屏東藍營選票則降到五成以下。再從上屆縣長和總統選舉得票數來看,綠營選票增加三萬三千多票,藍營選票則減少四千多票。這樣的表現,屏東藍營豈是「愈來愈好」?




著名台灣派部落客BillyPanGoogle式民調,預測曹啟鴻縣長以至少五成五的優勢勝出,我覺得是在屏東綠營形勢「愈來愈好」趨勢下回到蘇嘉全得票水準的合理評估。擁有文化形象的曹縣長執政四年在地方上評價頗為正面,也相當程度反映在總統大選綠營得票成長上,其不跑紅白帖、面臨對手旗海攻勢卻表示要把旗插在人心裡的「冷風格」與「形象牌」,在地方政治叢林裡獨樹一幟,卻頗有機會確立地方版圖,同屬前新系的南投縣長候選人李文忠,也以砲打閣揆提升地方選戰至中央階層的「另類風格」衝出全新戰力,前新系或許在全國性的政治舞台上戰力低落惹綠民嫌,這次則要在地方上展現堅強戰力及時立功啊!




相對的,是在地方戰力很low但在台北當官很high的藍營人物,如已貴為國會副議長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的曾永權一九八九年競選屏東縣長敗給蘇貞昌,一九九七年再敗給蘇嘉全。民進黨在屏東連續執政十二年,擺脫黑影深重的中國國民黨伍澤元縣政,就是一種「春天」的風光。



        其實,春天早已從屏東出發,台灣「變天」的希望,正要從南方開始。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不能不po 宜蘭加油




......這是馬主席御駕親征的第一場選戰,他有輸不起的壓力,他投入最深,賭注最大。但選舉是他的弱項,他挑選的決戰點宜蘭,又是黨外大本營,他碰到陳定南和林義雄這兩位台灣民主保護神,他的贏面不大,但這一仗可定兩黨勝負。--江春男2009/12/04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馬政府「抗議專區」Protest Only

十二月下旬第四次江陳會的「抗議專區」規劃,無論可不可行,已洩露了這次縣市長選舉的本質:此次選舉就是對馬政府的「抗議專區」。




江陳會談酒店對面的大片空地擬設「抗議專區」,可容納數萬人,不須申請,自由出入。規劃人員表示,從會場往外看就能看到抗議人潮,會場內也聽得到那裡大聲講話的聲音,抗議原則是「看得到、聽得到、丟不到、打不到」,讓陳雲林進出不和專區正面接觸。




年底縣市長選舉「抗議專區」則位於全台十多個縣市,從基隆到恆春,前山到後山,橫跨大半國土,可容納數百萬人,不須申請,自由出入。從總統府登高一望,必可看到洶湧的抗議人潮,聽得到台灣人民大聲講話的聲音。而地方選舉無關中央政權替換,抗議行為對總統府也是「看得到、聽得到、丟不到、打不到」,選舉結果不會和馬政府正面衝突。




雖然「丟不到、打不到」,對馬政府卻有充分的心理震懾效果。 林義雄 先生呼籲票投民進黨,牽制許多決策沒有事先與人民商量、違反人民的意願的中國國民黨,使其未來政策與作為更加謹慎,就是要給執政黨有效的心理震撼而知所警惕。林義雄指出的馬政府向中國「急進開放」的政策讓台灣前途充滿不確定性,引發許多台灣人的焦慮,也讓對外關係橫生波折,近日則導致齋藤正樹先生閃電辭職,成為短命的日本駐台代表。



        馬政府如此的「急進」傾中政策,已經讓台灣派的「激進」與「穩健」台獨之爭暫時失去任何意義,不論主張「台灣未獨立」(並爭取獨立)或「台灣已獨立」(並維持獨立),都要積極抗拒與中國「台灣不必、不可也不該獨立」立場合流的馬政府,都要與廣大不滿政府施政的台灣人民結合,一起在馬政權的第一次期中選舉制衡其急進脫軌政策。




十二月五日,數百萬台灣人即將自由出入於綿亙廣大台灣國土的「抗議專區」,從台北中央政府探頭往外看,會看到洶湧人潮,聽到大聲講話的聲音。抗議有沒有效?那就要看人夠不夠多,聲音夠不夠大。明年還設置了層級更高的五大直轄市長選舉「抗議專區」,讓傾中暴衝的政府提早跛鴉,盍興乎來!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台灣地位未定,台灣人心意已定 Taiwan Status To Be Decided by Taiwan People

日本選擇在台灣縣市長選舉前夕讓駐台代表齋藤正樹辭職,傳達的是很微妙的訊息。今年五月,也是在一個敏感的時間點,馬政府大做「台北和約」文章說日本已將台灣主權讓渡給「中華民國」之際,齋藤先生主動發言,表示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台灣所有的權利,當前台灣的國際地位未定。面對馬政府的不爽,當時日方只低調回應對台灣法律地位不持任何立場,前駐日代表許世楷更認為,齋藤的說法可以代表日本政府立場。




立法院長王金平稱讚齋藤先生在台日相互承認駕照和台日新航線開通等台日關係增進上大有貢獻,齋藤先生卻在台灣駐札幌辦事處開館大喜之際,閃電辭職,成為近年最短命的駐台代表。可以想見,日本仍持續促進台日往來和雙邊實質關係,然而在台日政治角力場上也必須適時表態。




日本會抓住台灣縣市長選舉這個時機給馬政府「驚喜」,是很合理的思維。林義雄先生陪民進黨籍宜蘭縣長候選人林聰賢掃街拜票時說,中國國民黨許多決策沒有事先與人民商量,違反人民的意願,必須讓中國國民黨未來政策與作為更加謹慎,把票投給在野黨。這是對此次縣市長選舉定位的普遍看法,林義雄指出馬政府向中國急進開放的政策讓台灣前途充滿不確定性,相信不只是台灣人的焦慮,也讓日本政府不安,而眼前可以制衡馬政府的,大家都知道就是馬政權的第一次期中選舉。




馬政府的台灣主權讓渡「中華民國」說取巧耍賴,就是一副「不然怎麼會簽約」、「不然怎會有國籍認定」、「簽了就是我的」佔地為王心態,然而原殖民主講話也是綁手綁腳,操之在我者就是台灣人自己的選擇了。台灣地位未定不是新鮮事,否則馬政府不用心虛翻炒「台北和約」,美國官員也不會說台灣和「中華民國」都不是國家。台灣地位未定於國際共識是現實狀態,未定於「中華民國」則是現實也是策略,如此才更能未定於單方對台宣示主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台灣地位未定,但台灣人心意已定台灣地位必須由台灣人做出自己的抉擇。台灣人的心意,不能只放在心裡,要適時表現表態,讓 十二月五日的選舉結果,有效牽制急進傾中政權,幫忙確定台灣地位自主自立。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最佳影片《不能沒有你》賀文 2009 Best Taiwan Film

回上一層(熱鍵:b)



戴立忍導演很推崇《海角七號》,表示此片改變了台灣觀眾和電影的關係,其他的就要靠電影人自己努力了。去年台灣影史上革命性的《海角七號》因為老友子看信時忘了開燈畫面黑黑的只配得金馬獎的安慰獎,今年戴導自己的作品《不能沒有你》從頭到尾都是黑黑白白的,倒是榮耀及身,不需要安慰了。



        今年《不能沒有你》橫掃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以及最佳原著劇本實至名歸,是金馬獎近年來首次比較完整的體現台灣在地文化正義,算是一次把去年《海角七號》和前年戴導女友桂綸鎂主演的《不能說的秘密》在金馬獎受到壓抑的委屈一次討了回來,戴導上台領獎飆的淚水,一部分就看成是這份委屈的宣洩吧!



        全台票房約一千萬的《不能沒有你》呈現在地風味與人文關懷,片尾勝利父親昂首船頭來到久尋重逢的女兒面前,彷彿駛進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終局,比起票房數億金光四射活蹦亂跳的《海角七號》,獲得金馬大獎是會讓評審和觀眾都感到「舒服」的結果,高雄海港大小船舶來去景致,潛水工吐出紛紛氣泡間水面上女兒不曾離開的身影,其黑白暗灰色調可以是底層勞工的弱勢與苦悶,也可以是自成一格獨立自足的風格化電影語言。《不能沒有你》近年台片罕見的普遍人性意涵的詩情與哲思,原本就更容易感動國際影人,如今挾台灣最大電影獎頭銜,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預期會有比《海角七號》更好的成績。



        《海角七號》融合壓縮了許多元素,《不能沒有你》發揮的是其跨時空史詩戀情較為神秘詩意的層面,而《海角七號》如男女主角戀情的偶像劇色彩則由《聽說》加以發揮。《聽說》全台票房超過兩千萬,成為近十來最受歡迎的國片之一,是所謂「二OO九台片新高潮」的真正高潮,和《海角七號》一樣開發出台灣電影和在地觀眾之間的關係,給予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的榮譽完全合理,頒獎結果卻沒有任何聲音,是今年金馬獎的主要缺憾



        就某個意義上來說,今年《不能沒有你》成為金馬獎最大贏家,戴導上台感謝楊德昌導演,像是為楊導弟子魏德聖作品《海角七號》賦予遲來的榮光,如同《不能沒有你》裡女兒「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會看到潛入水下的爸爸,看到了台灣電影的文化創意與活力。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誰在亂放炮? Who is Innocent?


《中國時報》前社長 王健壯 先生,對中研院副院長因立委質詢淚灑立法院為文評論,表示「那些羞辱劉翠溶的立委,也將跟圍剿、指控、氣走、氣死三位中研院院長與一位台大校長的那些人一樣,永遠將接受歷史的審判。」 王 先生指為將永遠受歷史審判的,包括一九五O年「氣死」台大傅斯年校長的省參議員郭國基。

郭國基是屏東東港人,就讀現為東港國小的「東港公學校」,赴日本明治大學法學部求學,與台灣留學生組織「新民會」從事社會運動,加入日治時期最重要的台灣意識啟蒙組織「台灣文化協會」以及「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組成留學生演講團到各地演講,因炮轟台灣總督府而有「郭大炮」稱號,明治大學畢業後加入中國國民黨東京支部,回台後一九四二年因日本搜捕大批南部名流反日傾向者的「東港事件」被捕下獄

        中國國民黨政府來台後,郭又出言炮轟
行政長官公署,因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再度被捕入獄。其後郭國基退出中國國民黨,擔任台灣省議員期間,與吳三連、李萬居、郭雨新、李源棧、許世賢並稱為省議會黨外「五龍一鳳」,曾於高票當選省議員控訴「選舉無效」要求查驗票數,雖被駁回,卻突顯革除選舉弊端的必要。郭國基於一九七O年於增額立法委員任內病逝,如其所願的「光榮死於議壇」。


這樣的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和黨外運動先驅的台籍菁英,會是王健壯嚴厲指責的「無知政客」?獨立奮鬥對抗當道的黨外民主鬥士,必須和指控中研院前院長胡適的「萬年國會」第一屆老立委、圍剿前院長吳大猷的立法院當紅次級團體集思會、氣哭現任副院長的最大在野黨立委一起「永遠接受歷史的審判」?這樣的大雜燴審判平台,是怎麼樣的歷史認知結構?



傅斯年校長傳奇廣為流傳,然而如此可以逕指「氣死」傅校長的郭國基無知可惡?當時患有高血壓的傅校長和郭議員辯論過教育行政問題後腦溢血過世,據說參議會副議長李萬居宣佈傅先生「棄世」了,因本地口音被聽成了「氣死」,才有「郭大炮氣死傅大炮」的消息傳開,台大學生深感痛失良師,跑去省參議會堵郭國基,揚言為校長報仇。這可以看出傅校長廣受熱血學子愛戴的程度,卻看不出郭議員是不是「無理指控」,是不是狗皮倒灶亂放炮

        今年遠流出版的《陳寅恪與傅斯年》,為《中國時報》「開卷嚴選」好書,原始簡體字版去年在中國發行,尊崇頌讚傅校長之餘,「傅斯年之死」一節將郭國基描述為「流氓惡棍」、「小人得志」、「氣焰凶妄,舉止輕狂」,以及其他不堪的形容。

中國來台的傅校長之名聲,何能如此糟蹋台灣在地志士當墊背?這樣的郭國基,的確是在接受某種「歷史的審判」。歷史事實詮釋的不同角度,抑或歷史觀的本質落差,說的是截然不同的台灣民主化歷史故事。吾輩後人也更可以想像,台灣民主大炮為何至今炮火不能平息了!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台灣變天,從南方開始 Change, from South


馬英九率中國國民黨行動中常會首先到達屏東,為黨籍縣長候選人周典論背書,表示要讓春天從南方開始,希望屏東變天。藍營有個說法是,上屆屏東縣長選舉,兩黨差距僅兩萬票,總統選舉更拉近到兩千四百票,因此周頗有可為。這樣的「春天」想像,真的會帶來「變天」的希望嗎?




上述藍營說法,意思是屏東藍營在一年多前的總統大選表現比四年前的縣長選舉更好,而且會「愈來愈好」。然而實情是,上屆縣長選舉,民進黨從蘇嘉全縣長的五成五得票率,降至曹啟鴻當選縣長的四成六選票,若不是傾向親民黨的另一位候選人(現已加入中國國民黨競選本屆屏東縣議員)瓜分了時任屏東市長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王進士(得票率近四成二)一成二選票,以藍營近五成四的總得票率,恐怕屏東早已「變天」。



        到了去年總統選舉,民進黨氣勢空前低迷的時刻,謝長廷代表的綠營得票率卻不降反升,從縣長的四成 六升 至略逾五成,馬英九所囊括的屏東藍營選票則降到五成以下。再從上屆縣長和總統選舉得票數來看,綠營選票增加三萬三千多票,藍營選票則減少四千多票。這樣的表現,屏東藍營豈是「愈來愈好」?




著名台灣派部落客BillyPanGoogle式民調,預測曹啟鴻縣長以至少五成五的優勢勝出,我覺得是在屏東綠營形勢「愈來愈好」趨勢下回到蘇嘉全得票水準的合理評估。擁有文化形象的曹縣長執政四年在地方上評價頗為正面,也相當程度反映在總統大選綠營得票成長上,其不跑紅白帖、面臨對手旗海攻勢卻表示要把旗插在人心裡的「冷風格」與「形象牌」,在地方政治叢林裡獨樹一幟,卻頗有機會確立地方版圖,同屬前新系的南投縣長候選人李文忠,也以砲打閣揆提升地方選戰至中央階層的「另類風格」衝出全新戰力,前新系或許在全國性的政治舞台上戰力低落惹綠民嫌,這次則要在地方上展現堅強戰力及時立功啊!




相對的,是在地方戰力很low但在台北當官很high的藍營人物,如已貴為國會副議長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的曾永權一九八九年競選屏東縣長敗給蘇貞昌,一九九七年再敗給蘇嘉全。民進黨在屏東連續執政十二年,擺脫黑影深重的中國國民黨伍澤元縣政,就是一種「春天」的風光。



        其實,春天早已從屏東出發,台灣「變天」的希望,正要從南方開始。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正港台獨空想 Who Wins the Fancy?

總統府為了官網擬設立的「歷任總統墨寶」單元,想請陳前總統寫毛筆字,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邱毅說如果寫了「台灣獨立萬歲」,總統府敢不敢用?稍早,中共中央黨校前副校長鄭必堅在台北的「兩岸一甲子」研討會上,指台灣主流民意否定台獨,「台獨的沒落與衰敗是必然的」,台灣人民愛土愛鄉和要求當家作主的台灣意識,絕不等於台獨意識。再早一點,馬英九以總統身份接受電視台專訪曾說,「我有很強的台灣意識,但我沒有台獨意識」。




這些發言,都是「台獨修辭學」的活教材。修辭學(rhetoric)是現代文明啟蒙以來,制度化學術領域逐漸建立起來之後的重要科目,是語言學、符號學、思想邏輯訓練的綜合課程。而「台灣獨立」或「台獨」做為一種政治語言、社會思想、文化符號,自然擁有豐富多元的修辭內涵,是眾多語言「想像」的載體




陳前總統寫毛筆字,就想像他會寫「台獨萬歲」,讓馬政府不知所措;馬英九當選總統,就想像台獨已經衰微,台灣人愛鄉愛土不愛台獨;自認「有很強的台灣意識」,就想像會有「台獨意識」的不當聯想,所以要主動補充否認。這些說法,無論是出於對台獨的調侃、嘲諷、看衰,還是非我族類,都顯露出各自的台獨想像心法,於是陳前總統會關在看守所裡寫「台獨萬歲」過乾癮,「去台獨化」的台灣已經成形,成了台灣意識再強也絕不變成台獨的「不變形金剛」。




這些台獨修辭與台獨想像,相當程度反映出在一個台獨相對活躍的狀態下,或戲謔或說嘴或焦慮地為台獨「試說新語」的努力,努力刻劃出台獨總統階下囚的落寞,努力挖空台灣主流民意裡的台獨成份,努力切斷「台灣意識」與「台獨意識」之間的自然關聯。與其說台獨注定敗亡,不如說台獨是注定敗亡在反台獨者的自我意識裡,然而如此一來台獨修辭與台獨想像倒是注定要愈發興旺的。




林濁水 先生表示,台獨激進路線對外破壞關係,對內使台獨意識下滑,即使立意良善,卻讓台獨有空想化危機,這是好心眼的「台獨空想主義」;上述國共兩黨的台獨想像路線,無視於「台灣意識」這「廣義台獨」已成為台灣民意主流的客觀現實,立意也稱不上良善,就是壞心眼的「台獨空想主義」,更讓人懷疑其中「還有不是空想的台獨嗎」!。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台灣三太子再造新生 Third Prince Reborn

前文建會主委、台北藝術大學邱坤良教授評論電音三太子風行現象,宣告「三太子成為台灣意象的年代彷彿已經來臨」,稱許其背後推手「是民間創意產業難得的人才」,但也點出「現代節慶表演簡單、速成的趨勢,以及一窩蜂的社會文化體質」,希望社會也要重視「具傳統特質、技藝難度較高的表演文化」。




邱教授的呼籲,從傳統精緻文化保存的角度來看,自是語重心長,然而就電音三太子表演形式的崛起過程來看,其代表的文化意涵也並非那麼「簡單、速成」,而有其與稱雄華人娛樂事業圈的台灣流行音樂界的連動,也呈現出和信仰發源地不同強度的多樣常民面貌,就三太子故事的神話特質來看,也恰恰反映了台灣的特殊地位和歷史因緣。從替主神引路的小型「神童」裝扮演變而來的動作靈活喜感的電音三太子,能從傳統廟會的地方「陣頭」,擴展為全國性的表演「陣頭」,自有一套社會文化理路




雲林北港朝天宮太子聯誼會組成的電音三太子團體,十幾年前就將廟會遊行結合流行音樂舞蹈,以民俗嘉年華的表演方式人神同樂。二OO六年首次以「電音三太子」之名登台參與台中「台客搖滾嘉年華」演唱會,自名「台客搖滾電音三太子」。「台客音樂」或可視為發軔於八O和九O年代之交「新台語歌運動」的延續,迥異於傳統較為靜態與傷感的本土文化路線,以在地語言的音樂創意與活力,創造跨世代的青春魅力典範,廣佈流行之餘,連胡志強也歡迎「台客市長」的稱號,正副總統配不攏的馬英九和王金平也一起到台客演唱會扭動一番。常常和電音三太子「台客舞」搭配的電音舞曲《Fire》,作者羅百吉也是新台語歌運動人物之一。「台客搖滾嘉年華」主角之一的伍佰在一篇類似台客宣言的採訪記錄中,期待台灣歌手「認識自己、承認自己、相信自己」,想尋找「台灣特有的節奏感」,電音三太子成為那台灣節奏感的一部分




再者,如同北港朝天宮供奉的媽祖代表一種源於中國福建而在台灣強化、在地化、根源化(如日本橫濱媽祖廟自台南大天后宮分靈)的信仰,電音三太子也代表活躍於《封神榜》、《西遊記》等中國古典神話傳說的李哪吒的台灣特殊化、在地化呈現,其揚名於高雄世運這擁有國家民族光榮情懷的場合,更奠定其成為邱教授所稱「台灣意象」的基礎。




誠如邱教授所說,傳說中的哪吒是一個「叛逆性格強烈的神童」,與父親關係緊張,犯下父親斥責的大錯後,「析肉還母,析骨還父」,既免連累父母,也了卻骨肉羈絆,然後太乙真人以荷葉荷梗使其蓮花化身,三太子於是獲得神界新生,這故事本身就和台灣身世有奇妙的連結。中國一再宣示擁有台灣主權,台灣不服,同樣展現叛逆性格,與中國關係緊張,中國於九七年和九九年分別收回香港和澳門之後,「第三站」就要來到台灣,而隔年民進黨政府上台,「三太子」真犯下了中國眼中的大錯,而至今台灣企業出走中國逾四千億美元資金大失血,看來也真是像削骨割肉「還」給中國了。台灣如何了卻這羈絆、再造新生,是否能在三太子熱舞飛揚的台客舞步中找到線索?



**刊於自由廣場
三太子搖滾台灣



**電音3太子 台客舞搖進洛城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南投縣長選舉激進化了沒? A Green County for a New Country

根據林濁水先生對台獨運動策略的回顧,二OO七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產生後,「雖然黨員經前幾年的操作已激進化,但黨的路線激進度大幅下降」。當時參與民進黨立委初選的林先生對此有所批評,表示立委候選人用強烈主張激化「民粹台獨」,造成和總統候選人路線迥然相異的問題。



        然而,「去激進化」的總統選舉路線,終究是「激進化」的黨員支持出來的。從「激進化」的黨基層,到「去激進化」的黨中央,既互斥又聯合,撐起了歧出流動的綠營空間,也使得謝長廷能在大形勢極度不利於民進黨的艱難環境中,力守全台四成一五得票率這其實略大於傳統綠營基本盤的成績。



        謝長廷競選台北市長期間所揭發的馬英九特別費案,是反制倒扁狂潮的台灣民主政治史經典演出。謝營不似挺扁,但終究以反倒扁戰功贏得總統初選。另一方面,紅藍軍倒扁期間「優客李林」給扁政府臨危一槍的雙辭立委行動,則頗有悲劇色彩,不但新聞效應才兩天就被馬特別費案掩蓋過去,李文忠競選台北縣立委也以不到四成得票率落敗,林濁水更是在黨內立委初選因黨員票大幅落後自行退出。



        當時林濁水先生在台北市北投士林區掛起「決戰丁守中,就是林濁水」的巨幅看板,然而終究不敵形勢,看不到「穩健台獨」導師,在新的單一選區和「守中」正藍軍捉對廝殺的精彩戰火。



        這個遺憾,似乎在林濁水頻頻為李文忠助選的南投縣長選戰得到補償,從「激進化」的反黑道路線,到「去激進化」的福利政策,既互異又聯合,再度撐起了綠營在地空間。林濁水質疑宣示改革的馬英九,是不是要讓江董首創的兄弟姊妹會檯面化做法「成為全台各地黑白結交的新典範」,這是「穩健台獨」派注重新國家品質的典型關懷,如果這次縣市長選舉結果真可以期待讓馬政府在美國牛肉和ECFA等全國性議題有所忌憚,其隱含的政治高度如今也只有李文忠的操作若合符節,讓南投縣長選舉看來最像對馬政府的信任投票。



        更重要的是,綠軍重拾其失落許久的「優客」戰力,這是年底縣市長選舉的主要變數,也是「決戰馬傾中」的關鍵訊息。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台獨主流否? Surrealism of Taiwan Independence

根據林濁水先生的詮釋,「穩健台獨」和陳前總統曾標榜的「新中間路線」都重視中間人士,兩者不同的是,前者以獨立當目的,透過對中間的吸納而使獨立極大化,去台獨化的「新中間路線」則把中間當做目的,而求中間的極大化,不利台獨意識成長。



        然而,無論是以「中間」為手段還是目的,不管是「中間」的吸納還是極大化,都是台獨策略必須有所警戒的。許多擁有中間表象的所謂「不統不獨派」,在某個比如「穩健台獨」的視野高度來看形成了「台獨主流」,然而在另一個視野高度來看,卻具備了抗拒台灣獨立現狀或者有意無意與之迂迴對立的潛在因子。許多「中間人士」都說自己不管政治,誰執政都一樣,卻都一個個把票投給了傾中的馬英九。因此縱使如林先生所說,二OO七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產生後,台獨支持者和台灣人認同都回到五成以上,馬英九還是以五成八得票率勝出。



        林濁水先生表示,「穩健台獨」在國內台獨意識或國際關係提升上都有正面效應,激進路線則反之,「其立意或許甚為良善,但不免有使台獨空想化的危機」。在台灣人民的統獨意識上,吸納「中間」後所得的「台獨主流」圖像,其根底究竟是台灣社會的穩定認知,還是理論設想的既定樣態,是必須厘清的。更進一步說,無論是設定出可以吸納還是可以極大化的「中間」,立意都是非常良善的,但也都難以去除空想化的可能。

        

        「中間」和「台獨主流」的空想危機,不在於有沒有「中間」或「台獨主流」,而在於無法創造出對台獨運動有意義的「中間」和「台獨主流」。縱使台獨是台灣人客觀心態主流,卻不必然是台灣人主觀認知主流,強調「台灣事實獨立」這鐵錚錚的現實,可能會鈍化台灣人民維護台獨現狀的國民意識。「台獨主流」吸納了「中間」,其實也是讓「中間」極大化的台灣事實獨立華麗圖像,「中間」的確是手段,但台獨終極目的卻可能遙不可及。



        因此,哪個路線有「去台獨化」危機,其實是觀點和定義問題。台灣地位詭譎殊異,台獨論述與實踐過程曲折多端,因果關係很難有一定的道理,例如要先求國家獨立還是先求國家品質,其實從來不是互斥的追求,因為獨立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國家品質,絕不只是「中間」或「主流」而已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台大外文系拒絕數學 Chances to Say No to Math

台大外文系下年度招生指考將不採計數學,可能引起其他文史科系跟進,重大變革眾所矚目,就外文系本身的定位而言,更有幽深的意涵。



        台大外文系全稱「外國語文學系」,全台各大學大致以「英美文學」為教學主體的友系,其簡稱各不相同,像我在清華大學唸的也是「外國語文學系」,簡稱卻是「外語系」,就是比較注重語言學課程的意思,我老婆唸的台師大旨在培養學校英文師資,就是直截了當的「英語系」,另如中央大學是「英文系」,政大曾經是「西語系」等等,這在台大外文系2001年「文學方法論」會議有關台灣英美文學研究建制的論文裡提及,文中也討論了英文做為獨立學科(discipline)的興起,以及台灣各大學English Department定位陷於英美文學教學和英文能力訓練兩難的局面,另外如語言課程包含語文教學和語言學,以及晚近由結構語言學帶動的符號學(Semiotics)和文學理論發展,再加上興盛的文化研究風氣,都使得英文相關系所熱鬧非凡,異質叢生,有的甚至打出實用牌,要好好「應用」外語(文)系呢!



        而數學,顯然是很難「應用」的,看來既無助於文學研究,也無益於英文能力培養,雖然看起來是如此,然而這難道是國家教育體系要向廣大學子發送的訊息:想唸外文系的或其他文組學生別管「沒用」的數學了?在我看來,數學代表的是高層次的抽象思考,文學語言象徵表意系統也運行如斯,都是二十世紀最傑出文學家之一的貝克特(Samuel Beckett)所喜愛的「思想的形態」,這位開創小說與戲劇新形態的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不時顯現數學意識與修辭,像他首部出版的小說《莫菲》(Murphy, 1938)裡的一段對話:「別喪氣,要記住,任何一個不管多麼鈍的三角形,都會有某個圓弧劃過其可悲的頂點」,這樣的數學心,文學情,是思想能量的匯流與發揮。



        當然,考數學不見得能考出什麼活潑的思考,然而就大考制度的取捨來看,排除數學代表一種教育理念與思維。台大外文系方表示本來要取消的是「公民與社會科」,但認為該科涉及政治和經濟等社會學科基礎知識,和外文系的訓練比較相關,所以改成取消數學。其實,相不相關涉及更高層次的系所定位問題



        前述外文或英文系學習內容雖多樣歧異,教授學生儘可各憑本事去走自己想要走的路線,無論選擇文學或語言還是文化研究都是好漢一條。另一方面,外文系對數學這涉及邏輯思考和自然學科基礎知識的要求與收納,展現的則是人文學科不自我設限的企圖心,數學知識可能有助於對語言構成和文學象徵活動本質的思索,不要去妨害這種可能,不要率爾排除數學和外文系訓練的關連。多幾個因數學考高分而進入外文系的學生,或許更能發揚貝克特式的文學趣味和語言活力啊!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優客新戰力 New Green Energy

縣市長選舉將屆,藍軍倒扁期間同時辭去民進黨立委職務的李文忠和林濁水兩位先生,一個打選戰打得轟轟烈烈,一個打筆戰打得虎虎生風



        林濁水以其
獨樹一幟的「穩健台獨」理論,和《聯合報》社論你來我往,後者的「以中華民國來保護中華民國」自我反覆套套邏輯招架吃力,終於表示不再回應。參選縣長的李文忠則別出心裁從台灣「內地」南投砲火向外向北直攻閣揆,執政黨同樣招架吃力,黨籍候選人李朝卿對辯論邀請也是不回應的。




李林兩位先生同列當年綠營點名抵制的「11寇」,別號「優客李林」,那是民進黨內鬥慘烈的時刻,儘管兩位先生在許多綠營支持者心目中的黑記錄其來有自,但林濁水總是比較傲骨一些,像他說過沈富雄先生(也是11寇)若要走中間路線,不要算他一份,主張民進黨正規軍應該走「穩健台獨」路線;而李文忠差點去當監察委員,也好險沒去成颱風救災只會修理氣象局、貓纜案件只敢電到「副市長」的趴趴熊監察院,如今投入地方選舉戰火,與藍軍正面交鋒,使得原本對他有所「期待」的藍營人士直呼可惜,中國國民黨全面執政的美麗新世界也就不算他一份了。




李林辭職行動其實頗有悲劇色彩,因為新聞效應不過兩天,和陳總統國務機要費類似性質的馬英九市長特別費事件就爆發開來,把扁政府臨危一槍的雙辭立委效應降到最低。後來李文忠參選台北縣立委,以不到四成得票率落敗,林濁水更是在民進黨台北市立委初選即自行退出。當時林濁水先生在北投士林區掛起「決戰丁守中,就是林濁水」的巨幅看板,然而終究不敵黨員票大幅落後形勢,看不到穩健台獨導師,在新的單一選區和「守中」正藍軍捉對廝殺的精彩戰火。




這個遺憾,如今在林濁水戰友的南投選戰得到補償,其戰況之熱烈,只消看看藍營評論忙不迭在其實選情撲朔迷離的局面宣稱李文忠「作繭自縛」、「多轉空」等說法便知一二。有人說李用力過度、操作過頭,但是如果這次縣市長選舉結果真可以期待讓馬政府在美國牛肉和ECFA等全國性議題有所忌憚,其隱含的政治高度如今也只有李文忠的操作若合符節,讓南投縣長選舉看來最像對馬政府誠信的信任投票




有人說,地方選舉有地方選舉的理路,政治生態也難有一定的道理,操作黑道問題像是台北都會邏輯的鄉野錯置,然而正如澎湖的博奕公投有許多旅外子弟努力的痕跡,推翻了地方既定的利益邏輯,李文忠的選舉策略沒有人說不是險棋,不過這終究是已「旅外」多時的「優客」重拾其失落許久的綠軍戰力,而綠營似乎從來不會拒絕這種歧出多元的「不穩定」能量,這是年底縣市長選舉的主要變數,台灣「內地」準備向外發出的訊息。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台獨最後一哩路--論林濁水與聯合報論戰 Last Mile of Taiwan Independence

《聯合報》社論 和林濁水 先生論戰,林濁水首先說「台獨空想主義的末路」,《聯合報》加碼成「還有不是空想的台獨嗎?」, 林 先生答說「穩健台獨是比較不壞的選擇」,《聯合報》回應「以中華民國來保護中華民國」,林再回應質疑「一中各表」欠缺藍營自發的動力,然後《聯合報》以社論將不回應做結。




這次在反台獨陣地上以「穩健台獨」之名進行的台獨論爭,可分兩個層面來看。首先,台獨論者與反台獨論者的思辨層次,有明顯落差。上述社論念茲在茲於民進黨「應蛻去台獨,而不宜再用任何化名化身來玩弄台獨」,不要再扮台獨「黑臉」。



        姑不論台獨是一種比較抽象的精神感召還是具體的政治主張,如此為台獨穿小鞋,把台獨邊緣化為無「白臉」戲可唱的配角,如何能有健康開闊的台獨論述交流?而要求最大在野黨去台獨而後快,指責民進黨因主張台獨「使社會陷於國家及族群的撕裂之中,不能自拔」,也就不過是延續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台獨污名化論述傾向而已,如同日本殖民政府指責台灣意識活動者主張獨立是擾亂社會安寧的危險思想一般。




林濁水指出「一中各表在該模糊的地方太清楚,該清楚的地方太含混」,以致國際承認原則無法適用,雙方往來秩序也無從建立,最重要的是「藍軍從來沒有實踐一中各表的意志」,都是很精準的分析,從而突顯《聯合報》的「以中華民國來保護中華民國」主張益發荒蕪,也正因為「中華民國」的存在本身產生了根本的問題,才產生了如此怪異的贅述修辭,無論怎麼套用都可以,可以「以民進黨保護民進黨」,可以「以台灣保護台灣」,也可以「以台獨保護台獨」啊!




另一方面,就台獨陣營內部而言,這次台獨論辯,「穩健台獨」又在「激進」、「冒進」台獨之外創造了「台獨空想主義」詞彙為反台獨論述添柴加火,而說實在的,讓人打蛇隨棍上耍嘴皮「還有不是空想的台獨嗎」也只是剛剛好而已



       《聯合報》社論觀察最精到的,恐怕要屬其中所說穩健台獨「並非民進黨內的顯學,在台獨基層中其實不具代表性」,不是民進黨的可行政策,然而這也只說對了一半而已,因為「穩健台獨」的強項從來不是代表「台獨基層」,而是對「台獨大圖像」的理解與呈現,但這是無助於帶領台灣走完獨立最後一哩路的





**刊於自由廣場  穩健台獨「戰」一中各表



**台獨策略回顧   林濁水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馬英九治國「周」記

台北縣長周錫瑋宣布參選升格後的新北市長,表示有信心打選戰,也獲得馬英九支持。



        馬英九的支持,是很細膩「周」到的。首先,最近一波縣市升格,許多人相信,原始考量點就是為了延遲台北縣長選舉,因為民意支持低迷不振的馬政府,不能在執政第二年就讓台北縣這個超級選區失守來落井下石,動搖其政權基礎,於是藉由升格來讓施政滿意度全台吊車尾的周縣長延任一年,伺機谷底翻身、扭轉乾坤。



        剛揭曉的美國地方首長選舉,美國總統歐巴馬頻頻為同黨候選人拉票造勢,維吉尼亞州長和新澤西州長等重要職位卻仍然敗給了共和黨,尤其新澤西州向來還是民主黨的票倉,周縣長看到這選舉結果,想到台北縣也不一定是誰的票倉,想到此馬民氣非彼馬,每天來輔選可能只會有同樣的下場,應該會感謝總統英明吧!



        最近的美國牛肉進口爭議,馬政府引來民怨沸騰,果然讓周縣長抓住了逆轉的機會。周縣長在馬英九總統競選廣告裡和其他中國國民黨籍縣市長一起宣示「我們準備好了」,被網友改成轟傳的「我們準備好吃美國牛肉了」,然而此時的周縣長卻拒絕準備好了,大槓中央要求退回協議和重啟談判,宣示「不買、不賣、不吃」政策,縣府並邀集多家賣場和餐飲業者簽名支持,更點名未出席者列為首波稽查重點,要採最嚴格檢查。對此,僅管有人說做秀,有業者反彈,有學者批評濫用行政權,然而還是有不少人認為周縣長有膽識呢!



        中國國民黨政府聲望雖深受美牛進口事件衝擊,卻為地方首長不分黨派創造了展現膽識和提昇民望的寶貴契機,對於望民意若渴的台北縣府更是大旱雲霓,誰說馬英九不支持周縣長呢?



        周縣長真的要把握時機好好努力了。最近三任總統當選人都和當時台北縣長同一黨籍,即可知其在政治版圖的樞紐地位。二OO五年馬英九任中國國民黨主席聲望如日中天,周縣長乘時運勢大敗民進黨候選人,如今馬英九回任黨主席又兼總統大位,其全台大規模的低落聲望,同樣為再圖新北市的的周縣長創造了不可錯失的寬廣形勢,事在人為,陰陽易勢,共存相生,馬隊長準備好了再次提攜周小隊長,民意高時輸出榮光,民意低時自為墊腳。



        馬隊長將在「中華民國」百年慶典慶賀的雖是一個領土縮水九成九的國度,至少在也即將舉辦升格慶祝活動的新北市,看到了一個身影準備好擴大放大的周小隊長啊!



        誰說馬英九預知未來治國「周」記寫得不好?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台灣不只有破菜刀 Taiwan Equipped

《聯合報》社論 和林濁水 先生筆戰,林濁水首先說「台獨空想主義的末路」,《聯合報》回嘴加碼成「還有不是空想的台獨嗎?」, 林 先生答說「穩健台獨是比較不壞的選擇」,《聯合報》再予回應,原來關心的是「還有不是台獨的民進黨嗎?」




上述社論說,民進黨主張台獨,「使得台灣的政黨政治失衡,不能正常地進行民主運作,而使社會陷於國家及族群的撕裂之中,不能自拔」,呼籲民進黨「應蛻去台獨,而不宜再用任何化名化身來玩弄台獨」,不要再扮台獨「黑臉」。旨哉斯言。




時間回到一九二三年底,日本殖民政府以新頒佈的「治安警察法」,逮捕搜查台灣議會設置運動份子,成為轟動台灣社會的「治警事件」。次年,日本檢察官對蔡培火和蔣渭水等人提起公訴,控告他們叫囂民族自決和民族解放,主張獨立,是危險思想,擾亂社會安寧。旨哉斯言。




「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等組織宣揚台灣意識,屬於和殖民體制周旋的溫和非武裝抗日陣營,日本政府以台獨之名視為「危險」、「擾亂社會」,是站在殖民統治觀點來看的。民進黨主張台灣主體意識,走的一直是「中華民國」體制內議會路線,若以台獨之名視為「失衡」、「撕裂國家族群」,又是站在什麼觀點來看的?




日本殖民政府以台獨之名取締台灣議會運動組織,實為忌憚其集合當時台灣菁英思想與行動能量形成社會主流勢力,影響廣大人心,進而傷害其統治基礎。今日指責民進黨「玩弄」台獨讓台灣民主變質,其實也是忌憚最大反對黨集合今日台灣菁英思想與行動能量形成社會主流號召,感染廣大人心,進而傷害上述社論主張的「以中華民國來保護中華民國」自我反覆套套統治邏輯。




主張「以中華民國來保護中華民國」,正是因為「中華民國」的存在本身產生了根本的問題,才產生了如此怪異的贅述修辭,無論怎麼套用都可以,可以「以民進黨保護民進黨」,可以「以台灣保護台灣」,也可以「以台獨保護台獨」。葉清耀成為台灣第一位法學博士前曾為「治警事件」辯護說,指控被告企圖獨立是妄斷,因為台灣沒有獨立的經濟,沒有武器,也沒有外國援助,只有破菜刀而已,怎麼獨立?




如今,台灣有的已經不只破菜刀而已了,台獨沒有那麼妄斷了,沒有那麼「空想」了,有「穩健」的可能了,不只有「黑臉」角色可扮了,這才是欲民進黨去台獨而後快的人所戒慎忌憚的吧!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誰在空想? Fancy by Whom?

《聯合報》近日談台獨的社論,是所謂「穩健台獨」派為反台獨陣營論述添柴加火的又一例證,只是林濁水先生創造詞彙「空想台獨主義」講得刻薄,人家嘴巴更刻薄,你說激進台獨,人家說台獨已無激進和穩健之別,你說空想台獨主義,人家就說「還有不是空想的台獨嗎」?

        

        所謂「穩健台獨」的困境,就在於其所批評與不屑為「激進台獨」、「冒進台獨」的,都被反台獨派拿去批評與不屑了,而其所自詡為「穩健台獨」的,反台獨派無法理解,台獨陣營也無法援引為一種指導原則和一個明確方向,因為其所設定的所謂「台獨主流」,是客觀角度來看的台灣人態度主流,而非一個主觀政治運動所必備的台灣人認知主流



        如何從台灣事實獨立的國民態度,演化成台灣完成獨立的國民認知,這是反台獨派不能不想也不願理解的,台獨陣營卻也無法從「穩健台獨」派得到明確線索,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穩健台獨」派只「空想」著台獨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主流了,卻無力帶領台灣社會走完台灣獨立最後一哩路,只看到所批評的「激進」、「冒進」、「空想」台獨,被裝填進了反台獨派的砲口



        反台獨派談台獨,常常是粗淺浮濫和自我矛盾,像是上述社論呼籲民進黨「回歸中華民國」,在「中華民國的基準上問政」,卻完全無法關照對「中華民國」存在形成最大威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法和其實對「中華民國」形成某種保護力量的台獨陣營進行健康的論述交流,有人說民進黨用屁股對著中國,那麼反台獨派又何嘗不是用屁股對著台獨,用屁股對著自己的同胞?



        上述社論說民進黨陷於「台獨不能實現,中華民國也不能鞏固」的泥淖。其實,「中華民國」本身就是泥淖,台獨如果無法實現,代表的不外乎是從這泥淖脫身的努力的失敗。要談台灣地位,「中華民國」是最大的空想,而且是台灣內部掌控許多台灣人認知的「體制化空想」,台獨真要「穩健」,必須試著去改變台灣人這種認知,讓鞏固台灣地位現狀的努力,從台灣人的思維開始穩健起來。



**穩健台獨 比較不壞的選擇  林濁水

--戒嚴時期...以中華民國之名壓抑本土文化、台灣意識,以致許多人認為要追求民主化和本土化,便只好站在中華民國的對立面,以致在台灣意識、本土文化不斷地復權的過程中,中華民國難以鞏固,台獨意識也水漲船高...

--統一、維持現狀等策略也難免流於空想...

--當台獨存在時,中華民國是聯合對象,當台獨消滅了,中華民國必成頭號敵人。這樣,吊詭的,台獨反而對中華民國形成了保護作用...

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聽說海角七號不能沒有你Taiwan Films Coming to Town

今年底和明年初,《聽說》將於香港上映,《海角七號》將登陸日本,《不能沒有你》則到美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三部台灣電影,看來都是對的電影去到對的地方了。



        以聽障生活為題材的《聽說》,是今年台灣影壇一大驚喜,於八月底上映以來,憑有限的廳數和場次,票房持續穩定成長,目前台北票房已接近一千五百萬,幾乎穩坐今年台片票房冠軍,成為繼《海角七號》、《不能說的秘密》、《詭絲》、《囧男孩》之後近十來最受歡迎的國片之一,比起同樣號稱「二OO九台片新高潮」、費時三年和四億台幣打造、跨越中國各地數千公里拍攝的《白銀帝國》,最後只以台北一千兩百萬票房做收,《聽說》這部一個月內在台北一地拍好的小成本小製作電影,顯然發揮了正港台式魅力,而李安拍攝的《胡士托風波》,在台票房可能只有《聽說》的一半。

        

        《聽說》全片散發都會青春明亮的偶像劇風格,而偶像劇這個可以和流行音樂並列為台灣當今娛樂文化創意產業兩大成就的電視劇種,早已輸出風行東南亞,所以電影版偶像劇《聽說》於香港都會上映可說是適才適所,據報導是未演先轟動,已有港澳旅遊業者包裝《聽說》追星行程,上演迴響可期。



        台灣影史驚奇《海角七號》融合壓縮了太多元素,男女主角戀情的偶像劇色彩即為其一,但台灣人不擅長定位自家成就,而成為某些人士譏評這部台片奇蹟的地方。若從一個一個實現《海角七號》所蘊含眾多可能的角度來看,《聽說》掌握了其偶像劇成份的能量,那麼《不能沒有你》就是實現了其神秘詩意的層面了(例如《海角七號》裡眾人吃完喜宴歇憩海灘時空靈靜謐的氛圍)。



        《不能沒有你》台北票房近五百萬,也在近年台片票房名列前茅,尤其可愛與可貴的是其在地風味與人文關懷,高雄海港大小船舶來去景致,潛水工吐出紛紛氣泡間水面上女兒不曾離開的身影,黑白暗灰色調不一定全是底層勞工的弱勢與苦悶,也是自成一格獨立自足的風格化電影語言,其近年台片罕見的普遍人性意涵的詩情與哲思,比去年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海角七號》更容易感動國際影人和影迷,因此預期會有更好的參賽成績。



        而《海角七號》在台灣太過耀眼,把金馬獎評審的眼睛都刺得眼花,沒有給予這部改變台灣影史作品應有的地位,在香港等地上映也都成績平平,不過這部以兩段台日戀情以及某種台日情結為主題的電影,可能即將在日本再次展露光芒,女主角田中千繪在台灣戲院講著觀眾聽得懂的華語,在日本戲院講著觀眾聽得懂的日語,是一種特殊的交會和因緣,或許也會如同電影裡一樣,促成一次熱鬧豐富的台日合唱盛會吧!



        優秀台片去到對的地方,就會發光發熱,台灣很多好東西也一樣!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搏獅辭官記 In Search of Formosan Lion

已辭去文建會主委的黃碧端女士,被立委爆料在手機簡訊說如今官員像古羅馬被丟進搏獅場的人,獅子隨時要迎面撲來。黃主委不愧是文學出身,用的「搏獅場」譬喻比前經濟部長宗才怡的「誤入叢林的小白兔」生動有型許多。



        蘇格蘭議會最大黨蘇格蘭國家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主張蘇格蘭獨立自主,成為小而強的「蓋爾之獅」(Celtic Lion)。這種王獅氣魄,有其政治上與文化上的自信自立意涵,然而此獅非彼獅,搏獅場豢養的肥壯獅群,完全不是昂揚一方的英挺勇獅。可以說是搏獅場獅群領導者或者搏獅場主人的馬英九,近來民意持續在三成到四成間低檔徘徊,其溫吞平庸的形象,也全非雄獅英姿。



        九月劉內閣總辭時,文建會是異動傳聞對象之一,黃主委也不準備留任,後來卻船過水無痕「悄悄」續任,也沒有太多相關討論,有些藝文界「大老」對此頗為感冒,有的說文化政策沒有進取心,有的說文化已邊緣化,有得說文化成為樣板,有的說選票不多的文化界只是內閣的裝飾,話說得一個比一個酸,有人則直截了當說,文建會如同不存在,形同尾巴部會,很難相信馬政府對文化居然是這樣的態度,令人無奈。



        這些對馬政權態度親善的文化人,之所以無奈,之所以「很難相信」,大抵是因為錯誤的期許。有大老說,國民黨先是敗給共產黨的文藝政策,再敗給民進黨的台灣主體文化論述,至今則仍走不出論述困境,言下之意就是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並非依靠強勢的文化力量或文化論述正當性,那麼又如何能對馬政府的文化思維與作為有太多的期待?

        

        正全力經營中國布局的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日前接受專訪說,台灣戒嚴時代有一套從堯舜一路到蔣介石的文化「道統」論述,李登輝時代是「台灣優先」,陳水扁執政是「本土第一」,然而馬英九執政卻沒有一套新的文化論述。以我看,馬英九的文化觀,是嚮往中華「道統」,同時拼裝李登輝與陳水扁執政時期強調的本土元素,卻抓不住台灣文化的特殊氣味與精神內涵,沒有厚實基底和真正的方向感,無法提煉出真正的文化論述,遑論展現文化力量,引領台灣社會前進。



        有評論指出,黃主委得不到執政黨立委認同,原因就是她自己說的歷屆主委做的事她都做了,因為這表示她也做了前民進黨政府做的事,不符合中國國民黨的理想,然而中國國民黨自己也提不出可論述、可實踐的文化施政方向,於是文化首長勢必限入進退失據的窘境,四顧茫茫,只聞群獅遠近咆哮了。台灣多的是這些替馬老闆效命隨時準備咬人的獅子,倒是不見那昂首穩健自立於東亞和國際社會的小而強「台灣之獅」啊!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台灣次文化「中國風」Taiwan's Chinese Subculture

雲門舞集的《行草》(2001)、《行草貳》(2003)、《狂草》(2005)「行草三部曲」,今年九月首次在台灣於國家劇院連續三週完整演出。今年底,《行草》也將赴中國蘇杭、上海、北京、西安等地演出。

今年五月,林懷民在德國獲頒五年一度的舞動(Movimentos)國際舞蹈大獎終身成就獎,評審團讚許他連結傳統文化與現代舞藝,不離中國傳統同時把台灣文化從中國傳統解放出來德國資深舞評家約翰史密特(Jochen Schmidt)評論面對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等台灣歷史記憶的雲門舞作《家族合唱》(1997)也指出,林懷民原創的個人語彙所流露的文化意識,形同台灣相對於中國的「美學獨立宣言」Art ästhetische Unabhängigkeitserklärung von China
這就不難想像林懷民自道「綠的說我藍,藍的說我綠的原因。行草三部曲的美學高度,來自漢字書寫這中國傳統文化的極致表現,也來自和台北故宮收藏的古中國書法傑作的一種創造性的距離,中國觀眾觀賞《行草》,可能也會在其中的「水袖」獨舞段落,感覺到林懷民指出的有別於傳統中國眼神勾人「甜蜜蜜」風格的「不茍言笑」水袖舞。
林懷民強調行草三部曲並非要表現書法,而是以書法為跳舞的一個方向、一個話題、一個藉口。舞作抽離開古典書法本身的藝術內涵,書法和舞蹈之間主要是一種「隱喻」的連結,舞者的動作不是去描摹哪一筆哪一劃,而是去揣摩一種林懷民說的「氣韻生動」的意境,舞者身體彷彿是一支大毛筆,游移揮灑於舞台紙墨間。

這種濃濃「中國風」的台灣創意演化,也顯現在林懷民不時會提起的周杰倫身上。周杰倫橫掃去年金曲獎最佳詞曲和年度歌曲大獎的《青花瓷》,代表的是華語流行音樂市場酷炫時尚指標的「中國風歌曲」,以華麗「中國」想像為內容,以文化「中國」情懷為訴求,以現實「中國」市場為最大流通版圖。

在仍使用所謂「正體字」的傳統漢字、還在用漢字偏旁的ㄅㄆㄇㄈ拼音、中小學生比在「正體中國」要唸更多中國古詩詞和文言文的台灣,所謂「中國風」,其實是一種固著的「次文化」現象。林懷民曾談到,他聽不出歌詞在唱什麼的周杰倫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這種「含糊其詞」抓住一種氛圍的特性,就是典型的次文化調調,而強勁的次文化是具有雄厚的娛樂市場潛力的,尤其是以青少年為主力消費族群的流行音樂界。
「中國風歌曲」具有特殊的台灣創意性格,是台灣流行音樂能量流動的軌跡。周杰倫歌曲裡的中國,是「潑墨山水」的意象中國,是詭譎奇幻的異境中國,是神話虛擬的縹緲中國,有時候更是「把山河重新移動」的歌者「我」自身所幻化的強悍自我認同(《龍拳》,二OO二)。

        所謂「中國風」,其實是一種台灣在地的文化想像,為某種矇矓的但確實存在的本土自信所結構與
維繫著,這是一種次文化,可界定為台灣文化支流,在中國題材與台灣形式間,創造一種「藍的說綠、綠的說藍」的文化表現,來取代常常是台灣題材和中國形式的「不藍不綠」浮誇典範。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大江研討會兩岸了沒?

中央研究院的中國文哲所舉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研討會,合辦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大江本人親自來台出席。日前會議順利落幕後餘波蕩漾,參與會議籌辦的台日雙方人士陸續在報端發言筆戰,看了各家說明,有些疑惑未解。



        大江研討會主要爭議,是東京大學藤井省三教授的參與角色,以及主辦人是否刻意排除李昂與大江對談。兩者之間的關聯是,藤井教授非常欣賞李昂,曾翻譯引介其《殺夫》和《迷園》等名著,認為李昂是最有實力拿諾貝爾文學獎的台灣作家之一。



        大江研討會主辦人之一的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彭小妍女士,投書報紙表示,由於藤井堅持大江和李昂對談,以及原由藤井主持的會議論文日譯等「枝節」問題,「【中國】社科院…不斷向我們道歉:由於他們把藤井拉入會議,為主辦單位添了這麼多麻煩。」在這裡想討論的是,藤井是不是屬於如彭所說「被拉入會議」的附屬性質人物?

        

        彭小妍於今年七月發表〈大江的心願〉一文,表示「從去年十月分起,透過【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的協助,我們開始籌備會議,所有與大江先生的聯繫均透過外文所的許金龍先生」,完全沒提到藤井教授。然而,其實藤井在研討會還在發想蘊釀階段即已參與介入,彭自己在上述投書就說,「許請藤井向大江說明文哲所的狀況」後,大江遂決定來台參加會議。藤井自己在回應彭的投書裡說,許向他表示有意在台舉辦大江研討會時,「我答應他盡力促成此事」,與彭同為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的李明輝先生也說是藤井「直接促成此事」,這些都和彭描述藤井為「被拉入會議」的被動參與性質,有相當出入。



        再談大江本人的意願。彭小妍表示「一切以大江先生的期待為前提」,然而看來彭其實頗為狀況外。大江來台公開讚揚李昂,是他最欣賞的台灣女作家,想必對和李對談是有期待的,見諸目前曝光的一些研討會籌辦初期訊息往來也是如此。然而彭提到今年四月初藤井「忽來信表示,大江想要對談的人是李昂,而不是朱天文」時,卻顯出彷彿第一次聽聞這等事的驚訝狀,於是「立刻向大江求證」,大江則說從未表示任何意見,這也是他來台時面對相關詢問的說法。



        可以想見,恭謹有禮的謙謙君子大江先生,必定是尊重研討會主辦單位安排的,是不會主動提出自己的「期待」的。如果有人問大江先生「是不是要李昂,不要朱天文?」時,難道期待他會說「是」?在我看來,大江先生可是從頭到尾都沒有對李昂說不啊!而李昂本人早在今年初藤井教授來電詢問與大江對談意願時,就表示「感到十二萬分的榮幸,立即答應」了。



        於是,可以看到的是,做為整個研討會起點之一並參與促成的藤井教授,以及大江本人皆非常推崇李昂,李昂也始終願意對談,若由主辦單位安排為對談人絕不成問題,如果問大江先生「是不是要朱天文,不要李昂?」他也肯定會說從未表達任何意見。



        然而,這一切都抵不過主辦人的另一套「期待」,那就是彭小妍說的,朱天文和大江都大量閱讀外國文學,兩人作品都經常引用外國文學,對談可以有更多火花。中研院翁啟惠院長表示,大江研討會一開始即「定調」為兩岸會議。既然會議形式要那麼「兩岸」,會議內涵又要那麼「外國」,想要沒有火花也難。



        藤井教授在台出版的文集《台灣文學這一百年》(2004),譯者是也參與籌辦大江研討會的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張季琳女士,她在前言寫道,「深受中共史觀影響」的藤井教授在天安門事件發生後,「開始反省社會主義的存在價值」,「因此在日本被視為自由派左翼人士」,而這到底是太不「外國」,還是太不「兩岸」,或許都在大江研討會主辦人的「期待」裡吧。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台灣地位荒謬劇場 Theatre of Taiwan Absurd

有關阿扁控美案前民進黨文宣主任陳芳明教授說是「台灣地位未定論的終結」,指此論是「神話」、「笑話」,甚至是「戀屍癖」!而前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林濁水先生則指阿扁「莫名其妙」,並指為「台獨空想主義者的末路」,看起來兩人指責一樣嚴厲,用詞一樣險峻,帽子標籤齊飛,然而兩人對「台灣地位未定論」立場卻是完全相反的:陳教授說美國政府回絕扁控告,也連帶拒斥台灣地位未定論,林先生則認為現在國際上仍採台灣地位未定論立場,美國立場一直沒變,不容挑戰,只是過去是明講未定論,如今是做而不講。




這個例子相當程度顯示出台灣地位認知的複雜詭譎。談論「台灣地位未定論」及其效應,兩人用的都是同樣刀刀見骨的「終結」、「笑話」、「空想」、「末路」等凜冽詞彙,然而一個人是說沒有這個東西,不要亂講,另一個人則確定有這個東西,但結論還是不要亂講,不要隨便去「試探」。




台灣就像這樣宛如歐美「荒謬劇場」成為不斷上演怪誕語言和語言暴力的地方,對於國際法理上問題很大的「中華民國」,在台灣講得浩浩蕩蕩,中國國民黨政府更要在領土縮水九成九的「建國一百年」慶祝一整年;而在國際社會相對有較大空間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在台灣社會卻是不去看不去講不去碰就以為不存在




對台灣地位的討論,如今社會主流似乎鎖死在所謂民主化之後台灣主權屬於台灣全體人民所有的立場,然而這或許是事實的狀態,卻非論述的終點。若是為台灣地位的思考圍上柵欄,對原本就對台灣曖昧游移的國際地位不思不考或假裝不必思考的藍營中國派是有利的,對原本具有台灣地位內涵思想活力的綠營台灣派卻是限縮與傷害,而且多元論述與活潑思考常常是對事實狀態多有助益的。




台灣地位問題多一點存疑、多一點討論、多一點思索,對於長久禁錮在「中華民國」權宜國家論述的台灣社會,是有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多層次意義的。對於台灣地位的各家各派主張,期待有志之士不要自我警戒,不要主觀設限,能以「加法」連結異見產生聯集,而非只顧著以「減法」排除異見產生交集,那麼任何台灣地位主張都不會顯得多麼不可理喻,對台灣人民主權的事實狀態也可以多一點共同維護的力道。



**刊於自由廣場 陳芳明vs.林濁水



**陳水扁挾持民進黨時代的結束  林濁水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十二論貓纜--貓纜歸零精神分析學

馬英九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前夕,同樣也是「中」字輩的報紙媒體期許馬「正派處理各地派系山頭」,改革陋習積弊,並回顧表示「馬英九在第一次擔任黨主席任內,並沒有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改革建樹」。其實,馬英九首次擔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任內,同時擔任台北市長,的確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建樹」,而且巍巍樹立在號稱「正確決策」正派處理的台北木柵地方「山頭」上,也就是貓空纜車。




馬英九於20058月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稍後貓纜於11月動工,工程約於2006年底馬卸任前後完成。20072月,馬因市長特別費案被檢察官以貪污罪起訴而辭去中國國民黨主席並宣佈參選總統,稍後的7月,貓纜正式通車營運,但從隔年200810月起停駛至今。依照台北市政府的貓纜復駛時程,馬英九有機會以總統身份參加在市長任內無緣的「通車營運」典禮。




馬英九兩任台北市長後期,首次兼任的中國國民黨主席職位,幾乎和貓纜興建施工期完全重疊,可以說是第一個馬主席的重大印記,俗話就是馬英九主席「貓纜上身」,不過目前看來這是一隻鄉野流傳的「九命」不死貓,不但貓纜建設本身被強力護航,市府信誓旦旦要在明年復駛,據說快把整座山頭灌成了水泥山,而且貓纜工程疏失案件至今也不聞監察院和檢調單位有什麼調查結果,看看馬英九為了莫拉克颱風災害四處鞠躬十秒道歉,倒是沒看過為貓纜事件道歉過半秒鐘。




監委糾正氣象局在莫拉克颱風來襲的表現「有專業」、「無作為」,預報主任因監察院調查辭職是「專業的傲慢」,那麼監察院至今尚未對貓纜案吭聲的原因可能就是,重大疏失的貓纜建設雖「無專業」,但至少「有作為」,而本來要讓貓纜趕在卸任市長前通車營運的原始決策者馬市長至今不曾向市民道歉,也只是「不專業的傲慢」,不符合御史糾舉的標準吧!




最近的台北市議員「闖入」貓纜風波,市府和議員對嗆互槓的狀況,且先不論地檢署迅速主動分案偵查的「郝」厲害司法效率,其實彰顯出來市府對貓纜神經緊繃而反應很超過的心理防禦機制。貓纜已停駛年餘,場站也閒置年餘,和許許多多的類似空間一樣,自然成為人們打探的目標,台北市另一頭的北投纜車圍籬工地也因為停工多時而產生類似的問題,說議員是加入打探「閒置空間」的行列也好,說是監督市政管理提早發現保全問題也罷,根本的問題在於貓纜是太顯著的標的,對市府來說是太脆弱的議論話題,對一而再再而三遭受質疑的市府官員來說是孰可忍孰不可忍的陳年舊創。




彷彿可以聽到,市府被踩到痛腳的悲憤呼嚎;彷彿可以感覺到,議員助理拍攝貓纜場站使得家醜被曝露侵犯的焦躁驚駭。或許,在台北市府眼中,洪健益議員的重罪,就在於揭露了重大建設竟然像「廢墟」奇觀般招引人們窺探這「市政機密」了




市府的過度反映,其實是心理創傷的病徵,就精神分析學理來看,可從貓纜症候群「多重決定」(overdetermination)原則來理解,也就是經過貓纜原始決策精神與執行內容材料的凝縮(condensation)和重置(displacement)之後,形成貓纜潛意識內容如夢境般亢進或靜默,靜默則如對原始決策者不得不然的病態依順,亢進則如針對挑戰與威脅的過當應對,如此讓貓纜原始決策者和後續寄存者形成互相依存的夢境結構,夢話便油然而生。馬英九所謂「黨產歸零」,聽來便如「貓纜歸零」的夢話。




以此文祝禱「貓纜上身」的第一個馬主席,再度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




        還會有什麼上身?去問九命貓吧!





**貓纜旁社區 房價跌2成 2009/10/02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滑稽的外患 喜感的地位 美美的台灣

有關陳前總統控美案,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到高檢署告發,說阿扁涉及外患罪,記者會上書記長呂學樟等人身後掛著一幅海報寫著大大的「誰是山姆大叔的龜兒子?」,實在很滑稽,因為和實在讓人和貴執政黨有太多聯想,比如「誰是山姆大叔的乖女兒?」「誰是中南海大叔的龜兒子?」等等。




再說告陳前總統外患罪,「中華民國刑法」外患罪對象之一為「通謀外國或其派遣之人,意圖使中華民國領域屬於該國或他國者」,以中國國民黨政府如今和「意圖使中華民國領域屬於該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往之勤、禮敬之殷,其派遣之人 陳 先生也即將於年底再度風光來台,也不知到底是「通謀」成罪了沒有?




對陳前總統控美案大加撻伐的各路名流,同樣也是一團混戰,熱鬧有趣。對於主張二次大戰後美國軍政府管轄權所指向的「台灣地位未定論」, 陳芳明教授說是「神話」、「笑話」,獄中的阿扁則為這個笑話「添加喜感」,而美國政府回絕扁控告後,「當然也連帶對台灣地位未定論予以拒斥」。




然而, 和陳教授有志一同認為「阿扁是台獨罪人」的《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作者 林濁水 先生,卻否定了陳教授的看法,表示「從韓戰到現在,美國對台灣地位未定論立場一直沒變」,「以前美國明講未定論,現在只肯做不肯講,但也不容被挑戰。」




要談台灣地位,當然是台獨理論大師可信得多, 陳教授說「經過六十年來的社會經濟改造,經過三十年來的民主政治改造,台灣地位已經決定,台灣前途命運已經完全掌握在台灣全體住民的手中」,「漂亮地完成民主轉型儀式」,「島上住民以智慧與信心完成重大的歷史迴旋」,如此洶湧澎湃,華麗滿天,浪漫則浪漫矣,抒情也抒情了,然而到底和台灣國際地位的討論有什麼關係?




教授問「誰說台灣地位未定?」 林濁水先生給了清楚的答案:「美國說的」,而且美國的立場非常清楚明確,根本不用像阿扁一樣去試探。 陳教授卻認為台灣地位未定是「笑話」,美國也予以拒斥,這應該就是林先生批評阿扁的「對台灣地位問題其實沒有起碼的知識」,卻自顧自那麼一派浪漫抒情,是否也滿能「添加喜感」的?




其實,陳林兩位前輩有個共同點,就是嘴巴都很壞,很兇,林大師又為「台獨基本教義派」創造了個難聽的「台獨空想主義者」名號, 陳教授更狠,說台灣地位未定論者「寧可相信遠逝的歷史,卻不願面對生動的現實」,罵他們「不是戀屍癖者,不然是什麼?」我只想回答 陳 教授一句:他們也是您所熱烈稱頌的掌握台灣前途命運的台灣全體住民的一部分啊!





**
控美落幕 地位未定 (陳儀深)



**
美屬論讓民進黨喘一口氣 (陳茂雄)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花蓮最大小媳婦

台灣講「兩性平等」很久了, 也有愈來愈多男性感到女性自覺意識和自主行為的「威脅」, 然而女性果真出頭天了?其實, 即使排除掉階級差異所深化的女性弱勢處境, 放在較上層結構的媒體傳播資訊流通的層面來觀察, 女性仍常常被推往傳統角色設定的角落, 像是電視廣告鼓吹媽媽必須使用某牌子的料理材料好讓爸爸和小孩快 樂回家吃晚飯之類的;這樣還不夠, 有時候男性還會自我扮裝跳進一個既定的女性角色裡, 協助強化男性社會本就在強化的女性形象,嬌態橫生,閨怨衝天, 花蓮縣長參選人傅崐萁立委就這樣的一個戲感十足的角色。




傅立委因自行參選縣長,被中國國民黨開除黨籍,說自己像小媳婦, 當年黨用八人大轎把他抬進豪門, 生了小孩後卻嫌他家世不不好趕出家門。他強調絕不會「改嫁」, 隨時準備重回國民黨,否則也會「苦守寒窯」繼續支持黨。




同樣自行參選新竹縣長被中國國民黨開除黨籍的張碧琴女士, 和黨拆夥後單純訴求黨的批判打壓,除了悲情氛圍會讓人覺得是「 男生欺負女生」外,沒有直接的性別差異訴求;相較之下, 傅則是主動(下意識的?) 使用女性身份設定強勢演繹其參選行動與政治意向, 在政治公領域的語言展演場域鎂光燈下,照亮一個社會私領域的「 小媳婦」弱女子角色。




這齣戲最對不上戲的地方,就在於那個被公婆掃地出門的哀怨女子, 在舞台上卻顯得那麼魁梧有力,那麼有力的向黨呼籲喊話, 從沒看過一個「小媳婦」可以這麼走路有風、講話大聲的。 這樣一個最大的「小媳婦」,以傳統家庭弱勢女性情境辭彙, 運用在選舉政治語言中來製造一種身份的想像、創造發言據點, 這種可由強勢男性來隨意操作弱勢女性角色的論述方法, 更突顯出弱之所以為弱的來由,男性跳入某個女性角色來自我認同, 只讓那女性角色更淒切而已。




男變性或變裝為女,常常讓自己非常妖嬌美麗,而強男巧扮弱女, 可能就會刻意讓自己顯得更可憐,讓弱女弱得無以復加, 更強調自己「絕不改嫁」的忠貞烈女形象, 更把自己嵌入傳統家庭婦女忍辱偷生任勞任怨的「光榮」地位裡, 這是強男的強勢邏輯。




類似女性吃悶虧的男性修辭邏輯,是很常見的公共語言現象, 譬如中國國民黨以傾國之力推動的ECFA,台灣人民對其內容卻所 知甚少,這是不爭的客觀事實, 因為連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否決民進黨蔡英文主席所提「 政府是否應將ECFA交付台灣人民公民投票決定」的公投案, 所持理由都是ECFA是什麼還不清楚,沒有清楚的訴求標的, 議題內容不明確等等;然而,如果因此把ECFA比喻為「 不敢見公婆的醜媳婦」,就有點小看現代女性的自信與意志了, 因此換個比方會更好,譬如「哼~好心沒好報的減肥美公子」 就不錯。




傅立委扛著「小媳婦」大旗向前衝,在家庭親情倫理大戲粉墨登場, 進一步固化了女性刻板角色,實在不是什麼漂亮的治縣遠景。 既然台北夫家公婆不愛,地方深山妯娌也自成一國, 何不就和豪門大方掰掰,脫下小媳婦戲服,回歸自我本色, 免得無論小媳婦縣長做不做得成,都成了性別意識的負面教材, 也省得美麗的花蓮繼續「寒窯」下去啊!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李昂和朱天文誰外國文學讀得比較多?

台灣中央研究院的中國文哲所,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兩所合辦的大江健三郎文學研討會,出現排除作家李昂與會的爭議。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彭小妍表示,曾將李昂列入對談人選,由朱天文出線是因為她和大江都大量閱讀外國文學,兩人作品都經常引用外國文學,對談可以有更多火花。彭強調這是學術判斷,沒有政治考量。




然而,所謂「學術判斷」,能高於對談雙方本人的意願?大江在記者會上讚揚李昂,指其為華語文學界兩位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和中國的鐵凝都深刻描繪出時代女性的角色,表示能和李昂對談是很棒的事情。李昂本人則在今年初日本東京大學的藤井省三教授來電詢問與大江對談意願時,「感到十二萬分的榮幸,立即答應。」



        主辦者知道了大江和李昂雙方皆樂於對談,即使大江禮貌表示
從沒有提出任何 (正式的?) 要求與意見,是不是也應該盡力促成,而不是一句「合約無法更改」冷漠帶過?




藤井教授是李昂名著《殺夫》的日文譯者,此書正是大江所關注的描繪時代女性角色的作品,顯現和大江一樣對社會弱勢人物的關懷,不必引用許多外國文學,就能促成有精彩火花的對談。主辦人捨清晰具體的主題思考,去扯籠統浮泛的「外國文學」,這樣的「學術判斷」看起來遜得很,難道是嫌李昂外國文學讀得沒朱天文多?




李昂明白表示,是因為中國社科院外文所所長不同意,所以她不能參加台灣中研院主辦會議原定的對談。李昂表示,「本來應該是更無包袱的學者,怎麼居然還不如政治人物?這是怎樣扭曲的心態使然?」她擔心「台灣方面,會不會形成以中國為藉口,或者聯合某些中國人,成為剷除異己、達其私慾最方便的方式?而這假中國為名,會不會成為另一種『白色恐怖』?




所謂「學術判斷」,如果是因為這樣一心一意或不知不覺心向中國遜掉了,那就是思想的集體沉淪與失落。李昂說首次在非政治的文學和學術領域,碰到這種現象,其實我有一位當過大學系主任的老同學,早跟我提起這種事情了。




中國國民黨政府大力提倡宣導「文化創意產業」,卻為了空泛的中華道統文化主義,或者等而下之的拉幫結派搶資源,可以排擠像李昂一樣的正港文化創意人,甚至為了政治清算以司法整肅像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前故宮院長和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所長石守謙博士一樣的頂尖文化創意人,難怪之前內閣調整時文建會不受重視,許多文化界重量級人士要大嘆無奈,批評中國國民黨走不出論述貧乏和文化困局了。



**刊於apple daily 大江健三郎配李昂 誰曰不妥



**兩岸需要平等學術交流 李明輝



**大江會議的紛擾何來? 彭小妍



**誰將學術炒成政治?  李昂



**可悲的創作 藤井省三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崑濱伯‧熱比婭‧陳義仁‧Freddy‧台灣一哥...Guess who is a CHINESE?

就紀錄片作品的影像戲劇特質來看,《愛的十個條件》裡的熱比婭,讓人連想到二OO五年曾引發台灣紀錄片熱潮的《無米樂》裡的崑濱伯,兩人都擁有一種活力、堅毅、執著、聰慧與俏皮。崑濱伯說,「土地就像情人,她愛漂亮,我就買口紅給她」,熱比婭去會未來的老公,說「他怎麼拒絕得了我」,都是俐落的促狹,也是生活的趣味。



        兩位亮演的主角,使得這兩部紀錄片不再純然承載著台灣農村沒落或東土耳其斯坦受遭受中國當局壓迫的困境,更渲染著溫煦的人性,以及生命的熱力。




        《愛的十個條件》裡最讓人動容的,可能是熱比婭接受電台專訪時談到子女遭到囚禁,說她不會動搖,不會屈服,講得慷慨激昂,訪問結束後卻崩潰痛哭,顯現身為母親與從事反抗運動的深刻煎熬。



        陳義仁
先生日前一幅四格漫畫,有位婦女也是在眾人面前慷慨陳詞「台灣人愛閣卡勇敢拍拼,無需要悲傷流目屎」,講完後卻也是一個人靜靜的悲傷眼淚流。








        許許多多曾經和正在為台灣與東土耳其斯坦前途關懷奮鬥的人,都是這樣一面義薄雲天霸山河,一面哀愁煎熬憂滿心。



在美國邀請熱比婭來台的閃靈樂團主唱Freddy,評論陳義仁牧師的漫畫作品,具有台灣人創作者常有的「粗獷」特質,有一種感動的力量,一種「台灣人的氣」。而號稱電視戲劇圈「台灣一哥」的 陳昭榮 先生,表示無法接受在台播映《愛的十個條件》,「身為一個中國人難道支持熱比婭的分裂行為嗎?滿清末年義和團的劃地自限、故步自封已經是最好的警惕跟借鏡了。



        義和團是當年滿清中國的熱情擁皇派人士,和陳昭榮滿口狂唱「
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一定強,中國人一定會強大」倒是有幾分神似。陳昭榮想當中國的「台灣一哥」也要有相當的本事,說理要細膩一點,歷史知識要充分一點,如此不倫不類的比喻,是想和義和團和滿清皇朝一樣「走向滅亡」?



        這樣的「台灣一哥」如此搖尾中國,還有什麼「粗獷」,還有什麼台灣人的氣?只是把台灣人氣死啦!

 **刊於自由廣場崑濱伯 熱比婭 陳昭榮


正常台灣不正常 Mind Taiwan out of Mind

有關阿扁控美案,媒體政客一片嬉笑揶揄,有的說阿扁「真的瘋了」,有的說阿扁「不正常」,民進黨中央也正經八百表示與其長期主張不一致,民主化後的台灣主權屬台灣全體人民,這是國人共同認知。


共同認知不見得是對的,對於台灣地位這種高層次的理論思辨問題尤其如此,抱著「中華民國」招牌便宜行事的人原本就不擅於也不想要思考這種問題,碰到自己覺得奇怪其實是少見多怪的主張就嚷嚷著誰瘋了不正常了,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事。


然而,堅守台灣主權地位的綠營人士,卻要隨時保持對各種台灣地位主張的理解,以及「願聞其詳」的態度,不可動輒出面切割。台灣本來就是個不正常國家,阿扁現處於被司法整肅的不正常狀態,所謂「不正常」常常是要以平常心來看待的


道理其實很簡單。民進黨中央重申的是「台灣已獨立論」,阿扁主張的是「台灣未獨立論」裡的支派「美屬論」,代表阿扁提出訴訟的林志昇先生講得很清楚,這並非主張台灣是美國的第五十一州,而是源於二次大戰後的舊金山和約,台灣地位未定,美國仍擁有對台灣的「軍事佔領權」。


簡言之,這是對於馬英九口口聲聲「中華民國自一九一二年以來就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法統的挑戰,其精神和台灣已獨立論是相通的,台灣已獨立論也要強調「民主化後」的台灣,不可能去上溯一九一二年。「美屬論」和其他種種主張,代表對台灣地位的活化思考,這是綠營專屬的論述活力與思想空間,必須理解與引導,不可輕忽蔑視、自廢武功


「台灣已獨立」論者常覺得「台灣未獨立」論者偏激冒進,然而在「中華民國」論者眼中,台灣已獨立論同樣是偏激冒進的。對台灣地位有思考、有主張的綠營人士,必須連結各派主張,建立共同陣線,不要把別人丟來的帽子,扣在自己人頭上。



**參考閱讀:  阿扁這一招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跨越語言、延展自己--幼兒英文教育迷思 On Pre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教育部擬修法禁止補習班招收不滿6歲學齡前孩童,引發議論,尤其是幼兒英語學習問題。




台灣的幼兒教育與照顧服務提供覆蓋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小孩在進入小學義務教育體系之前,父母少有不送往全台三千多所幼稚園、約四千家托兒所或近年來逐漸介入幼教市場的英語補習班。其中,以師資設備規範嚴謹度而言,以教育部轄下依「幼稚教育法」成立的幼稚園為最,內政部轄下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成立的托兒所次之,教育部轄下依「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成立的補習班則是最鬆散的了,因其規範對象主要是學齡以上兒童和成人。教育部推動的「兒童教育及照顧法」,擬將26歲孩童教保機構全數列入其管轄(2歲以下托育中心仍歸內政部管理);將6歲以下孩童排除在補習班之外,看來亦屬幼教管理機制統一化與明確化的一環。




台灣的幼教場所,除了約五成的幼稚園和不到一成的托兒所之外都是私人營利機構,不像在日本或歐美國家有許多是由公益性質的法人組織或宗教團體主持。營利事業的本質,使得幼教專業受制於業者與父母間各取所需的商業市場邏輯,其大者就是許多父母希望自己孩子及早進入的英語教育環境,所謂「全英語」學習模式更是極具爭議。




教育部的《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政策說帖》表示,在「全英語」環境下,幼兒學習容易偏食、深度廣度受限,還可能出現溝通障礙、情緒困擾、價值觀扭曲以及文化認同的問題,並指出無專業研究證據支持英文愈早學習愈好,且幼兒接觸英語的目標是「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而非「培養流利的英語能力」。




教育部的說明很有道理,幼兒一開始學習就要立志「培養流利的英語能力」,是一種典型的英文迷思。台大外文系張小虹教授談論後進國家的「英文瘋」現象達賴喇嘛的英文很破,卻「生動有力,充滿想像」,相對於英文很棒卻連連凸槌的馬英九,關鍵就在前者使用英文「不卑不亢,完全沒有當代英語帝國世界中各種複雜幽微的『英文情結』」。這種英文霸權下的語言情結,表現在幼兒教育上,就是一心一意說的一口漂亮流利的英文,而且學得愈早愈漂亮、愈早愈流利。這種學習方法和態度,姑不論絕對價值的學習效果,其相對價值的英文學習優位序階設定,將英文能力等同於智識能力,會讓孩子的觀念與視野產生扭曲。




        對於第二語言的學習,貴在態度健康,「不卑不亢」,英文不等於國際觀,英文不等於光鮮亮麗,英文不等於高母語一等。英文學習可貴處在於跨越語言、延展自己,而需要跨越與延展的,也包括不假思索以英文做為優位學習的限定與侷促。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雲林立委補選的歡樂結構

母親老家在雲林西螺,我在從小長大的屏東東港,不常聽母親講政治,倒是聽母親說過「誰要給中國人管?」,可能是和朋友的聊天材料。如今母親家鄉選區因中國國民黨立委賄選當選無效的立委補選結束了,中國黨選得太差,想管也管不了了,看看賄選當事人、賄選當事黨、賄選控告人三方競選的選情結構,且在此演繹一齣雲林補選歡樂肥皂劇,演給母親天上之靈開開心吧!



        吳伯雄即將卸任給曾信誓旦旦不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在「最後一戰」南下為爭取雲林縣長參選不成、一O一大樓董座也當不成、遞補不分區立委還是不成的「忍辱負重」主委許舒博打氣,強調「黨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中國國民黨,顯然也沒有對不起掌握農會系統的雲林前縣長張榮味,其系張艮輝獲黨提名為立委補選候選人,其妹張麗善成為黨提名的縣長候選人,但在輔選立委補選失敗後已宣佈退出。中國國民黨,顯然也沒有對不起掌握水利會系統的張輝元,因為黨在選後表示「仍然」會堅持高品質選舉,也就是說此次補選源頭和競選期間查獲的都是高品質賄選,賄選當事人張輝元連同賄選嫌疑人張艮輝都得到高品質堅持,更不用說會在年底縣長選舉堅持水利會農會樁腳大會高品質助選了。



        雲林縣是近幾年才由藍轉綠的地區,這次民進黨劉建國以接近六成的得票率大勝,使得綠者更綠,藍者愈衰,這已經不是藍營分裂使得綠營得利的單純僥倖場面了,而是中國國民黨完全執政完成擺爛在上,以及地方各派系山頭和貌似無辜教授候選人互衝互槓再加上忍辱負重黨部主委一團混戰在下,促成了讓人撩眼花撩亂的歡樂煙火四射選局。



        法國文學理論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es)有一本著作名為「文本的歡樂」(Le plaisir du texte, 1973),這歡樂和文本作者本身的意圖比較沒有關係,而是作品本身文字結構的脈絡牽連,使得句法和文意形成文字世界大觀園,讓人漫步其間嘖嘖稱奇。



        雲林立委補選的歡樂選情結構,也大約可以跳脫候選人的主觀意圖,觀察地方選舉本身和整體政局既定走勢不得不然的脈絡牽連,使得中國國民黨形成緊密互敗大觀園,黨真的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只是對不起自己這個預知衰敗的黨啊!不過總算勉力製作了一場博得全台觀眾歡心的歡樂演出了。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扁案推理小說寫得好爛 Lousy Case, Lousy Story

金恆煒先生認為,蔡守訓們的判決恐怕證據闕如,於是利用新聞稿先造成輿論,讓人誤以為證據確鑿,造成有罪的印象,等判決書出爐,「一般人誰會去爬梳一千五百多頁的字海?」




一般人不會,但不是一般人的 楊照先生,就去了汪洋字海泅泳,結論是和犯罪推理小說差很大,「這樣的手法,太草率也太粗糙了吧!」覺得上當的推理小說迷驚呼著。




先生呼 應金先生的造成印象論,「合議庭交出來的判決書,厚達一千五百頁,看起來也符合了原來的印象,這中間一定有太多需要釐清的過程、需要解釋的手法。然而,如果不被判決書厚度嚇到,真的打開來翻讀的話,卻越讀越不是那麼回事。」




當然,兩位先生的看法天差地別。金認為判決書的證據力恐無法定阿扁的罪,楊則認為判決書裡陳述的A錢事實太過簡單,太過明顯,「當時沒有動過腦筋要去掩飾掩藏,沒有設計過精巧可以誤導人的流程、煙幕,這時候早已來不及補救了。」




然而,兩位先生其實是用不同的語言道出了扁案不變的本質。




如果阿扁根本不想「補救」,不想「掩飾」,不想「設計」,不想「誤導」,那麼就只要陳述那些簡單、明顯、直接的「犯罪事實」就好了,毋須費心尋求「證據力」,畢竟鐵證如山是要為那些想要「補救」、想要「掩飾」、想要「設計」、想要「誤導」的精明犯罪者啞口無言、無法「狡辯」的啊!讓犯罪推理小說迷大失所望的,就是這個「讓證據說話」的精彩情節,扁案只是一個如楊照所說被權力沖昏頭的總統「平庸犯罪」而已。




不需要證據的簡單、明顯、直接的被權力沖昏頭,可以重刑伺候嗎?楊照說「國務機要費A進口袋的手法,就是簡單蒐集一堆發票,假造一堆名目,甚至完全不考慮發票項目與假造名目的合理性。覺得用這種手法就可以讓錢進來,所以也就不斷反覆做,以致於自己都不再感覺這種事情的犯罪本質,將之完全『平庸化』,完全『日常化』了。」



        馬英九處理首長特別費經過調查,也是完全「平庸化」、完全「日常化」的過程,把上文主詞換成馬市長特別費就是了,結果馬英九因為「自己都不再感覺這種事情的犯罪本質」沒有犯意而判無罪,阿扁卻因為「自己都不再感覺這種事情的犯罪本質」罪大惡極而判無期徒刑。




楊照先生身處其中的,正是如其所述對扁案做各種曲曲折折手法的猜測、衍生不可思議的戲劇性傳言、製造扁案根深柢固的神秘複雜黑暗印象的媒體文化圈,結果最後竟然「看不到什麼心思縝密的設計,更沒有什麼巧奪天工的詐財或洗錢構想」,大大壞了眾多推理小說迷的興致,在自己創造的推理故事中幻滅,被自己的無邊犯罪想像背叛,這就是世紀扁案「看戲的不願散」的喧囂本質。




順便回應一下不知道是不是犯罪推理小說迷的陳芳明 先生,他問民進黨的力挺是否彰顯阿扁的人權特別高貴?其實應該是彰顯扁案推理小說寫得特別爛吧!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向蠟筆小新作者告別 Farewell to Usui

臼井儀人作者殞落,台灣人的感觸也許會比中國和香港等地更多一些,因為「蠟筆小新」卡通更受到台灣閱聽大眾的歡迎,這除了有人指出的語言或社會因素,例如台灣版小新漫畫譯文傳神滑稽和台日民情相近之外,小新卡通作品本身的經典特色才是其在台魅力的源頭。




非常喜歡小新的圖文作家彎彎,在長期為外國翻譯作品佔據的台灣大眾文學市場中,是近年崛起的本土暢銷作者代表之一,堪稱部落格人氣之最。彎彎作品和蠟筆小新的共同特點是,線條簡單俐落,筆觸靈活寫意,在呈現細膩畫功或走華麗路線的主流作品之間,獨創一格,獲得讀者喜愛與認同。




這種在有些人眼裡顯得有點「幼稚」的簡略畫風,凸顯出一種較為鮮明的「說理」或「尋思」傾向,其符合現代社會跳躍脈動的機智靈動smart性格,應該就是民主多元時尚摩登的台灣,比其他所謂華人社會更能接受無厘頭小新的原因。彎彎和臼井,說的都是日常生活帶點kuso不羈的道理路數,搜尋的是看似瑣碎卻蘊含活力的內容巧思,這在小新身上尤其明顯。








小新喜歡玩一些在媽媽美伢眼裡很「不正常」的遊戲,例如他會扮成「掉在房間角落的一個牛軋糖」,或是「樹上的一隻蟬」,甚至假裝死人把媽媽嚇死等等,這種扮裝行為,和「蠟筆小新」系列其他小孩如妮妮設下無所不在的「家家酒陷阱」以及包括大人的各種生活「遊戲」,構成一個直指「戲耍」本質的故事空間,這無關乎是不是把四十歲中年男子的壓抑靈魂裝入五歲小男孩的身體,而是在於小新如何把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幼稚園男童的世界玩得淋漓盡致。




小新和媽媽美伢,就是最深刻動人的戲耍世界二人組,最是吵吵鬧鬧,也最是親愛深摯。爸爸廣志還可以把小新明知道媽媽會生氣,卻仍然做這做那的「預知打罵記事」,拿來鼓舞自己別在職場消沉。小新和美伢之間喧囂喜鬧的關係,可以說是臼井作品的原型與精髓,如同美國文學批評家哈洛卜倫在《西方正典》裡描述唐吉訶德和其隨從桑秋,沉浸「在戲耍之道中相知相伴,那是一個自有其法則與現實觀的領域」。小新和美伢以及其他人物,「給了彼此戲耍的空間」,給閱聽大眾看到一種全心戲耍的可能,這是紙上世界的虛無縹緲,也是虛構故事的強大心理力量。








要和這個世界與這份力量告別,心裡總是感傷的。做為台灣的小新迷,可能會比別地方的人想得感覺得更多,或者想得感覺得太多。有這種小新熱度,就發揮小新總把別人的批評當成在稱讚自己的精神,禮讚一個自有其法則與現實觀的台灣自我文化領域吧!



        「我有這麼好嗎?」小新紅著臉搔頭問道。




以此文向小新作者告別。 



 



 **刊於apple daily  向蠟筆小新告別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看見《聽說》The Way to See Hear Me





台北聽奧運動會賽事過程屢屢出包,觀眾不踴躍炒不熱氣氛,中央社下了個含蓄的標題〈聽奧小烏龍不斷,風光略減〉。其實,聽奧閉幕後,有個為聽奧量身訂做的節目還在風光上演,也就是以聽障人士為題材的電影《聽說》,於八月二十八日上映以來,締造連續三週票房成長的強勢力道,全台已破千萬,本週票房仍持續上升,暫居本年國片賣座冠軍。小成本拍攝的《聽說》丰采,可能比數億重金打造的聽奧開閉幕表演、煙火、辦桌更美盛耀眼。



        《聽說》全片散發都會青春明亮的偶像劇風格。對於偶像劇這個可以和流行音樂並列為台灣當今兩大娛樂文化創業產業成就的電視劇種,以台灣人不會欣賞自家成就的傾向來看,常常遭到輕慢和鄙夷,即使超重量級的《海角七號》裡的男女主角戀情也橫遭電視肥皂劇速食愛情之譏,那就不難想像會有人評論《聽說》「不過」是偶像劇電影版,或者根本不是電影而是偶像劇了。



        這其實是一種對於作品分類的怪異想像,如同造就台灣大眾文學風潮的「網路小說」,許多人在「網路」上鑽牛角尖,而忽略了和其他非網路小說一樣的講故事本質,所謂「偶像劇電影」如果是一個正當的分類,其本質就是電影,而且可以是引渡來偶像劇優秀質素的秀異電影,如同《海角七號》和《聽說》一般。



        《聽說》鄭芬芬導演二OO七年的作品《沉睡的青春》,也很有質感,清新低迴的新電影風格,踏著活潑輕快的步調前進,男主角目睹好友驟逝,分裂出好友的人格,在好友死後為他繼續愛著女主角,這份愛情經過這層強迫轉化(喪子的媽媽說這是一場「荒謬而殘忍的戲」)變得更專注、更深情,成功創造出「下輩子也愛妳」的愛情神話,和同時上映的當年國片票房冠軍《不能說的秘密》裡,女主角穿梭時空後只有男主角看得到的「情人眼裡出西施」愛情神話異曲同工。

        

        《聽說》呈現的愛情神話,則是「盡在不言中」無以言傳的感情,片中如「要讓妳『看見』我對妳的愛」和「我們不『談』戀愛」等情人專屬的甜蜜話語,皆因聽障主題衍生出來,這也使得電影中呈現的盛行於現代社會屬於視覺而非聽覺的網上訊息交流,產生獨特的感情重量。



        《聽說》男主角的爸媽,是很亮眼的配角,如同現正上映的《不能沒有你》裡的主要配角,以及《海角七號》的強大配角群,都為電影創造了多元細緻的層次。從《不能說的秘密》的隔世浪漫愛情、《海角七號》的情感史詩,到《不能沒有你》的神秘詩意和《聽說》的都會青春,台灣觀眾「看見」了國片的多元色彩,有一種「無以言傳」的欣喜呢!







**刊於自由廣場《聽說》 比聽奧精采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扁案最高法則 Highest Bian Rule

講十三世紀蘇格蘭傳奇英雄故事的電影《英雄本色》(一九九五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片尾主角威廉瓦里斯(William Wallace)被送往英格蘭刑場,原本義憤填膺要看叛國賊受死的民眾,在瓦里斯拒求赦免並遭凌遲後,開始為他求情,一聲聲 mercy! mercy! 此起彼落。




在那些旁觀受刑的群眾心目中,叛國罪當死無疑,行刑大秀也是好看要看的,但當受刑人遭到凌虐,心頭會湧上一種噁心感,理智防線會暗示「太超過」,在一個融會了種種個人和社會因子的感性與理性場域,「適可而止」是最高法則。




阿扁被判無期徒刑,是不是「太超過」?會不會在台灣民眾欣賞審扁大戲之餘,召喚種種個人和社會因子對司法凌遲阿扁做感性理性的反撲?這都在台灣社會劇場裡蘊釀曲折,常民最高法則隱隱啟動。如果像有人說的,蔡守訓和陳水扁比爛,那麼行刑場上群眾最終的吶喊,一聲聲刺向的不是擺爛當誅的阿扁,而是那「太超過」的比爛法官。




有人說,阿扁問題撕裂了民進黨,讓蔡英文主席在反扁挺扁陣營間兩邊不討好而聲望下挫,也讓整個綠營陷於內鬥。然而,在主張與實踐挺扁或反扁立場的過程中,也帶動著一般人民各層次的情懷,一個所謂過氣政客牽動著人心,一個過往的本土政權象徵仍舊積聚一股民氣,或者就看到一個人不肯低頭挑戰司法系統到底,矛盾錯雜的情緒百感交織,也可能只是許多不那麼在意的人心頭一點點漣漪,一點點「適可而止」的呼喊。




就像達賴喇嘛來台,有人說轉移了政府救災不力的焦點,超渡了馬英九,然而對綠營來說,達賴來台這個各種因素多重決定的事實,是大於政治的,如果導引出對台灣整體有利的正向能量,願意親近與汲取這份能量就是有利的。




一個人、一個社會選擇被怎樣的情結糾纏,也許是一路走來的習以為常,也許是不知所以然的堅定與執著,也許是難以察覺的感性理性的思量,無論如何形塑了一個人、一個社會的模樣,這共相存在於一個放大的領域,比挺扁大,比反扁大,比民進黨大,比綠營大,甚至比想像的台灣大,一個常民法則聲聲呼喚此起彼落最終定奪的地方。




太超過了,就請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