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挺好片不挺國片」是個假議題


_X3T3237.JPG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經過口碑場充分暖身, 正式上映後票房迅速衝刺破億,最終票房潛力仍深不可測。



        九把刀2008
年底一篇談「反海角現象」部落格文章,提到《海角七號》 賣破億後「酸酸魔人就開始出來了」, 則彷彿是對自己導演作品破億的預言,因為像「挺好片不挺國片」 這種媒體標題已經開始出來酸九把刀了。




酸酸魔人的出現,源於九把刀在噗浪說:「 我還真是沒說過支持國片這樣的話。真正喜歡電影的人, 支持好片才是正常的心態」,「在電影拍攝上我是一個門外漢, 就連在支持國片的集體意識型態上,我也是一個門外漢。」




        從九把刀這段話到所謂「
挺好片不挺國片」, 很有一段邏輯上的距離。



        九把刀「首先是挺好片」的前題, 如何能排除掉「挺國片」的可能,而得出「不挺國片」的否定論述? 



        排除了挺「好片」也就同時挺了「國片」的可能,這才是對「國片」 的輕蔑與低估吧!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票房大好, 九把刀對自己身為國片復興運動最新一棒的位置, 其實是很有自覺的。在最近
和小野的對談中,九把刀表示《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今年拍成電影,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 魏德聖先出了一張好牌《海角七號》, 我覺得國片的大環境變得很不錯。」




九把刀先前對《海角七號》的評論, 表達出對海角大潮非常透徹明晰的觀點,例如對《海角七號》 沒有得當年金馬獎最佳影片很是抱屈,在上述「反海角現象」 一文裡說,「海角七號已經是一個『現象』, 但投名狀『只是一部好電影』」,「把年度最佳影片頒給海角七號, 才有一種熱烈中的熱烈」,「海角七號是台灣今年的『 時代集體記憶』,十年後回想2008年發生了什麼事, 海角七號一定是重要的註記。」




        對《海角七號》 現象如此精準的觀察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台灣電影觀, 已超越了挺國片還是挺好片的爭論,更何況這大概就是個假議題。 



        從二
OO四到O六年之間的《生命》、《無米樂》、《翻滾吧! 男孩》、《奇蹟的夏天》等紀錄片熱潮開始,《不能說的秘密》、《 海角七號》、《不能沒有你》、《聽說》《艋舺》、《父後七日》、 《第四張畫》、《當愛來的時候》 等一棒接一棒好看的國片接力上場, 我們這些會因這些好片而悸動的影迷,因為這些作品正好是國片, 而心裡增添了許多的激動與欣喜,有一種熱烈中的熱烈啊





source: http://blog.udn.com/jessfongpk/2417567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突破台片情意與內涵格局之作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裡學校廣播的「三年二班周杰倫」,或許就是導演九把刀對另一位才子的致敬或單純kuso,不過倒是給人另一層聯想,聯想與聯繫到台片大潮的潮起脈絡。 同樣讓高中生男主角魂牽夢繫的女主角同學,四年前周杰倫自導自演的票房台片不能說的秘密》裡的路小雨呼叫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沈佳宜。柯景騰騎單車風馳電掣買早餐,是否回味著葉湘倫騎單車買菜的身影?柯騰和沈佳宜在「平行時空」裡在一起的浪漫想像,恰是小倫和小雨「穿越時空」相聚的真實魔幻。





source: http://blog.udn.com/jessfongpk/1139060



上映不到十天的《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票房即將破億,氣勢已非全台五千萬票房的《不能說的秘密》可以比擬,然而在台灣整體娛樂文化創意的指標地位則是如一,都會是台灣電影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原著是九把刀二OO六年的網路小說。上個世紀末興起的網路小說所代表的,是台灣文學界「民主解放」過程,延續一九九O年代早期「羅曼史」小說的另闢蹊徑,進一步將文學品味從出版社或報紙副刊編輯偏向嚴肅文學的品味標準中解放出來,其網路連載期間和讀者密切互動的特性,形成其親近核心讀者群的作品特質。

網路小說比所謂「純文學」平易近人,又比「羅曼史」小說有趣多變且洋溢在地特質,所開拓的是過去為國外翻譯作品獨霸的大眾文學版圖,和近年來台灣電影紀錄片風潮和大器已成的台灣流行歌曲一樣,都是從在地基層閱聽大眾的歡呼出發,然後持續精進的例子,如周杰倫領華語流行樂界風騷,如二OO五年的紀錄片《翻滾吧!男孩》推進到今年熱映的《翻滾吧!阿信》。

九把刀作品橫跨愛情、驚悚、科幻、武俠、推理、犯罪等領域,大眾文學主要類型幾乎一網打盡,現正上映且票房成績也很好的《殺手歐陽盆栽》,即是根據其「殺手系列」原著改編,然而比起這種類型作品,真正驚人的票房大潮會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種訴求集體記憶、集體情緒的青春風華和浪漫感傷的作品。

九把刀的《等一個人咖啡》(二OO四)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校園愛情故事,故事背景都是作者身邊日常的時、地、物,機智趣味搞笑的對話語言風格,散發台灣文化和台灣創作者靈動慧黠的特質,其新穎、親切、明快的氛圍,也呼應著台灣新文學的詼諧、感傷、寫實傳統。看著熟悉的本土地景,見證在地新一代才子的熱血創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只是票房破億而已,更會是突破台片格局的在地情意與內涵作品。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好看預告 Apple of All Eyes


先說了,這篇不是影評,


因為我還沒看過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所以這是一篇「好看預告文」。


 


本名蔡智恆的痞子蔡,


一九九八年在就讀的成功大學BBS


連載校園愛情故事《第一次親密接觸》,


隨即在整個華人圈的網路空間


和後續書籍銷售造成轟動,


形成獨特的閱讀文化風潮,


日前剛在中國北京做十週年話劇紀念演出。


 


像《第一次親密接觸》


這種校園愛情故事和其他網路小說,


許多人直覺上認為欠缺文學深度


但其實不乏精品,


我就非常推崇痞子蔡的《孔雀森林》(2005),


以一則心理測驗問題貫穿全書,


建構文學意象世界信心十足,


是有濃厚寓言氣質的傑作,


其他如《暖暖》(2007


和《鯨魚女孩,池塘男孩》(2010),


也都是上乘的愛情故事。


 


九把刀的《等一個人咖啡》(2004


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06


也是精彩的校園愛情故事,


和痞子蔡的小說一樣,


故事背景都是作者身邊日常的時、地、物,


也都擁有機智趣味搞笑的對話語言風格。


 


和痞子蔡不同的是,


九把刀作品橫跨愛情、驚悚、科幻、武俠、推理、犯罪等領域,


大眾文學主要類型幾乎一網打盡,


現正上映且票房成績很好的《殺手歐陽盆栽》,


即是根據其「殺手系列」原著改編。


然而,像「殺手系列」這種類型作品,


電影拍得好,票房大概就好到一個程度,


依照我的「好看預感」,


真正驚人的票房大潮會在《第一次親密接觸》


一系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這種訴求集體記憶、集體情緒、集體的青春風華和浪漫感傷的作品。


 

就大一點的在地創意與文學創作脈絡來看,


上個世紀末以來痞子蔡和九把刀


以及其他網路寫手所展現的,


是台灣文化和台灣創作者的某種靈動慧黠的特質,


散發新穎、親切、明快的氛圍,


形成華文世界獨樹一幟的現代語言風味,


上接20世紀初台灣新文學奠基以來的詼諧、感傷、寫實傳統,


改編成新興影視年代的動漫影視作品潛力十足。


 


台灣一九八O年代新電影核心人物之一的小野先生


推薦《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說,


其中的熱血青春完全像他的年代,


並沒有因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這說明了這部作品的集體記憶與感情的層面;


小野又說電影的鏡頭和語言非常自由,


組合成非常完整的電影,


這就是台灣創意瀟灑奔放的一面了。




 剛好可以做我「好看預告」的註腳了。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台灣主權宣示的公開明確原則 Make it Public and Specific

近來南海議題很紅,因為熱門而紅,也因為共產中國崛起而紅。

      台灣在南海,由於歐亞海上強權爭雄和日本戰敗放棄佔領島嶼權利等歷史因緣,因實際駐防與建立設施,得以主權宣示之姿周旋於國際場域,2008年初,陳前總統更成為首位登上南海最具戰略價值、在日本統治台灣時即劃歸高雄的「國境最南」南沙群島太平島的國家元首。

      最近,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表示,各方對南海主權的主張必須公開而明確(Ever​y claimant must make their claim publicly and specifically known so that we know where there is any dispute.),台灣自然也適用這南海主權宣示的公開明確原則,然而更重要的是必須由此引伸認知到,對於散佈許多無人礁島暗沙的南海領域尚且如此,台灣對於自身腳下這塊土地獨立於中國之外的主權宣示,當然也必須公開而明確。

      從這個角度來看,做為台灣的元首,馬英九的主權立場一點也不符合公開明確的原則。馬自稱血統上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熱愛中華文化,身分上是台灣人,國籍上是中華民國國民,把台灣的主權立場以及相關國族認同陳述得相當個人化、相當複雜、相當模糊,陷入「血統」、「文化」、「國籍」、「身分」等範疇的糾葛與牽扯,難以形塑造一個公開而明確的台灣身份形象以及清晰的台灣主權主張,也難怪中國軍方不說「主權」而創造南海「祖權」一詞,說要共同維護祖先留下的財產,來吃台灣主權豆腐了。

      因此,針對小英「我是台灣人」的說法,說是影射誰不是台灣人啦、操弄族群啦、霸佔台灣認同啦,其實都是很離題的指控,也是不相干的議論。關鍵是台灣人對台灣主權的主張必須公開而明確,這在國際社會上,是守護台灣主權最有利的做法。如果台灣的元首一再說自己屬於Chinese people,熱愛Chinese culture,國籍是Republic of China,如此一再讓台灣身份陷入迷離,國際社會怎會知道有關台灣主權的關鍵議論(dispute)在哪裡?

      唯有持續公開而明確宣示「台灣人」立場,不偏離、不游移、不鬆散,才能確保台灣自身的國際利益,那些是不是台灣人或操弄族群的討論,不過是瑣碎
枝節的議題而已。