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2012台灣總統兩大指標 Before Victory

民主進步黨內延續總統初選已定案的全民調方式與納入黨員投票的爭議,大老頭人之間的不同意見不斷見諸報端,「劍拔弩張」、「撕破臉」、「窩裡鬥」等鬥鬧熱用語滿天飛、陸以正甚至投書說是「支離破碎,自相殘殺」,真是驚悚。



        有趣的是,陸以正反誇馬英九聰明,說他藉外媒專訪透露競選連任意願,「封鎖」王金平挑戰黨內初選的可能,然後為了讓王院長蟬聯大位,考慮「取消」黨內不分區立委提名規定,「做得漂亮」。像這樣「漂亮封鎖,聰明取消」的因人設事、唯馬獨尊的土霸王習氣,還能獲得大讚,只能說論者品味獨特,眼光殊異,別人的不封鎖、不取消就看成是你死我活、一地皆殘了。



        所謂的「民調派」與「黨員派」之爭,除了拿來做為一種立場論述武器之外,其實頗有虛幻的成份。看來與「黨員派」對立的小英主席,其實就是黨員一票一票過半數以至於絕對多數投出來的。民主進步黨已執政過八年,是不折不扣的主流政黨,必然要有相當自信,相信黨的核心主張和廣大民意必有相當重疊。愈來愈見文采的《阿扁札記》系列就指出,「黨意與民意不會南轅北轍,一定是一致的,全民調的第一名也是一定是黨員投票的勝出者」,所以全民調、辯論、黨員投票皆無妨,最重要的是「時間不要拖太久」。這大概是目前聽來最有見地與實際的看法了。



        既然黨意不差民意,民意無礙黨意,未來民主進步黨推出的總統參選人,最重要的指標,其一是能夠促成綠營內部有效聯合,發揮在地正確的在地力量,去召喚、影響、感染、統攝那些模稜游離的所謂中間、不藍不綠、既藍又綠的民眾。這不是向內訴求傳統強調的「大團結」,而是維繫一個多元異質的聯合共同體;這也不是向外訴求擴大結合範圍,而是建立一個呼應整個台灣社會形勢的穩健大結構。



        民主進步黨總統參選人的第二大指標,是對陳前總統的態度,必須在主張其法律人權之外,再加上對其開疆闢土大功的敬重。陳前總統遭政治清算至此,被關入大牢的理由幾乎都不是綠營仇扁恨扁人士責怪他的原因,如果讓魔鬼來執行這些人心目中的正義,正義也就不再是正義。



        不過呂秀蓮三天兩頭去看陳前總統,似乎也看不到多少阿扁們聲援她選總統就是了。要延續先驅路途,應該是要實踐《阿扁札記》所說「只有靠自己的力量」的打拼豪氣吧!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海角囧評之後的~~雞排囧評 Night Market Orz

熱血雞排英雄 政治人物榜樣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教授




...我看過海角七號、艋舺,但是認為它們都不如雞排英雄,這部電影不但主題意識具有價值,而且呈現的方式沒有刻意煽情......



NOTE: 所以海角七號太煽情,而且主題意識沒有價值!!???

如果把電影中的台語全部改成國語,難道會減少它感人的成分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即使台語發音多了一點鄉土味,然而只有鄉土味不一定就感人,為鄉土而鄉土反而成為這部電影美中不足之處……

NOTE: 這篇很「政治」的雞排英雄評,以其「語言政治」最囧,夜市主題電影講台語是「為鄉土而鄉土」?想要台語全部改成「國語」?為什麼這麼在意講「台語」呢 





台客電影迴旋曲
中國時報 張景為



不是獨沽一味的複製台客風情這才可能將國片階段性的迴旋曲匯聚出一整個時代的壯麗交響樂……




NOTE:重點就在這一句,「台客風情」只是「階段性」的演出,那「壯麗」的到底是什麼?

旺哥說「台語」可以代換,為哥說「台客」只是階段,這麼「台」大概不太舒服吧!

新浪潮電影,在當時獲得重大迴響後,又因為長期太過重視素人與現實、忽略明星魅力、夢幻本質與商業元素導致廿年來的市場低迷……





NOTE: 所謂新浪潮電影從來不是台灣電影主流,何來「導致廿年來的市場低迷」?





**海角囧評

**海角囧評 2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大陸」&「內地」之「中國」正名 Mainland Taiwan

馬英九說官方應稱「中國」為「大陸」。所謂「大陸」英文為mainland,意為一國領土的主要部分,擁有不包括離島或附屬地的「本土」意涵,相對於台灣這個「大陸」或「本土」的「島嶼」而言,自然有其強烈的政治指涉,引起議論可以想見。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民間既已將「大陸」一詞朗朗上口成「中國」代名詞,也就成了一種習慣用法。許多人講「大陸」,並沒有馬英九腦海中那個「一個中國」藍圖,就是一個完全對等於「中國」的慣用辭彙,也就是人云亦云,用久了習慣成自然,有朝一日若看到這個習慣用法竟然要正經八百「標準化」了,會不會反而覺得奇怪而產生抗拒心理呢?



        這和許多台灣藝人開口閉口「內地」的,是一樣的道理,也許是跟著香港藝人喊習慣了,沒有意識到「內地」所明白指涉的「宗主國」或「殖民母國」內涵,較「大陸」更是赤裸而直接,然而在跟風成習的演藝圈之內,「內地」一詞或許和台灣民間通稱的「大陸」一樣,就是一個沒有想太多的習慣用法而已。然而,有一天如果規定只能講「內地」的話,引起的不快和抗拒想必會超越「大陸」吧!



        從這個角度來看,把「大陸」一詞標準化、官式化,反而是把一個大家自然而然使用的慣用語「去熟悉化」的做法,反而讓人意識到這平常不假思索的用語所夾帶的固有成份,對其真實的定義多了一層領會。中國共產黨政府把一些民間習用字標準化、官式化的簡體字,不就讓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人士產生極大的不快和抗拒,還亟亟要把未簡化的「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也就是簡體字是「不正體」了。



        所以,把「中國」正名為「大陸」,就凸顯台灣是「小」,把「中國」正名為「內地」,就凸顯台灣為「外」,這樣的正名,讓台灣很「衰小」,對台灣很「見外」,打破「大陸」與「內地」一片心照不宣的低調好局,台灣人可以趁勢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