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二二八荒謬悲劇--二評《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

中央研究院公布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新史料,包括「覆張七郎密裁案」,顯示前國大代表張七郎醫生未參與事變,卻遭秘密處決。 



        馬英九
先生曾將二二八事件定調為「官逼民反」,然而很多人 和張七郎先生一樣連「反」都沒「反」,就在恐怖時期消失不見。這些憑空消失的台灣社會菁英,是受難者家屬和許多台灣人心中恆久的創痛,也是二二八平反運動的精神主軸。 



        另一方面,這些受難者未「反」的事實及其菁英特質,也引起反思。例如一九八六年成立的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原始發起人之一的林濁水先生,在新書《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裡表示,要求舊統治者平反「罪行」是合情合理,然而「無抵抗之志而成群冤死者變形而被尊為英烈,恐怕在人類史上絕無僅有」,而那些進攻高雄炮台壯烈而亡的高中學生,如今卻無人聞問,不見追崇,「這也是奇蹟」,令 林 先生感嘆「教授、醫師到底和高中學生身分大是不同」,於是退出了「愈來愈典雅」的紀念二二八「階級再分化儀式」。



        林
先生說,在希臘悲劇裡,「主角在命運的安排下,一步步走向命定的犯行,終致面臨悲慘的結局。犯行是命定的,但犯行又是必須被究責的,這是悲劇最令人震撼的所在。」而二二八「消失的菁英」,就是無辜被殺,沒有無法自拔的價值衝突,沒有悽愴悲壯的內心掙扎,不曾自己「一步步走向命定的犯行」,是不成其為震撼人心的悲劇英雄的。



        然而,沒有自我矛盾,沒有內心衝突,不反不抵不抗,卻在不由自主的環境安排下,在蒼茫迷濛的錯亂時空裡,在「不可避免」的文化碰撞中,終致悲慘的結局,也不必然不是震撼人心,不盡然不是悽愴悲壯的,就像在剛過世的英國劇作家、二OO五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 1930-2008)筆下不確定、無真實、各種「真相」之間「彼此挑戰、退縮、指涉、輕忽、嘲弄、盲目」的荒謬人生,不見得不比古典希臘悲劇更崇隆、更波瀾壯闊。這是戲劇世界的典範轉移,也是人生酷烈異境的悲憫注視。



        林濁水
先生認為,陳儀有在財經上將「台灣特殊化」於中國經濟崩潰之外等等統治台灣的正面意義,卻「已經典型地被當做人民『正義憤怒』的傾洩對象和國民黨傾倒責任的垃圾桶」,也是一個「命定而不自覺」的悲劇人物。



        同樣的道理,造成「八年痛苦執政」、 林 先生所謂「權力虛無主義」的陳前總統,「已經典型地被當做人民『正義憤怒』的傾洩對象和國民黨傾倒責任的垃圾桶」,也有其命定的、虛無的、荒謬的酷烈悲愴啊! 



**援扁的人權與道德僵局(林濁水)

** 台灣史研究所舉辦座談會 公佈二二八事件新史料

**二二八新史料記載 張七郎父子三人死於政敵報復

**高雄觀點 「第一槍 在高雄開的」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中華民國」的修辭困局

蔡英文說,簽署CECA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牽涉主權行使空間,政府必須戒慎恐懼,若兩岸經貿與政治條件,都在對方設定進程之內,對台灣非常危險。在野黨主席的這番質疑,都在情理之內,卻引來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驚天一罵「混蛋」,經濟部長尹啟銘也表示,簽CECA是邁向統一之類的話是「天大的笑話」。




        行政院長劉兆玄說,
CECA的名稱、運作、內容還在討論,目前會較低調但不會退縮。然而,前兩位首長不僅不「低調」,甚至「高調」且荒腔走板得「走調」了。之所以「走調」,可以從台灣主權「修辭學」來看。




基於對台灣地位認定標準與詮釋過程的歧異,台灣主權論述可大致區分為「台灣已獨立」和「台灣未獨立」兩大修辭領域,前者認為台灣主權已拿到手,只要防範別被搶走即可,採取防範於未然的穩健姿態;後者則認為台灣主權還沒拿到手,或是勉強到手但恐怕隨時會再丟掉,對台灣主權地位認知比較謹慎、比較保守,相應的護守主權的動作也比較大、比較急切,在「台灣已獨立」論者眼中不免顯得姿態慌張、步履凌亂、偏激冒進。




然而,獨派中「台灣已獨立」的較「溫和」主張,在「中華民國主權(早就)獨立」的更「溫和」論者眼中,同樣是偏激冒進的,這就是為什麼蔡英文主席和學者專家對CECA的普遍疑慮,會招來馬政府「混蛋」和「天大笑話」等粗鄙不屑的回應。「台灣已獨立」論者批評「台灣未獨立」論者謹慎猶疑的態度是不理性的挑剔,同樣的批評也由「中華民國主權(早就)獨立」論者回敬到全體台灣主權論者身上了。




馬政府的「中華民國主權(早就)獨立」立場,在CECA議題的相關主權論述上,展現出非常明顯的修辭困局,一方面可以像尹啟銘一樣宣示台灣也跟中南美洲國家簽訂FTA的無厘頭去主權爭議的高調膨風立場,一方面可以像馬英九發言人一樣訴諸不提CECA此英文名稱而用「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全名的低調瑣碎的態度,「中華民國」地位尷尬暴露無疑,於是官員大爆粗口,辭窮「鄙」現了。




「中華民國主權(早就)獨立」的修辭困局,其實也為問題重重的中華民國主權賦予正當性的「台灣已獨立」論述,提供了相當的省思。





**刊於自由廣場 「中華民國」的修辭困局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洪秀柱替人民省錢省語言

洪秀柱立委於教育委員會提案通過刪除「閩南語師資認證」,並投書媒體我當然要替人民省錢說明理念。洪委員曾與吳伯雄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為掌控國會絕對多數席次的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第二名,僅次於立法院長王金平,在第三名的曾永權副院長之前,可充分代表中國國民黨理念,在此分析其看待台灣語言的態度與觀念。
   
        洪秀柱說,「多學語言總是好事」,將台語視為「多學」的語言,所以「不能強制」、「不能加重負孩子的負擔」。


        若以洪所說「台灣有70%以上使用閩南語,閩南語是台灣社會強勢的語言,聽說流利能增進生活許多便利,拓展人際社會關係」,來定義所謂「多學的語言」,那麼最符合這標準的就是每一位學童都要「強制」學習的華文這個台灣社會最強勢的語言了。

        每當「國語」課的ㄅㄆㄇㄈ和漢字學習成為跟不上進度的孩子的「負擔」時,老師自會安排加強輔導措施,這是語言學習優先順序的問題,和成不成為負擔沒有關連。

        台語如果是「多學」的語言,那麼便要恰如其分謹守其附屬於堂堂「國語」的「鄉土語言」次等位階,不可以和「國語」一強制學習,不可以和「國語」一樣成為孩子的「負擔」。

        
         然而,台語不是「多學的語言」,和洪提到的「中國大陸及外籍配偶子女」的「母語」不同;台語是在中國國民黨來台推行「國語」之前台灣社會的主流語言,直指台灣在地文化內涵,攸關台灣文化復興風華。

        中國國民黨「國語」政策打壓漠視台灣在地語言,才造成洪提到的「鄉土語言」教學「師資缺乏、教材凌亂、無統一發音與書寫」的窘境。


        所謂的「鄉土語言教學」是在為過去中國國民黨獨尊華語的語言歧視政策做起碼的補救,然而洪秀柱卻仍視台語為「多學」語言而多所刁難。

        洪批評「強推閩南語用字」、推行「漢字羅馬化」、自創「台語字」或「台羅並用等怪字」,很能代表在漢字強勢主流社會中,主流教育系統和主流媒體對源遠流長、文獻豐富的台語書寫系統的陌生和敵意以至於無端嘲弄。


        洪所謂建中生稱「比火星文還難」的「亂象」,就是學生沒學過而已,否則以現在學生對ABC的廣泛接觸,以羅馬字書寫補漢字書寫之不足的台文系統,絕對比全世界絕無僅有也是一種「火星文」的ㄅㄆㄇ親切多了,並且可和同屬羅馬字系統的英語教學無礙接軌呢!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紅衫軍再戰大安

新黨前主席李慶華之妹李慶安立委空缺補選,藍營人選之爭從中國國民黨黨內打到黨外,熱鬧非凡,繼中國國民黨推出蔣乃辛之後,新黨推出支持人選姚立明,姚屬於紅衫軍所組成的紅黨,紅衫軍軍師范可欽也表態相挺。




新黨自詡「正藍」,呼籲要給中國國民黨一個教訓。曾和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密切合作倒扁的紅衫軍和紅黨頭人,也號召結合不滿中國國民黨執政的民間力量,給不願反省認錯的中國國民黨一記當頭棒喝。




新黨說,國民黨沒有資格推出參選人,關於這點,黨主席吳伯雄之前已回應說,那麼民進黨出了個阿扁,豈不是未來都不用選舉了!以阿扁來比喻李慶安,倒頗有替倒扁的紅衫軍加油打氣的味道,而欲繼阿扁之位的民進黨候選人既然敗選,也像是在給同黨欲繼李慶安之位的候選人唱衰了。




紅衫軍復出再戰,使得大安區立委補選果然有幾分倒扁的味道。民進黨質疑中國國民黨既未追討李慶安公職薪資,也沒為李慶安雙重國籍事件道歉,蔣乃辛就回應說,民進黨應先為陳水扁涉及弊案道歉;連最近上演家庭風波的新黨台北市市議員侯冠群,在和妹妹侯炳瑩對嗆時,都可以扯到她像阿扁一樣不認錯,馬英九市長時代的文化局長龍應台所說的「阿扁這一課」,對「正藍」和「不正藍」而言,原來都是:阿扁大用,宜黨宜家。




        紅黨英文名為
Home Party,如今也的確在藍營自家玩起了搖頭「轟趴」。李慶安事件除了引發地方上藍營分裂參選,也同樣遙指其中央領導頭人,即 馬英九 先生至今仍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美國永久居留權疑案。去年初李慶安國籍問題揭露以來,上演的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馬英九綠卡自動失效記」。李慶安和馬英九亦步亦趨,都出示護照上的美簽自清,都說這表示美國護照或綠卡已經「自動失效」,然而美方確認李慶安仍有美國籍,所謂「自動生效」說已經自動生鏽了。




蔣乃辛呼籲選戰回歸候選人身上,不要模糊焦點。其實,這次引發立委補選的焦點中的焦點,就是李慶安當年於台北市議員任內質疑已宣誓就職的台北市副市長陳師孟和交通局長濮大威仍具美國籍,自己卻辯稱美國籍在宣誓就職公職後即自動喪失,是不折不扣的醜聞,比日本閣員酒醉失態還要嚴重得多,是道德失態,人格失態。堂堂國會議員選舉,如果不談這個,才真正是「模糊焦點」啊!




如果民進黨的周柏雅因緣際會真的選上台北市唯一的反對黨立委,那麼在台北市的深綠區已由藍營來當民意代表之外,深藍區又讓綠營來代表,就真的符合紅黨標榜的「超越藍綠」精神了。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殘酷浪漫的距離--一評《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

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       台灣的十字架







林濁水先生於二OO六年出版《共同體—世界圖像下的台灣》,黃文雄先生在序言裡期待「哪位統派人士」寫出旗鼓相當的一本書來豐富「獨統之間的對話」。我覺得,與其期待「統派人士」,不如期待「深綠」等其他獨派來和林先生的「穩健台獨」派對話,才是台灣主體思想與立場全面發揚渲染之前根本深刻的交流。




如今,乘著歷史錯綜複雜的風,這願望似乎有了應允。林先生描寫「政壇煉獄」的新著《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出版同時,陳前總統也在「政治監獄」裡寫下已登上暢銷排行榜的《台灣的十字架》。獄中書寫和煉獄論述不管是否旗鼓相當,都豐富了獨派之間對話的可能。




先生在民進黨執政才五年多,就預告要寫「痛苦執政八年」,頗符合書裡希臘神話預言家卡珊卓的先知風範。天神阿波羅愛慕卡珊卓,賜給她預知能力,卡珊卓不從,阿波羅便詛咒不會有人聽信她的智慧預言。清華大學外文系廖炳惠教授在序文說,林先生更像阿波羅這位「理性、文明」之神,「希望大家能走出各種基本教義派或絕對主義的迷情」。




        然而,阿波羅不但詛咒卡珊卓,也讓英國詩人艾略特名作《荒原》開頭題詞裡的希臘神話女先知Cumaean Sibyl,因為只獲得阿波羅賜予的永恆生命卻未獲承諾青春永駐,而不斷枯萎凋敝,只能說「我想死」。「理性、文明」的阿波羅,老實說滿壞的,喜歡給人嚴厲的教訓,在神界冷眼坐看神意介入的人世荒原滄桑。




林濁水先生新書裡提到的台獨前輩,擁有永恆的台灣主體信仰卻垂垂老矣看不到獨立建國青春常在,只有不斷枯萎凋敝,在這蕭索「荒原」裡,理性文明的「穩健台獨」派人士也老是教訓著包括「挺扁」人士在內的許多「基本教義派」台獨份子「冒進」、「激進」,給予如林先生新書裡「扁王朝之崛起與敗亡」等豪邁快意的評語,然後對著滄桑荒原唏噓不已,冷眼坐看自身意志早已有意無意介入的詭譎的黨國復辟「歷史安排」。




先生自稱用整本書跟陳水扁抬槓,而我也看過的不少和倒扁力量抬槓的「挺扁」文,可能是民進黨失去政權、中國國民黨全面執政後最細膩深刻幽微動人情理兼具的政治論述,無論其堅毅、憤懣、嘲諷、悲傷、決絕的語調,無一不帶著過往為台灣民主的、在地的、剛強激越的、溫柔婉約的各種拼博努力的熱血餘溫。





如今,阿扁也來抬槓了。《台灣的十字架》充滿反抗運動史上「浪漫」的「監獄」生活細節,《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則充滿 林濁水 先生這位「浪漫騎士」與阿扁交手的「煉獄」細節。兩者之間,隔著一道殘酷「浪漫」的距離。

 



林濁水 先生的新書,是「穩健台獨」的生動展演。「穩健台獨」論述,總是堅定說理切入台獨義理,訴諸台灣社會浪漫的「台獨主流」,卻總有點縹緲虛空的台獨況味,似乎一點一滴游移漂離台獨實踐壯大的可能,主要是因為其一再為藍營冒進反獨陣營援為己用,使得台灣的整體台獨論述環境顛仆跌宕,錯亂蕪雜,於是所謂「穩健台獨」,反而有了「冒進論述」的傾向,這是意義傳播增生過程的弔詭。

 



在 林濁水 先生新書序言裡, 廖炳惠 教授讚許英國文學家彌爾頓(John Milton, 1608-1674)所著《復得樂園》(Paradise Regained, 1671)裡「靜以應變」、「明哲保身」的耶穌;然而,彌爾頓所創造的真正的正典人物,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先聲《失樂園》(Paradise Lost, 1667)裡激越卓絕的墮落天使撒旦,緊緊抓住讀者的心。

 



反台獨者以陳前總統為台獨魔王,穩健台獨者則視之為不走台獨正道的台獨罪人,兩者合流創造出了台獨撒旦,這激越卓絕的形象在墜落沉淪的同時,無論如何也緊緊抓住了許多台灣人的心。

 



在綠營,無論是「穩健」或「深綠」,不管是「反扁」或「挺扁」還是「反倒扁」,所懷抱的都是有根有底的浪漫,有憑有據的熱情。阿扁走過對整個台灣社會而言的「新中間路線」,穩健獨派看重不統不獨不藍不綠的「中間人士」。然而,萬「馬」奔騰的台獨「荒原」,面對阿扁意外執政後台獨政治高度提早來臨卻失速墜落的種種倒錯,在「痛苦執政」與「十字架」之間可以殘酷可以浪漫的對話空間裡,創造屬於獨派自己的「中間立場」,應該是比較要緊、也比較實際的。


 


 

     

2009年2月11日 星期三

五論貓纜--沒總統就是好總統

馬英九在台商春節聯誼活動致詞指出,兩岸關係改善,不僅台灣周邊,甚至全球各國都歡迎,像日前美國與中國對話,完全沒提到台灣,No news is good news,沒提到台灣才是正常的,如果每天都為了吵台灣的事,對台灣的投資環境是不利的。美中對話沒有提到台灣,顯示兩岸關係改善是正確的政策。




當總統的樂於當隱形人,把國際對話沒提到自己或自己的領地當成功績一件,不去管這是不是中國劃定的涉台國際藍圖愈益穩固,不去管這是不是台灣愈來愈人微言輕,不去管這是不是台灣地位愈來愈邊緣化,No president is good presidentNo Taiwan is good Taiwan,實在讓人費思量。




先生的「沒新聞就是好新聞」原則,其實就是貓纜塔柱掏空弊案的再次演練。馬先生的台商會場致詞,稍微改一下就是,「貓空纜車的媒體關係良善,不僅貓空周邊,甚至全台各地都歡迎,像近來許多媒體和民眾對話,很少提到貓纜,No news is good news,沒提到貓纜才是正常的,如果每天都為了吵貓纜的事,對台北市的投資環境是不利的。媒體輿論對話沒提到貓纜,顯示貓纜是正確的政策。」而日前馬先生的發言人王郁琦也的確在市府貓纜報告出來後,堅持貓纜是創造出一年五百多萬遊客商機效益的正確決策。




        貓纜塔柱掏空弊案爆發後,貓纜決策者的馬前市長自然樂於當隱形人,希望媒體輿論不要討論自己或自己的決策,不去管這會不會讓政府施政誤差結構愈益穩固,不去管這會不會讓工程受害者人微言輕,不去管這會不會讓相關環境與公共安全議題遭到邊緣化。




任內決定興建貓纜並省掉環評迅速施工的馬前市長,一改過去高調稱貓纜給自己一個公平施政評價,絕口不提決策責任問題,No mayor is good mayor, 只有做出正確決策的英明市長,沒有導致重大工程失誤的落跑市長,加上緊盯扁家問題、馬家問題裝傻的媒體和司法系統全力配合,No news is good news, no law is good law




        善哉!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四論貓纜--極大化、極小化的總統

馬英九出席國防部將領授勳授階典禮時表示,希望有效因應大陸這個很特殊、很複雜的因素。大陸是威脅也是機會,如何把威脅極小化、機會極大化,需要高度技術,甚至藝術才能達成。 

 


如何讓中國威脅極小化,是頗費思量的,不過 從馬 先生迄今做為來看,至少要先讓可能破壞馬口中「不可逆轉」的兩岸和解趨勢的威脅極小化,所以在陳雲林來台期間,運用「中華民國國旗無形化」、「集會群眾暴民化」、「台灣音樂噪音化」等等高度技術與藝術,讓陳平安回返中國,好讓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樂見的台灣經濟依賴中國的機會極大化。

 


先生的「極大化、極小化」守則,其實在貓纜塔柱掏空遷移這個「很特殊、很複雜」的事件中,已經做了完美的演練。根據簡余晏議員找出的OO四年四月九日由馬英九本人擔任主持人的台北市府交通會報會議記錄,就貓空纜車報告一案,馬英九裁示貓纜目標「應追求利益最大及損失最小之原則,以增加其附加價值」,並以北投纜車規劃歷經三任市長為鑑,指示新工處儘速推動,「務必於任期內執行完成」,結果趕在總統大選前幾個月前通車了,的確是創造了相當的競選附加價值了。

 


貓纜出事前,郝龍斌讚歎為馬前市長的遠見與貢獻,馬則說還自己一個公平評價;貓纜出事後, 馬 先生絕口不提決策責任問題,僅就工程瑕疵層面說是專業問題,會調查清楚云云, 馬 先生的發言人王郁琦甚至仍堅持貓纜是創造出一年五百多萬遊客商機效益的正確決策,這些將貓纜對 馬 先生的政績利益極大化、責任威脅極小化的努力,豈只是「技術」而已,的確已經已達「藝術」化境了。

 


再加上媒體和司法系統對扁家問題焦點極大化、馬家問題極小化的緊密配合,一個「極大化、極小化」超完美結構就誕生了。

 


也是 馬 先生個人意志和媒體司法做為主客觀元素合成的超完美政治裝置藝術。





可參考 蘋論:誰敢辦馬市長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三論貓纜--合法但不對的總統

郝龍斌終於為貓纜鞠躬道歉,表示將負起完全責任,T16塔柱將往後遷移重建,並將相關官員移送監察院調查,因為市府政風調查顯示,貓纜規劃、施工、驗收有行政疏失。




對此,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仍強調,創造出一年五百多萬遊客商機效益的貓纜是正確決策,市府調查報告也指出免環評和免申請建照及雜項執照均於法有據,並無疏失情事,且無貪瀆問題。




對於上述或可解讀為前後市府互槓較勁的兩造說法,馬市長時代的臺北市環保局長、現任環保署長的沈世宏的詮釋,可以提供整合的基礎。沈世宏對立委答詢表示,如今纜車建設必須做環評,而貓纜當初沒有做,是因為台灣先前欠缺纜車開發的經驗,以後來的情況來看是「不對」,不過在當時是「合法」的。




簡單講,郝龍斌所道歉的是貓纜的「不對」,王郁琦突顯的是貓纜的「合法」,所以對於任內興建貓纜的前市長馬英九有無責任這個問題,郝回應說他無法替馬回答。的確,要追究「不對」但「合法」事情的責任,的確不太容易,然而面對一位做「合法」但「不對」事情的領導者,人民倒可以好好想想這個問題。




首先,「合法」的事情可以是「不對」的,應該是看過這則貓纜故事的最大感想,更何況當時的「合法」在今天已經不成立了,未來塔柱遷移勢必要做環評。



        其次,政府施政,「合法」只是基本要求,最要緊的是政策要「對」,「對」得不造成環境破壞,「對」得不威脅人民身家財產安全,「對」得全面增進公共利益,如今貓纜塔柱邊坡崩塌土石流,當地住民憂心忡忡,房價無量下跌,商機曇花一現,郝龍斌都從先前說的馬前市長沒有行政疏失責任改口說無法回答了,原始決策者馬英九的發言人卻還在緬懷五百萬遊客風華,還拿著結論建議現地補強或遷移方式處理的四大技師公會鑑定報告照本宣科指著某某頁說
T16塔柱並無傾斜、位移或沈陷現象,還在強調只存在於貓纜當初決策時的「合法」,這樣「對」嗎?




有那「合法」的決策,才會有「不對」的結果。完美的決策,也可能造成災難的結果,更何況只是「合法」而已!



        事事「合法」卻事事「不對」領導人,台灣人民要他何用呢?





**刊於自由廣場  合法但不對的總統

**英文版刊於Taipei Times Doing what is legal does not imply being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