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胡志強當選了嗎? That can Be a Question.

五都選舉一顆子彈門事件,不少綠營支持者悲憤莫名,羅麗容教授投書質問民主進步黨為何未表態「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綠色選民為何沒有站出來遊行,綠軍何以沒有「情緒抒發的管道」?



        民主進步黨由蔡英文主席領軍以溫和的風格打五都選戰,選後蔡主席仍一貫溫和到底,落選聲明隻字未提震撼全台的槍擊事件,正如羅教授所指和連戰咬牙切齒說「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形成鮮明對比。



        民主進步黨五都選舉總體的溫和風格,我個人是樂見的,相信許多對子彈門事件有所質疑的綠營支持者也是樂見的,但希望這是有根底的、結構上的溫和,而非氣氛式的、強制性的溫和



        套句古老教條,不必「以德報怨」,而要「以直報怨」。綠營支持者不上街頭,不吵不鬧,但民主進步黨不能任由他們去「自我療傷」,不能永遠安慰支持者「失了面子,得了裡子」。在台灣當前的形勢處境裡,十個裡子常常抵不過一個面子。



        有根底的、結構上的溫和,也就是呈現溫和姿態的同時,要有適切與公道的做為做底部支撐。民主進步黨可進行體制內抗爭,除了要求釐清真相、徹查案情外,可考慮提起「當選無效之訴」,若考量抗爭的程度與規模,就選擇在大台中市提起「當選無效之訴」,一來候選人非黨主席,二來差距最小。



        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若「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他人競選、自由行使投票權或執行職務」之情事,候選人可在公告當選人名單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管轄法院提起當選無效之訴。



        觀乎胡志強選前之夜造勢場合,槍擊事件浮泛傳言透過大眾媒體傳播,足以左右廣大選民自由意志者,方芳哭求「用選票制裁暴力」為顯例,但方芳身為助選員只是小焉者,尤甚者為胡志強競選總幹事盧秀燕立法委員,先是未經查證誤報連勝文在郝龍斌造勢場合中槍,升高槍擊事件嚴重程度,再者又訴求「奧步」、「用選票討公道」等無端臆測與指涉用語,干擾選民心理,可能影響選舉結果,且未見胡志強予以制止。



        大台中市長當選無效之訴,主要在提供一個公共論述的場域,民主進步黨可詳述其立場與論證,在有限度的範圍內重新審視五都選前重大事件的關鍵處理流程與做為,司法單位必須給選民一個合理的解釋,不但可稍稍撫慰選民悲憤的心情,比起第一時間蘇嘉全已認輸的顧慮,提出合理公道的當選無效之訴才是為了公民社會的面子與裡子。





**刊於自由廣場  小英如何回應羅麗容們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台灣綠化結構學 A Brave Greener Taiwan

五都選舉延續去年縣市長選舉的「綠者更綠」、「藍者更不藍」趨勢,南台灣從屏東一路北行至雲林濁水溪畔,若嘉義縣市合計,綠營得票皆顯著過半,雲林、台南等地更超過六成。



        南部綠化愈廣愈深大勢,也在基層鄉鎮長和民意代表增長顯現出來
,此次五都市議員選舉,若純以黨籍區分,兩大黨皆有一百三十人勝選,呈前所未有的均勢之局。




陳前總統背書的「一邊一國連線」,在民進黨內市議員初選即氣勢如虹,成員逐漸擴展,最後四十一席當選三十六席,成為一股實在的力量,指標人物陳致中更成為吸票機,以大高雄最高票當選市議員。



        藍營對此自然是冷嘲熱諷,
《聯合報》社論說深綠已經綠到連陳水扁貪瀆和陳致中召妓也力挺到底的地步,「顯示民進黨內的深綠極獨勢力不易化解」,「若不能改變體質,民進黨豈有可能在二O一二贏得多數國人的信任?




其實,以陳致中為首的市議員連線形成勢力,體現的也就是綠營「改變體質」的結果,這當然不是藍媒所認知的要去化解、清除所謂「深綠」,而是讓深綠佔據一個適得其所的結構位置



        陳芳明教授指出,
一九九二年返台參選立委的沈富雄首度提出一邊一國主張,阿扁連任總統後才「攘竊」這口號,成為「腐敗的最佳障眼手法」。



        從仇扁一族的陳芳明教授的追本溯源,正可以提供反思,這一邊一國主張,原始提出者如今已遠離綠營,飆高到國家領導階層又動輒被斥以「遮羞布」和「障眼法」,如今的地方民意代表全台連線形式,看來才是展延一邊一國政治內涵的正辦




在主流輿論並不討喜,甚至常常討罵的「深綠」,從來不是以人數取勝,而以結構位置為擅場,這個位置與角度為下至個人私德、上至國家公器,提供全面的詮釋與觀照,展現不必然合乎泛泛主流的態度與視野。



        深綠不怕挺陳水扁,不怕挺陳致中,因為指人貪瀆者可能更放縱貪瀆,指人召妓者可能道德領域更不堪聞問。




一邊一國連線形成綠營基層勢力,是民主進步黨或綠營的深綠底部加寬增厚的徵象之一。居於台灣在地意識與文化核心位置的深綠力量,可進而影響民主進步黨決策,同時也不妨礙民主進步黨以比較溫和的方式去吸引較無政治意識立場的民眾支持,在各自的結構位置上,合力開創台灣「深綠打底、全面綠化」的潮流。





**刊於自由廣場 台灣綠化結構學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深綠打底、全面綠化 Greener and Greener Taiwan

此次五都選舉,民主進步黨由學者形象溫和柔性的蔡英文主席親征新北市領軍,收斂往日選戰鋒芒,整體風格顯得和緩,反倒是執政黨鷹揚激越,對前朝窮追猛打,說市長投民進黨就是投阿扁,台南甚至連賴清德是「外來政權欺負台南人」等地域訴求都出籠。



        南方朔指出
為了保衛政權而走激情路線,這是國民黨的新黨化走向」,也就是「以危機感團結藍色群眾」,「過份好戰」,「自我邊緣化」




如果走激情路線的中國國國黨是「新黨化」或「深藍化」,那麼走溫和路線的民主進步黨應該是「去深綠化」了。然而恰恰相反,最近藍綠評論皆指出整體深綠力量強化及主導的現象



        《旺報》學者投書表示,「綠營選民中基本上是深綠主導一切,深綠群眾是一批無法撼動的堅實力量」,《聯合報》社論指出,深綠絕非尾巴,而是綠營「最核心最紮實的主體」,深綠是民主進步黨的「本性、本質與本體」,而深綠已經綠到「連陳水扁貪瀆、陳致中召妓,及鄭弘儀『幹X娘』也力挺到底的地步」。



        相對於深綠一向遭受的貶抑解讀,論者如部落客假圖天國則認為鄭弘儀和廖小貓事件代表整個綠營輿論市場「越來越激進」,反映的是綠營支持者快速與全面的「深綠化」,深綠版圖明顯擴大。




        藍綠兩黨分別「深藍化」和「深綠化」的傾向,表面上看起來是藍綠對立的激化,其實再仔細看會發現藍綠成色的質變



        民主進步黨深綠化是由下而上
,深綠底部不斷加寬增厚,並進而影響民主進步黨高層決策,但也不妨礙民主進步黨以比較溫和的方式去吸引較無政治意識立場的民眾支持。



        中國國民黨深藍化則是由上而下,深藍群眾未見擴大,甚至認為馬政府對前朝仍不夠強硬而有所動搖,中國國民黨只好自我深藍化來召喚這些選民,卻打壞了其他中立選民的觀感,於是選情普遍吃緊。




在主流輿論並不討喜,甚至常常討罵的「深綠」,從來不是以人數取勝,而以結構位置為擅場,這個居於台灣在地意識與文化核心的位置與角度,為下至個人私德、上至國家公器,提供全面的詮釋與觀照,展現不必然合乎主流的態度、方向、視野的可能。



        民主進步黨深綠化,卻把激情路線讓給了中國國民黨,這種與主流政論看似悖反的現象,彰顯的是台灣「深綠打底、全面綠化」的大趨勢,在五都選舉或許即將獲得驗證。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台片新浪潮的台語標竿 A New Wave of Taiwanese Films

IMG_5003.JPG


近年來台灣電影的逐漸復甦,有幾個指標,其中之一是台語的運用。除了驚世之作《海角七號》之外,今年《艋舺》、《父後七日》、《第四張畫》、《當愛來的時候》等主要台片裡都有可觀的台語。



        台語電影在一九五O年代後期和六O年代在台灣引領風騷,日前過世的台語電影導演辛奇在約二十年前國家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史研究計畫的訪談中提到,「台語有很多表達的方式,極具幽默感;簡單的話,仔細思考往往有很深的意涵。」辛奇導演很重視戲劇節目的台語表達,轉入電視圈後指導演員最苦惱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們說的是電視台語,完全不講究台語的正確發音」。



        七O年代初,台語電影在政府任其自生自滅和逐漸流於粗製濫造下遽爾結束一代風華,部分台語片從業者轉戰華語片,協助創造了七O年代台灣引領亞洲潮流的電影榮景。辛奇導演在上述訪談裡回憶說,「要不是台語片,今天台灣電影也不會立足於國際舞台上,起碼有些工作人員是從台語片中歷練出來的」。



        從台語片到華語片,典範轉移主要由「語言取代」來表現,連《養鴉人家》等鄉土電影主角也滿口標準華語。等華語片和後期台語電影一樣也把自己拍濫了以後,八O年代台灣新電影代之而興,除了轉而呈現自然樸素的影像風格之外,在語言表達上則採用配合人物生活背景的混語呈現,台語常佔有相當比例



        新世紀的《無米樂》的崑濱伯和《海角七號》的茂伯,把台語講得漂亮又大聲,成為台灣電影新一波浪潮的標竿



        《海角七號》的馬如龍繼續在《艋舺》裡大秀老台客風,《父後七日》的師公詩人喃喃唸出行禮如儀卻富含哲思的優雅台語,原著作者和導演劉梓潔受訪表示曾經努力學習「標準國語」,這部作品可視為要回復她曾想擺脫的「鄉下小孩」和「鄉下語言」的台味生命印記。



        《第四張畫》裡一口流利台語的納豆,代表一種在地的靈動與險奇。



        《當愛來的時候》裡爸爸一曲改編自江蕙名曲的kuso《家後》,以及大媽、二媽來自歌仔戲歷練的生動台語,也造就了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的奇麗風光。



        辛奇導演談台灣電影發展,疾呼台語「千萬不要讓它斷了,要想盡辦法保存。」從最近台片復興的台語表達脈絡來看,辛奇導演的確是先見之明。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外來政權在台南 Tainan Orz

中國國民黨要對抗台北 :



國民黨台南市長候選人郭添財表示,他的選戰主軸,就是「在地人對抗台北人」



中國國民黨更要對抗外來政權 :



郭添財的宣傳車不斷地放送,「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黨內初選時打敗我們台南人許添財、蘇煥智、陳唐山,根本就是『外來政權欺負台南人』,我們一定要把票投給土生土長的台南囝仔郭添財。」 



台北衝衝衝算什麼

台南添財兄才是台灣第一衝  第一勇



附中國旺報短評:

--郭添財能打的牌實在不多

--市場旁歐吉桑開罵,「說清德是外來政權,那國民黨、馬英九算不算外來政權?」

--一盤冷飯要熱炒,卻是怎麼炒也炒不出香味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文化創意在哪裡 Creatively Uncreative

在一篇回應淡江大學學生的部落格文裡,張大春痛批「文化創意產業」,謂其為一套冠以「產業」之名的雞零狗碎,立足為鍛鍊到極高明境界的詐騙集團。張大春一開始就向學生致哀,因為看到淡大「文創產業中心」的「五大主修領域」裡有「創意漢學」。



        張大春的心情,大概和我們唸外文系的看到現在許多大學設有「應用外文系」的心情有點類似吧!把外文系冠上「應用」,大概是因為外國語文學本身沒那麼好用,而將漢學冠上「創意」,大約也就是漢學本身形象過於古板、欠缺創意,這對著有《認得幾個字》和孩子學習漢字揮灑創意的張大春,應該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吧!



        張大春評論今年元旦總統親率官員齊集廣場大筆揮毫,寫下期許「漢字文化」的祝願(這也就是一種「文化創意」活動),表示這和為漢字申請世界遺產一樣是「病入膏肓之後打嗎啡針解痛的自慰儀式」,因為若不能「以嶄新的、靈活的以及科學的手段將文字學『下放』到基礎教育的環境裡」,若是「無能扭轉大眾失語無文的現況和遠景」,那麼「大人物揮毫只是一個悼祭的裝飾和諷刺而已」。



        而我也記得唸研究所時,教授說若不能好好學習前莎士比亞時代的「中古英文」,英文學習是無法真正成為一個學門(discipline)的。



        許多外文學習者「失語無文」,似如同許多漢文學習者「失語無文」,能不同聲慨嘆!這種基層、深層、細膩的文化質素,和說「作家的特權就是可以亂講話」的台灣文創公司王榮文董事長,以及說「文創不至於狗屁不通」的製作人王偉忠,自有不同層次的關懷。



        其實,只要是有點學識自負或有點文化傲氣的人,大約都對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看不太順眼,不肯像張大春說的被那些「虛構」出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指為「我這個產業的一個環節、一個零件、一個『區塊』」,而且因為主推者是政府,而這可能恰恰是最沒有創意的部門,許多創意人都埋怨政府官員對文創沒有概念。



        在我看來,還有個根本的問題是,中國國民黨政府嚮往中華「道統」,同時拼裝李登輝和民進黨執政時期強調的本土元素,卻抓不住台灣文化的特殊氣味與精神內涵,沒有厚實基底和真正的方向感,如此打造的台灣文化創意,大概就真的只是「裝飾和諷刺」,是「建立在咒語上的」了。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甜美的果實 Final Countdown XI

根據中國旺報最新民調,台中蘇落後胡7%差距小於台北市蘇落後郝7.7%差距 XD



………………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金小刀說的「台南選情郭添財一路攀升,倒吃甘蔗,愈來愈甜,希望能夠嚐到最後甜美的果實」,這甜美的果實,看來是要由蘇嘉全來吃了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還有十三天 撤換郝龍斌 Final Coundown XIII

中央社乾脆改名車輪黨中央輔選社



夜市拜票 馬郝展現高人氣
【22:45】




〔中央社〕選前衝刺,總統馬英九晚間陪同台北市長郝龍斌在饒河街夜市拜票,2人一起坐下來品嚐臭豆腐。因為攤商、民眾熱情,全長600公尺的饒河街夜市,馬郝花了快3小時才繞完



郝龍斌今天冒雨從早市、國宅、夜市一路拜票,所到之處獲民眾熱情回應。媒體問及對手蘇貞昌拜票時跳舞的想法時,郝龍斌說,跳舞他可能跳不過蘇,說話大概也沒蘇好聽,「不過,我做事絕對做的比蘇貞昌好」。



晚間包括立委費鴻泰,以及國民黨松山、信義區提名的台北市議員參選人王正德、陳永德、戴錫欽、陳孋輝等人,陪同郝拜票。總統與郝龍斌先在慈祐宮上香、祝禱,隨即走進饒河街觀光夜市沿途拜票。



雖然下著細雨,但馬、郝都沒穿雨衣,還沒掃完行程,頭髮已濕透。有的攤商甚至忘了正在做生意,爭相與2人握手,要求合照。逛街民眾也將馬、郝團團圍住2人幾乎每個攤位前都停下腳步,包括為遊客、店家簽名。支持者不忘給郝龍斌加油打氣,整晚饒河街觀光夜市「凍蒜」聲不斷。



馬、郝也一起品嚐臭豆腐,賣臭豆腐的施老闆說,總統、市長來掃街,當然帶動生意,但長期來說,最好還是捷運松山線趕快通車。總統聽完立即告訴對方,松山線正是在他北市長任內動工。



馬總統由慈祐宮一端出發,原本幕僚規劃在饒河街另一端靠近松信路離開,但現場民眾相當熱情,總統陪伴郝龍斌折返又再拜票1次,全長600公尺的饒河街夜市,馬郝繞了1圈花了2個多小時。 



結果原來是又折返一次才花了兩個多小時(剛才說是兩個多小時), 一開始明說不就好了!!!!!!



還有十三天
  撤換郝龍斌



還有十三天  撤換胡志強



還有十三天  死當朱立倫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還有十四天 撤換郝龍斌 Final Coundown XIV

金溥聰:21日活動主軸「為台北而走」 司改作訴求 2010/11/12



對於前總統陳水扁、吳淑珍夫婦的龍潭購地案三審定讞,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12日上午在士林慈誠宮受訪時表示,國民黨的一貫的態度就是尊重司法,未來扁案不管如何變化,黨都不會受司法案件判決結果的影響而打亂原來的步伐,在此時選舉只剩最後兩週的時間、最重要的關鍵時刻裡,我們會審慎因應,並按照既有的計畫努力贏得支持。





黃昭順:定有「棄保」 棄貪腐保清廉 2010/11/12



法定選舉活動開跑第一天,黃昭順大清早帶著競選幹部上香祈福,黃昭順說,之前二次金改案的判決讓大家對台灣的司改痛心,但在大家不斷表達心聲之後,龍潭購地案的判決讓大家對司法重拾信心。 



黃昭順說,未來十一年都不用再擔心會有像周占春一樣的法官讓阿扁出來趴趴走。 





一個在台北尊重司法,一個在高雄批判法官,北高呼應,所以中國國民黨一貫的態度是: 要我尊重司法,就不要有像周占春一樣的法官讓阿扁出來趴趴走啦!!!!



還有十四天  撤換郝龍斌



還有十四天  撤換胡志強



還有十四天  死當朱立倫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三而竭,黨在衰,天在看 From Worse to Worst

台灣全面執政黨五都選情詭譎,形勢險峻,於是揀到籃裡都是菜,老是見獵心喜。



        先是楊秋興脫黨參選,以為求得綠營分裂,想不到綠民九成挺菊,宋楚瑜站台力挺楊秋興,瓜分的是藍營選票。陳菊颱風天小憩事件,藍營師公駕到指揮送葬急急如律令,陳菊聲勢卻不動如山。




然後陳前總統二次金改案一審判無罪,藍營眼看扁維拉救援投手再次上場,自然鑼鼓喧天,然而即使斥扁不假辭色的《蘋果日報》,其民調也有四成五民眾不認為判決不合理,更有三成三認為合理。藍營五都選前遊行欲加入的反貪和司改訴求,因陳前總統龍潭案判刑定讞而瞬間疲軟,馬上改口「一貫尊重司法」。再者,藍營本身即陷入貪污疑雲,台北郝市府新生高弊案已達秘書長層級,法界與學界評論陳前總統無罪判決也多指向檢察官起訴品質與全面執政當局立法怠惰,台中地院張升星法官投書《中國時報》,表示「把箭頭指向審判長的政黨傾向」,「這種想當然爾的結論必然造成偏聽失焦的盲點」,南方朔更直指全面執政黨搞「群眾式道德民粹主義」,「在法庭鬥爭上失敗,即企圖煽起選民的藍綠鬥爭情緒,來遮掩他們的無能及失敗」。




再來是鄭弘儀台中趕羚羊事件,政媒發動海陸空攻勢全面圍剿,卻反而愈發突顯政府補助中國學生等輕台重中政策,引起台灣年輕人普遍反感,藍媒振振有辭世界各國無不爭相吸引「頂尖學生」,本地研究生卻投書《自由時報》指出中國研究生來台每個月領三萬元,「最後依規定僅要交出一篇報告即可」,「美其名來台研究,但似乎都是以觀光、購物為重點」,真不知頂尖在哪裡。鄭弘儀已公開道歉,藍營頂多也只能說姿勢一百、誠意零分,還說是莊國榮傳人,然而網路上已廣為流傳莊為批藍先知,先知之言前後輝映,倒成了有力的傳承,把斗大三字經放頭版的《蘋果日報》公佈最新民調,蘇嘉全和胡志強差距反而拉近約六個百分點。




這一切,大概就是全面執政黨氣運不佳走衰運,做什麼事都不對勁。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一再見獵心喜,一再獵取想像中的人氣,然而人氣並不在那裡,人民倒真的憋了一肚子鳥氣,五都賭爛票恐怕要如潮水,只能說人在衰,天在看吧!

還有十五天 撤換郝龍斌

藍21日遊行 主席牌挺郝

2010/11/10 12:29:58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10日電)對於21日將於台北市舉辦「為台北而走」大遊行,遊行主軸原本定調為快樂的嘉年華方式登場,但受到前總統陳水扁二次金改案一審獲判無罪,藍營反彈,在藍營高層拍板定案下,遊行訴求新增「堅持司法改革,反貪腐」訴求。



為選舉投變數?藍綠慎談扁案

2010/11/11 23:02:47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葉素萍台北11日電)龍潭購地弊案,前總統陳水扁、吳淑珍夫婦各判11年定讞,是否會影響5都選舉,備受關注。綠營今天對此低調,藍營也維持一貫立場,表達尊重司法





最好是
藍營也維持一貫立場,表達尊重司法!!!





馬的你中央社怎不改名自婊社?





還有十五天
  撤換郝龍斌



還有十五天  撤換胡志強



還有十五天  死當朱立倫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全民造句 馬政府真能幹(舊文新po)


花很大錢很燒當台灣人白癡幹聲連連之白癡造句煙火煙霧煙塵煙幕展示會:



高幹:民怨愈漲愈高,幹。

才幹:有黨產沒人才,幹。

苦幹:老百姓生活辛苦,幹。

實幹:隨便說話不老實,幹。

匪幹:官員說話非常土匪,幹。

主幹:選情低迷六神無主,幹。

樹幹:施政兩年,毫無建樹,幹。

能幹:治國無能,賣國萬能,幹。






…………



鄭弘儀響應號召,也加入全民造句運動:



抬頭樂...幹...啦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外省眷村外 Mainlanders Out of China

李筱峰教授的「中國國民黨黨員的成分分析」,提到其中一種成員是多屬基層軍公教的外省黨員,如今大都「扮演深藍鐵衛隊」。對於軍公教的「黨性」,在此提供一點補充。有「三民主義」戲稱的「軍公教」,其實並不那麼同質化,不一定都那麼「深藍」,尤其擁有主流「外省」形象的軍系眷村文化,並非所有外省子弟的認同對象。




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黃建業先生著有《楊德昌電影研究》(一九九五),收錄了一段訪談,楊導自述於一九四九年一歲半左右隨都是公務員的父母從上海來台,住在台北市城中區,和大安區的交界處,「和眷村本身沒有關係」,而公教和眷村的家庭背景差異頗大,「只是沒有人討論」。楊導名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黃建業即評為「確切地書寫出外省人士公教家庭的特殊生活現象」,對於片裡一個軍系的「政工幹校化身」角色,楊導表示「掌握台灣文藝命脈的人都是這個派系出來的,他完全相信自己是搞文藝的」,而「這就是台灣文藝的一個問題」。楊導也談到中國文化的問題,謂其「一直在儒教文化裡面打滾」,「儒教的框架最適合一些君王來大一統」,而其實「文化的活潑性、接納性是超過這個」。




已多年沒有創作的小說家蔣曉雲女士於今年發表新作,與同為外省第二代的朱天文對談時提到,曾是地方議會議長的父親來台後成為一個生意人,她小時候跟著家裡女傭看了很多歌仔戲,習得一口流利台語,對「中華民國」的看法是:「中華民國只有民國一年到民國三十八年算數,到台灣之後就算還不是失去全部國土的流亡政府,國民政府的統治權局限在台澎金馬也就類似了。」在先前一篇〈都是因為王偉忠〉的文章裡,蔣曉雲提到再寫小說的緣由是為了「那些眷村外的長輩」,「不忍心讓王偉忠的成功把他們一整個時代都搬進眷村」,「讓後人知道台灣的外省人不是千人一面,『軍區大院』外面也有異鄉人的血淚斑斑」。




        蔣曉雲說,眷村外和眷村裡的長輩「從中國各省到了台灣,他們也都年輕過,熱情過,他們也有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透過楊德昌和蔣女士以及其他類似背景如小說《海神家族》(二OO四)作者陳玉慧的呈現,流露深刻的台灣在地流離經驗,適可脫離深藍鐵衛的「外省軍公教」刻板形象,成為台灣文化活潑性與接納性的一環。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第四張畫》的台灣自畫像 Portrait of Taiwan in "The Fourth Portrait"

第四張畫》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原著劇本、攝影等主要獎項,循著台灣電影人文內涵的一貫脈絡,開展為知性、感性、故事性俱全的秀異精品,在片尾名副其實的「第四張畫」款款結束時,透出一種混合高調天啟和低調沉鬱的獨特氛圍。



        這部片層次感豐富,詭奇的影像風格和悠忽的地景光影,直追楊德昌導演結合情節與場景的構圖功力,以及整體人性視野的圓潤成熟,影評家已多有著墨,在此討論的是人物背景設定及其互動模式




除了以小學生小翔一角獲頒今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畢曉海之外,《第四張畫》主要配角個個立體生動,有型有款,戲味十足。中國女星郝蕾飾演嫁來台灣的中國媽媽,在酒店上班,有一次為了店裡小姐不肯和客人出場而不得不親自上陣,剛才火大潑酒在郝蕾臉上的客人弄了半天卻終究不舉,反遭郝蕾無情譏嘲:「我還以為你會把我幹得多爽呢!」客人只能羞憤聽訓,剛才的威風已無影無蹤,呈現出「本地男性vs.移民女性」的權力關係建構與反轉



        郝蕾面對小翔的老師約談,除了抱怨「你們台灣的身分證」取得不易,也有餘力反擊老師有時候其實也和小孩子一樣「怪怪的」,同樣呈現出兩者社會階級對比的形塑與鬆動




這樣的身份或階級關係的呈顯與顛覆,也存在於納豆飾演的地方小混混身上,其出場一景在房屋銷售現場自己碎碎唸說建設公司派他在那裡站崗完全無用的話,稍後被公司老闆完全重覆一遍,除了有滑稽荒誕之感,也隱然有穿透臨時工小弟和大老闆之間階層界限的意涵。



        一口流利台語的納豆,住在地方員警口中「彗星撞地球」的半毀房屋,和盲人弟弟的溫暖親情,從小翔的夢感受到小翔哥哥冤死的民俗解讀,儼然代表一種在地的靈動與秘義,其與說話捲舌的小祥之間的患難情誼,以及關照小翔而發展出祖孫情誼的外省籍退休校工(金士傑飾)滄桑智者的形象,在在交織出台灣奇麗山水下,本土住民以及十年前來台(中國媽媽)和五十年前來台(外省校工)住民各自綿延的無奈徬徨與堅毅情長



        《第四張畫》裡這一份本來在地和遠來在地的共同神傷,也就是和小翔一樣處於某個邊緣位置的台灣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